抗英殉国陈化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66
颗粒名称: 抗英殉国陈化成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120-123
摘要: 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人,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在吴淞口率军奋勇抵抗英军侵略,壮烈殉国。陈化成于清乾隆四十一年生于金门岛,父陈鸣皋,同安县学庠生。陈化成生长在海滨,从小熟习水性,苦练武艺,智勇过人。陈化成带兵纪律严明,尤能以身作则。地方官赠他礼物,一律拒收,有“廉将”之誉。当时,英美等国船只不时进入福建洋面, 勾结沿海奸民及不法官吏,走私鸦片。英军船一到吴淞,均被水师开炮击退。陈化成对此深表忧虑。整个部署合理严密。陈化成亲自燃炮阻止敌人,士兵与敌兵展开肉搏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陈化成遗体运回福建安葬,灵柩经过的地方,沿途百姓供香烛、设路祭,哭者数十万人,对陈化成的爱国主义浩然正气表示深切的悼念。
关键词: 陈化成 传略 福建

内容

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人,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在吴淞口率军奋勇抵抗英军侵略,壮烈殉国。
  陈化成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生于金门岛,父陈鸣皋,同安县学庠生。陈化成生长在海滨,从小熟习水性,苦练武艺,智勇过人。他崇尚气节,仰慕历代为国建功立业的名臣武将,每读及马援安邦定国则喜形于色,而读及岳飞功败垂成则扼腕叹息,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长大后,陈化成人水师当兵。嘉庆二年(1797年)以捕海盗有功,拨补水师额外外委。后因战功不断提升,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道光三年(1823年)升为碣石镇总兵,旋调金门镇总兵。道光十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厦门。
  陈化成带兵纪律严明,尤能以身作则。他每次出巡,虽然随从兵员众多,但从不打扰沿途百姓。地方官赠他礼物,一律拒收,有“廉将”之誉。当时,英美等国船只不时进入福建洋面,勾结沿海奸民及不法官吏,走私鸦片。有的即借口“遭风”驰入内港,进行侦察活动。道光十二年时就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阿美斯德"号船窜至厦门及福州等地,测量水道,搜集军事、经济情报。陈化成对非法入境的英船认真堵逐,对通夷奸民严厉打击,曾督率水师会同地方官员对同安县内鸦片贩子进行大搜捕,一时人船俱获,窝巢尽毁,有力打击了鸦片的走私活动。自道光十五年(1835年)起,陈化成对不听劝告、窜入福建洋面贩毒的英国船开始实行武力驱逐。道光十九年十月在梅林洋面与三只英船的战斗中,陈化成虽脚受重伤,仍督师进攻。这次战斗中,双方互有损伤。这年十二月,清廷将他与江南水师提督陈阶平互调,命他出镇江南。对此,福建军民深为惋惜。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鸦片战争爆发。六月,陈化成到上海赴任。到任刚七天,就传来浙江定海沦陷的消息,他不入官署,立即到吴淞海口筹防,在两江总督裕谦的支持下,陈化成日夜竭力于军务,同前沿阵地的士兵同甘共苦,从未离开海口。
  吴淞口位于吴淞江与黄浦江汇流后注入长江的出口处,地势平坦,只有东西两座炮台。陈化成到任后,除加固原有炮台外,新修了26座土碉堡。他派人到湖北采购精铁,铸造大批炮弹和大炮。江南水师怯懦,他选派闽中亲兵加强教练,并亲自对官兵进行爱国教育。陈化成说:“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我无畏死之心,则贼无不灭矣;况贼所恃在炮,我以炮制之,……胜仗可立决也。”经过他的宣传教育,江南水师士气大振。英军船一到吴淞,均被水师开炮击退。
  是年秋天,英军北犯大沽口。道光帝在主和派包围下革去抗战派林则徐、邓廷桢的职务,派主和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和谈,并下令沿海各省裁撤防兵。陈化成对此深表忧虑。他说:“英人不可信,请别裁本镇兵。”后来他不得已裁减一些兵力,但仍在吴淞口积极备战。
  这年冬天十分寒冷。陈化成天天乘小舟往来于风浪之中,或察看工事,或到各营地慰问士卒。他关心部属,经常与士兵拉家常。一天夜里,大雪压帐,陈化成终夜不寐,天一亮就到各营防巡视,发现有的士兵衣服单薄,即制棉衣给之。士兵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陈老佛”。陈化成爱兵,但从不纵兵扰民。麾下有支王志元带领的徐州兵,纪律不好,曾外出滋扰。陈化成知道后即把王志元找来,按军纪鞭责十余人。陈化成爱兵爱民,深得当地军民的赞扬。当时有首民谣道:“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英军为夺取南京,迫使清政府接受他们提出的全部侵略条款,把大批兵船集中在长江口外,准备对吴淞炮台发动进攻。当时,吴淞口主要防御工事是东、西二炮台,西炮台在宝山县城东南,由陈化成亲率苏松镇总兵周世荣督部防守;东炮台在西炮台东南,隔吴淞江与西炮台相望,由署理川沙营参将崔吉瑞督部防守。宝山县城西北的小沙背,是由崇明进入吴淞的门户,陈化成命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督部防守,以防敌绕袭。在宝山城内由两江总督牛鉴带领几千士兵驻守,随时准备策应。整个部署合理严密。
  英军也久闻陈化成之名,把他称作“陈老虎”,他们见陈化成严阵以待,未敢贸然进攻,多次试探炮台火力,但陈化成机智沉着,英军终一无所获,只好借江水飘去战书求战。陈化成扫了战书一眼,一笑置之。五月七日,牛鉴听说英人战书已下,从宝山县跑到西炮台,对陈化成说:“英人船坚炮利,触犯不得,不如开门迎接,以后慢慢设法对付。”陈化成义正辞严地对他说: “今日火攻颇有把握,愿以身当之,苟得挫其锋,援兵一鼓而进, 不足平也。”陈化成还勉励部下说:“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大大地提高了士气。
  五月初八日清晨,英船二十余艘由长江口驰进,向西炮台发起猛攻。陈化成站在炮台上,指挥发炮还击。英船多艘被击中,其主力舰“布郎底”号和“皋华丽”号也受重伤。经过几小时激战,英军见无法得逞,用小型舰艇开进西炮台南面的蕴藻浜,强行登陆,试图经吴淞镇后面包抄西炮台的侧面,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
  这时,牛鉴听说陈化成击伤敌舰多艘,以为胜利在望,排起总督仪仗,从宝山城内开到大教场观战,意在抢功。不料英军炮弹打来,牛鉴混在士兵中逃窜,致使全军大乱,防守小沙背的王志元和防守东炮台的崔吉瑞也跟着牛鉴弃阵逃跑。英军趁势登陆,先占东炮台,接着围攻西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故,外援已绝,但他以忠义报国激励属下,与敌决一死战。部下深受感动,决心与阵地共存亡。陈化成亲自燃炮阻止敌人,士兵与敌兵展开肉搏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这时,总兵周世荣请求撤退,陈化成大义凛然地说:“奉命剿贼,有进无退,予欲以死报国。”这时一发炮弹飞来,陈化成被碎片击中,血流如注,但他仍从地上奋力跃起,拔刀准备同敌人搏斗,但是一发子弹又洞穿他的腹部,陈化成再次倒下,这时候阵地上只剩下三个人了。陈化成对武进士刘国标说:“我不能复生了,你把我的头割下,把尸体丢在沟中吧。”说罢气绝。刘国标含泪背起陈化成的遗体,藏到附近的芦苇丛中。八天后嘉定县令派人把遗体抬到城内武庙入殓,清政府谥“忠愍”,并在牺牲处和原籍建专祠纪念。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陈化成遗体运回福建安葬,灵柩经过的地方,沿途百姓供香烛、设路祭,哭者数十万人,对陈化成的爱国主义浩然正气表示深切的悼念。当时的诗人贝青乔作诗悼念陈化成,写道:“击碎重溟万斛舻,炮云卷血洒平芜。
  谁将战迹征新诔,一幅吴淞殉节图。”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