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63
颗粒名称: 民族英雄郑成功
分类号: K820.8
页数: 7
页码: 108-114
摘要: 郑成功,又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末年率军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生于日本国河内浦。父郑芝龙早年东渡日本经商,后组织武装商船队。母田川松是日本长崎平户女儿,郑成功幼儿时代随母在日本生活。随后奉命率军镇守闽北军事要地仙霞关。清固山韩岱驱兵至安平镇,烧杀抢劫,田川松愤而斥骂,拔刀抗敌,被害。随即前往南澳岛招兵,以厦门、金门两岛作为抗清基地。甘辉等将领主张迅速攻城,以免夜长梦多,但未被郑成功采纳。郑成功曾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赔偿损失,但对方不予理睬。赤嵌城被围的第三天,郑成功军队抓住描难斯丁的弟弟和弟媳。赤嵌城光复后,郑成功乘胜进攻台湾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赞颂,他是台湾人民缅怀祖先、想念祖国的精神依托。在台湾台中县大甲镇东北约3公里的铁砧山上,人们竖立了一座郑成功面向大海,遥望大陆的塑像。
关键词: 郑成功 传略 福建

内容

郑成功(1624~1662),又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末年率军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日本国河内浦。父郑芝龙早年东渡日本经商,后组织武装商船队。母田川松是日本长崎平户女儿,郑成功幼儿时代随母在日本生活。
  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招抚,初授海防游击,后升为福建总兵,开府安平镇。崇祯三年,郑成功从日本回到安平,取名森,拜师读书。他从小胸怀大志,苦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经常练习击剑、射箭、马术,能文能武。15岁中秀才,21岁到南京进国子监,拜名儒钱益谦为师。 他看到当时清军南下,南明政权腐朽无能,便返回福建。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占南京,弘光政权覆灭。 郑芝龙与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改元隆武。郑森晋谒隆武帝,御赐国姓朱,改名成功。郑成功向隆武帝提出据险要,选将进取,通洋裕国的建议,深受赏识,被封为忠孝伯,拜御营中军提督,挂招讨大将军印。随后奉命率军镇守闽北军事要地仙霞关。此时,拥兵自重的郑芝龙却暗通清军,准备投降,不给郑成功的军队发饷,以致军士无粮,常逃亡。郑成功被迫引军南还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多罗贝勒博格统兵自仙霞关入闽。隆武帝出师至延平(今南平),闻仙霞关失守,出走汀州,被清军俘杀。九月,清军攻陷福州,随即南进泉州。郑芝龙拥兵不战,他的妻子田川松和儿子郑成功力劝无效,遂降清,被清军挟押北去。清固山韩岱驱兵至安平镇,烧杀抢劫,田川松愤而斥骂,拔刀抗敌,被害。郑成功义愤填膺,毅然率陈辉、陈霸、洪旭等90余人入海,于烈屿誓师抗清。随即前往南澳岛招兵,以厦门、金门两岛作为抗清基地。
  为了发展抗清力量,郑成功联合各路抗清义军,许多抗清志士前来投效,队伍不断扩大。郑成功把陆军分为七十二镇,水师分为二十镇,设局督造战船、武器,很快就建立一支军纪严明、勇敢善战的军队。郑成功尊南明永历帝为主,奉其朔号,持臣节礼待鲁王朱以海,在厦门建立政权机构,招贤纳士,一时间厦门成为全国反清志士向往的地方。郑成功还注重通商贸易。他把内地的货物运至厦门,然后转贩日本和南洋各地,使厦门财货充裕,经济实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郑成功率军频频出击,转战闽、粤、浙沿海各州县。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攻克云霄县城,活捉清将姚国泰。转攻诏安,进军潮州。广东揭阳、澄海等县纷纷归附。永历四年,清军大举南进,广东告急,永历帝诏令郑成功、李定国带兵入粤勤王。郑成功率水师南下,在广东揭阳、澄海打败清军。永历五年,清军乘虚攻厦门,郑成功回师,清军退走。五月间,郑成功率军攻海澄,在磁灶击败清漳州总镇王邦俊军;接着又在小盈岭阻击清朝援军,获胜。随后发兵攻漳浦、诏安、平和等县。永历六年,郑成功率部攻占海澄、石码,围攻漳州城。因清军反扑,退守要隘。清固山金砺带领清军攻袭,郑成功给予迎头痛击,大败清军,金砺狼狈逃走。永历十年八月,郑成功挥师北上,任命甘辉为元帅,率水师攻福州,他亲临城下督战,并在闽江口筑堡驻军。十二月,郑成功军队攻罗源、宁德,甘辉击杀清将阿格商。
  郑成功领导军民奋勇抗清,使清军难以取胜。清朝便要挟郑芝龙多次招降郑成功。郑成功给父亲的答复是:坚持抗清,决不妥协。他在福建积蓄力量后,决定大举兴师北伐,进军长江,以攻夺金陵号召天下。他表奏永历帝,请命李定国出洞庭,会师江南;同时约请鲁王部将张煌言出兵,参加北伐。永历十二年(1658年)五月初七日,郑成功颁布北伐禁令,要求将士精忠报国,对民众秋豪无犯;严禁焚烧淫掠,违者严惩不贷。十三日,郑成功率领甲兵17万,铁人军8000人,战船千艘,从金门、厦门扬帆北上。六月,攻占浙江平阳,乘胜进围温州。因船队在羊山洋面遇飓风,郑成功移师舟山养兵、修船、筹饷。永历十三年五月,全军北进长江,攻崇明岛,泊船吴淞口。郑成功见清军在瓜洲筑炮台,布防严密。他命先锋马信攻瓜州,张煌言等人从上游合击,一举攻克瓜州。郑成功率兵攻取镇江,命张煌言进军芜湖。沿江人民见郑军纪律严明,军容壮观,赞为“天兵”。接着, 郑成功挥师直逼南京。张煌言也进军芜湖。太平、宁国、池州、 徽州等府县闻风归附,声势大振。
  这时南京城守将梁化凤见郑成功兵力强盛,采用缓兵之计,诈称要献城纳款,暗中却调兵遣将,伺机反扑。郑成功认为南京城指日可下,如强攻,伤亡重大,敌非降即逃,如援军来,正可击杀,于是陈兵城下,待梁化凤献城投降。甘辉等将领主张迅速攻城,以免夜长梦多,但未被郑成功采纳。七月二十二日,清军出城反攻,北伐军连战失利,甘辉、陈魁等将领阵亡,张煌言也战败。郑成功见势不可为,撤师回厦门。永历十四年,清朝见郑成功新败,派大将军达素统领大军进攻厦门,郑成功率军迎头痛击,达素兵败,退回福州,羞愧自杀。
  郑成功预料清朝将集中更大的兵力前来进攻,金门、厦门两个小岛难以长久支撑,必须另辟基地,于是把目光转向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台湾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乘明朝内外交困,无力顾及台湾之机,入侵台湾,把占领区的土地以“王田”的名义占为已有,收取高额租税。台湾人民为反抗侵略者,于永历六年在郭怀一领导下举行反荷武装起义,遭到殖民者血腥镇压。荷兰殖民者还经常在海上洗劫中国商船。 郑成功曾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赔偿损失,但对方不予理睬。永历九年,郑成功传令沿海各港澳,不准商船到台湾贸易,对台湾实行经济封锁。只是由于当时要集中力量北伐,无暇对台湾用兵。永历十一年时,荷兰总督揆一派通事何廷斌到厦门请求郑成功撤消禁令,允许通商。何廷斌是个爱国者,他向郑成功介绍台湾情况,陈诉荷兰殖民者暴行,转达台湾人民盼望王师逐荷复台的愿望。返回台湾后,又秘密测量鹿耳门港道,绘制台湾地图,献给郑成功。郑成功得图后,已熟悉荷军布防。他认为清朝一时难以推翻,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能被荷兰长久侵占, 以自己现有兵力,应先出兵收复台湾。
  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郑成功召集将领会议,排除畏难情绪,作出东征决策。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大军二万五千人,乘战船从金门出发。第二天船队到达澎湖,遇大风,停留数天。为争取时间,他鼓励将士不要怕狂风骇浪,奋勇直前。 四月一日晨,船队冒着风浪驶抵鹿耳门港外,中午涨潮时,由何廷斌导航,船沿着狭小航道,避开荷兰殖民者制造的水下障碍,鱼贯而入,从禾寮港登陆。台湾人民看到郑成功军队,欢呼雀跃,纷纷送来酒食犒劳。
  荷兰殖民者在台湾西南部修建了殖民统治据点台湾城(今安平)和赤嵌城(今台南)。在这两座城附近,设立12个兵站,共有驻军2200人。荷兰到台湾的官吏、商人、传教士约600人, 大多居住在这两座城内。郑成功军队登陆后,立即攻打赤嵌城。 城中守将描难斯丁一边向总督揆一告急,一边派舰长贝德尔率士兵240人应战。郑成功派军迎击,一举歼敌118人。在海上,郑成功水师也大败荷兰舰队,炸沉“赫克托”号,其余舰只狼狈逃遁。郑成功军队在台湾人民支持下,切断荷军交通,包围了赤嵌城。
  赤嵌城被围的第三天,郑成功军队抓住描难斯丁的弟弟和弟媳。郑成功要他们回去劝说描难斯丁放下武器。他还派人向描难斯丁宣布:只要放下武器,诚意和平,可以允许荷兰人带走自己的财产。描难斯丁见大势已去,便献城投降。
  赤嵌城光复后,郑成功乘胜进攻台湾城。因台湾城城防比较坚固,揆一困兽犹斗,拒不投降。郑成功下令攻城。在攻城前,他派人给揆一送信,信中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人的领土,必须归还。如今荷方若有和平诚意,举白旗降,当以诚相待。若执意顽抗,揭红旗,双方决战。但揆一拒绝投降。郑成功下令攻城, 但一时难以攻下,郑成功就在城四周筑防栅、挖战壕,进行长期围困。
  围城期间,郑成功把部队分派到各汛地屯垦,发展生产,并着手做好团结当地民众的工作。南北各社的高山族首领纷纷来军营谒见,表示归附。郑成功热情接待他们,还亲到高山族聚居地巡视慰问,受到高山族同胞的热烈欢迎。
  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维持在台湾的统治,从爪哇派舰队司令卡宇率10艘战舰,700名士兵前来救援。郑成功令水师在海上迎击,毙敌100多人,卡宇兵败退回爪哇。
  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荷兰军困守孤城,军心动摇,不少士兵潜逃出城投降。有一个荷军军曹,投诚后把城内情况告诉郑成功,并提供城外一个乌特勒支堡情况,说只要夺取这个堡,台湾城就守不住了。于是郑成功集中兵力发动总攻,用大炮猛轰乌特勒支堡,又在城背后的山上筑起炮台,猛轰台湾城。城内火光冲天,一片混乱。揆一势穷力竭,只好举起白旗投降。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1662年2月1日),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带领残兵败将等离开台湾。郑成功完成了收复台湾的壮举,功垂青史。
  台湾收复后,郑成功领导军民大力进行台湾的开发与建设。 他废除荷兰殖民者所设的“评议会气改赤嵌城为东都,称台湾城为安平镇,设承天府与天兴、万年两县,委派官员、制订法律,在澎湖列岛设安抚司。从此台湾和大陆一样有了府县制度。 郑成功留少部分军队驻守承天府和安平镇,其余军队都调去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他发布《开垦条例》,鼓励文武官员招佃垦荒,努力创业。为了维护台湾农民的利益,他严令官兵垦辟荒土,不许混圈田地,违者重罚。同时,他还大力帮助高山族发展生产,教他们使用铁制工具,传授先进耕作方法,对每个高山族番社发给耕牛一头,铁犁、耙、锄各一副,使高山族地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郑成功还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使台湾经济繁荣,物产丰富。
  清朝统治者为断绝沿海人民同郑成功的联系,在东南沿海实行迁界。郑成功立即驰令各地将官,招集流离失所的数十万人到台湾安置,组织他们从事生产。郑成功还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在他领导下,台湾岛上百废俱兴,一片兴旺蓬勃景象。郑成功在《复台》诗中写道:“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总结了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艰难历程。
  永历十六年(1662年)初,郑成功闻其父全家被清廷杀害,十分悲愤。四月,又因部分将领怂恿在厦门驻守的长子郑经不服从命令,大怒。五月初二日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病中他非常思念祖国大陆,天天要坐在将台上,面向辽阔的大海,眺望祖国大陆。五月初八日病逝,年仅39岁。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赞颂,他是台湾人民缅怀祖先、想念祖国的精神依托。在台湾台中县大甲镇东北约3公里的铁砧山上,人们竖立了一座郑成功面向大海,遥望大陆的塑像。1961年,在厦门召开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写诗称赞这位民族英雄道:台湾自古属中华, 汉族高山是一家。 岂许腥膻蒙社稷, 不容蟊贼毁桑麻。 千秋大业驱荷虏, 一代英雄赐姓爷。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