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千秋黄道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60
颗粒名称: 节义千秋黄道周
分类号: K820.8
页数: 6
页码: 96-101
摘要: 黄道周,字幼平,福建漳浦人,后人称黄漳浦,又因常居石室中,学者称之为石斋先生,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他率军抗清,力尽被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其爱国精神为后世所景仰。黄道周于明万历十三年生于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先辈以务农为业。父黄嘉卿务农之余,喜欢剑术,信奉儒学,购买《资治通鉴》、《易经》等书教授幼年的黄道周诵读,望子成儒。天启七年,黄道周续娶蔡玉卿为妻,蔡玉卿深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报效祖国,两人琴瑟和鸣,感情弥笃。十月初九日,黄道周分遣诸将,分兵三路,一路取婺源,一路取抚州,一路取休宁。但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深入,三路兵皆溃。
关键词: 黄道周 传略 福建

内容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福建漳浦人,后人称黄漳浦,又因常居石室中,学者称之为石斋先生,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他率军抗清,力尽被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其爱国精神为后世所景仰。
  黄道周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今东山县城关镇深井村)。先辈以务农为业。父黄嘉卿务农之余,喜欢剑术,信奉儒学,购买《资治通鉴》、《易经》等书教授幼年的黄道周诵读,望子成儒。
  黄道周自幼聪颖,五岁入塾,他读书从不盲从,善于思考。 私塾先生讲授《论语》,黄道周问:“圣人只教人以读书,有子何教人以孝弟?圣人只教人以老实,曾子何教人以省事?”先生竟被问得无言以对。10岁以后,黄道周就以善古文词受到儒者前辈的称赞。他喜欢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醉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
  黄道周14岁时听说广东博罗有位翰林韩日缵家藏异书,即远道前往拜读,并游历罗浮名山。韩日缵请他写篇文章,他挥笔立就,写下《罗浮山赋》,用传神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韩日缆看后连连称赞他是“闽海才子”。
  黄道周长大后,家庭贫困,他只好一边助兄种田,一边利用闲暇读书。2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日益贫寒。24岁时,黄道周中秀才,25岁奉母举家迁到漳浦县城东郊的东皋定居,娶妻林氏。此后,黄道周以讲学为业,并勤于著述。他除在家乡讲学外,还在浙江大涤书院、漳州邺山书院讲学,写成《易本象》、 《春秋揆》、《三易调玑》等名著。
  天启二年(1622年),黄道周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二年后授编修,参与修纂《神宗实录》,兼充经筵展书官。当时魏忠贤阉党弄权,朝政败坏。黄道周怀着义愤,撰写《本治论》与《原治论》,提出“奸充窃国”,“天下之将乱”。上疏希望皇帝明法慎刑,以振王道。同时,他与文震孟、郑鄤等正直之士立 “报国之盟”,议定共同弹劾魏忠贤,数列其罪行。但不久,文、 郑遭削籍,黄道周亦于天启五年弃官回乡。
  天启七年(1627年),黄道周续娶蔡玉卿为妻,蔡玉卿深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报效祖国,两人琴瑟和鸣,感情弥笃。这对日后黄道周舍身报国、义无反顾有重大影响。
  崇祯三年(1630年),魏忠贤遭惩处,黄道周应召上京复职,旋奉命出典浙江乡试,回朝晋升为右中允。时思宗误中反间计,冤杀抗金名将袁崇焕,内阁大学士钱龙锡也被诬为曾受袁崇焕贿赂而株连入狱,并议处死。全朝大臣惧祸不敢一言,黄道周激于义愤,连连上疏为钱龙锡辩冤,不顾皇帝被激怒。结果,钱龙锡免除一死,黄道周被降三级调用。
  崇祯四年,权臣温体仁、周延儒当政,朝政依旧腐败,且思宗多疑,人人自危。黄道周位卑言轻,感到难以任职,遂于十一月上疏告归。离京时,他上疏建议思宗退小人,任贤臣。不料却获“滥举逞臆”之罪,被削籍为民。南归途中,他应邀在浙江大涤书院和漳州紫阳书院讲学。
  崇祯七年(1634年),黄道周守父母之墓于漳浦北山,并在北山授业讲学。他常劝导学生多读史书,学习先贤事迹,争取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后来这些学生即随他参加抗清斗争。
  崇祯九年(1636年),黄道周恢复原官,回京供职。翌年升任左谕德,兼管司经局,旋又升任经筵日讲官、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管玉牒。当时权臣温体仁招纳奸人,陷害敢于直言抨击时弊的东林、复社党人,大兴冤狱。道周连连上疏劝谏,并说:“上喜告讦,则下喜诬陷”,矛头直指思宗。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内忧外患,黄道周上疏请求停止增兵益饷,以安天下。可惜这些忠正之言,均不被采纳。
  崇祯十一年(1638年),廷推阁臣,任少詹事的黄道周例得列名,但思宗却把他的名字删掉,起用杨嗣昌入阁,想重用他镇压农民起义军。奸佞之臣陈新甲也被起用为宣大总督,方一藻以辽抚与满清议和。黄道周对此愤而连上三疏,指责他们违反礼制,有伤国体。思宗却说他“污诋大臣”,把他降官六级,贬为江西按察司照磨。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极力推荐黄道周。 大学士魏熙等奸臣在思宗面前进谗言,极尽毁诬。思宗震怒,斥责解学龙和黄道周“党邪乱政”,将二人革职下狱,廷杖80,并追究“同党”,牵连近20人。这些小人还妄图置黄道周于死地, 幸刑部尚书刘泽深不允,黄道周方免一死,充军广西。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再任首辅,他为博取宽宏大度的声名,参用公议,为黄道周脱罪,在思宗面前称赞黄道周,于是黄道周又被召回京都,官复原职。但黄道周历经折磨,身体虚弱,因病请求回乡。他回到故乡北山,建立“明诚堂”,从事讲学。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覆亡,随之清兵入关。黄道周闻讯极为悲痛。时凤阳总督马士英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黄道周应召出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旋又升礼部尚书。他一到南京,立即陈奏收复失地九条策略。但福王沉湎酒色,以马士英为首的官僚仍在争权夺利,朝政腐败。黄道周愤而上疏斥责权奸误国,说:“以国托于权奸,犹以薪投火他在诗《满逆入寇朝臣匿而不闻愤而作之》中写道:“小鬼狰狞大鬼唱,万民涂炭丑夷强。明明天子悲孤立,衮衮公卿竞利忙。今日不思弥罅漏,他年何以作堤防。可收拾处需收拾,莫使神州叹鹿亡。”一片爱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可是,昏君奸臣忙于享乐,对黄道周忠言置之不理。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黄道周受命到浙江会稽祭告禹陵,临行还上疏陈述进取之策。然而祭陵事毕尚未回都,南京已被清兵攻占,弘光朝廷覆灭。黄道周满怀悲愤,上书在杭州监国的潞王,请召回刘宗周等忠臣以收拾人心,严惩马士英等以平民愤。 但潞王并不采纳,不几天,潞王也败亡了。此时,黄道周听说郑鸿达意图拥立唐王,遂于六月十五日谒见唐王,劝唐王在浙江衢州号召抗清,不要入闽苟安。但唐王下属只想逃避清兵,拥唐王入闽,依郑芝龙。
  同年闰六月,唐王在福州即位,建号隆武,任命黄道周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这时民众拥护抗清,本大有可为。黄道周有鉴于此,极力主张出兵抗清,收复失地。但实际军权掌握在郑芝龙手中,屡屡反对出兵,任凭清兵节节进逼。降清的洪承畴窥悉内情,暗中勾结郑芝龙,订立密约,使隆武政权危在旦夕。黄道周见情势危急,困守必败,怒斥郑芝龙拥兵自重,坐失良机,自请督师出关,以图恢复。隆武帝虽想中兴复国,但手无实权,只能给黄道周几十道空白的任官札子和手书奖语。
  黄道周在得不到一兵一卒和粮饷器械的情况下,毅然带领几个门生故旧,出发抗清。妻蔡玉卿知道他此行必死,但支持他尽忠报国。黄道周在临行前作的《赴台留别亲友》诗中写道:“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拼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表达了拼死报国之心。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二十二日,黄道周离开福州,到闽北崇安、光泽、浦城、政和一带招募志士,筹措粮饷。八闽父老感他精诚报国,纷纷输纳银两,应征入伍,许多农民携带扁担、棍棒入伍,人称之为“扁担军”。九月十九日,黄道周率军出分水关,十月初一到达广信(今江西上饶)。广信士民迎请黄道周入城,士绅劝助军需。黄道周又向各处招募乡兵,一时集结义军近万人,声势为之一振。
  十月初九日,黄道周分遣诸将,分兵三路,一路取婺源,一路取抚州,一路取休宁。但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深入,三路兵皆溃。黄道周在广信闻讯上疏求援,但援军不来,粮饷又尽。黄道周只好率众决一死战,遂自广信出兵,行至婺源一都明堂里,突被清军包围,黄道周战败被俘。
  黄道周被俘后,被押送江宁(南京),途中绝食七日,思欲尽节,门人劝说:“此去南京不远,魂魄得傍孝陵,死亦未晚。”黄道周深以为然,遂屈节而行。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黄道周至江宁,囚于幽室。降清明臣洪承畴知黄道周秉性刚直,自己不愿出面,派人劝降,黄道周闭目掩鼻不言。劝降者问何故,他正色道:“尔亦大明臣子,吾有目不忍视尔,有耳不忍闻尔,复忍与尔言耶?”劝降者大惭而退。
  清廷劝降不成,遂决定杀害黄道周。黄道周妻子蔡玉卿闻讯,派人送去一短信说:“自古忠贞,岂烦内顾,身后之事,玉卿图之。”黄道周得书大笑。三月五日从容就义,就义前裂衣破指血书道:“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黄道周就义之日,闻者无不流涕。唐王闻讣,罢朝追悼,追赠文明伯,谥忠烈。其遗体先由门人陆自严以千金购得,偷偷葬于南京,数年后才归葬漳浦北门。
  黄道周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不但长于古文辞,对声律、天文、历数、书法、绘画等也无不通晓。他的同时代人,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称颂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疽'对黄道周作了高度的全面评价。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