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名臣叶向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58
颗粒名称: 首辅名臣叶向高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89-92
摘要: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明朝内阁首辅大臣。他执政期间,奋发图治,忧国恤民,力图改变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积弊。虽力不从心,但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民众的敬仰。叶向高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向高6岁发蒙读书,即能属对,被人目为奇童。十四至二十一年间,父母相继去世,回家奔丧守孝。他为人正直,敢于痛切直言国事,为内阁首辅沈一贯所不喜,留滞南京达9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游览六朝胜迹,曾回福清,迁家于县城。翌年,他被召回北京,推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和李廷机同时入阁为阁臣。
关键词: 叶向高 传略 福建

内容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明朝内阁首辅大臣。他执政期间,奋发图治,忧国恤民,力图改变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积弊。虽力不从心,但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民众的敬仰。
  叶向高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曾祖父叶仕俨、祖父叶广彬均有文名,父亲叶朝荣曾任广西养利州知州。向高6岁发蒙读书,即能属对,被人目为奇童。隆庆六年(1572年),考取秀才。万历七年(1579年),中举人;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任编修。十四至二十一年间,父母相继去世,回家奔丧守孝。二十二年,服除,到京补官,授职南京国子监司业。由于他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二十五年调北京,任右谕德兼侍讲。二十六年,召为左庶子,充当皇长子常洛的侍班官,讲授典籍。他长须飘拂,常洛尊称他为“飞髯先生”。二十七年,因上疏请罢祸民的矿税,被阉党排挤出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他仍一再上疏,陈说矿税之害,请罢矿监税使,终使神宗撤回民众所痛恨的辽东税使高淮和福建税使高宷,两地民困得以少苏。 他为人正直,敢于痛切直言国事,为内阁首辅沈一贯所不喜,留滞南京达9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游览六朝胜迹,曾回福清,迁家于县城。二十四年(1606年),沈一贯罢相,朱赓任首辅。翌年(1607年),他被召回北京,推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和李廷机同时入阁为阁臣。不久朱质去世,李廷机受人攻讦,杜门谢事,向高于是升任首辅,主持朝政,时称“独相神宗晚年日事嬉游,不理朝政,宦官乘机擅权,政治腐败,赋税苛重。向高入阁后,见内库财货山积,而在边防军队却时常欠饷,上疏申述;国家危机在于“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愈下,莫可挽回,五也。”希望神宗醒悟,奋发图治,根除积弊,语极痛切,但未被采纳。
  这时,朝廷内外派别林立,一部分廉洁正直的朝官与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的名流顾宪成等结派,被齐、楚、浙等反对党称为“东林党气向高认为,“今日门户各党,各有君子,各有小人”, 主张“去其小人,用其君子,不论其何党,乃为荡平之道”。 也未为神宗重视,以致党争愈演愈烈。
  神宗因宠爱郑贵妃,欲立其子常洵为储君,向高和许多官员怕引起变乱,极力反对。朝廷在洛阳为常洵建筑了华丽的宫殿;向高一再请求神宗让常洵到封地“就国”,不要长住宫中,但神宗表示要先赐4万顷“赡养田”而后就封。向高深知此举必至侵夺大量民田,使万民流离失所,因此不断进谏,要求减少一半“赡养田”。此外,向高对于赈济饥民也不遗余力。他向神宗陈说京畿灾民流离困苦的惨状,请求拨内库银放赈;各省水灾告急, 他又奏准各地留二季税银救灾,无数灾民得以存活。
  向高眼见神宗老朽昏聩,宦官当道,朝臣结党,皇族倾轧,朝政日非,自己建议多不被采纳,难有作为,曾连上62疏,请求辞职,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九月才获准。神宗赠他少师兼太子太师,差官送归。其后神宗想再召他入京供职,都被宦官所阻。他准备优游林下,以终晚年:着手筹建福庐山,重修瑞岩山弥勒佛阁,募建黄檗寺藏经阁,足迹遍及福清黄檗、石竹、灵石、瑞岩、龙卧、万安诸寺庙胜景,并涉足闽中其他名刹。
  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继位,以向高是“匡时伟器,经略宏才”,下诏召他进京复职,他上表谢绝。同年光宗死,熹宗即位,又以“皇考"曾留言召还为名,不准再辞。向高遂于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下旬赴京,复任内阁首辅并兼吏部尚书。
  熹宗登基之初,朝廷任命一批比较正直清廉的官员如韩炉、刘一爆、邹元标、王纪、高攀龙、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担任要职,开始有了新气象。但因熹宗年幼,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狼狈为奸。熹宗受蒙蔽盅惑,任魏为司礼秉笔太监,并兼管特务机关东厂。魏忠贤大权独揽,许多无耻官员趋炎附势,结成阉党。许多东林党人及正直大臣,都遭罢斥。向高虽为首辅亦无力挽救,也被阉党目为“东林党魁”,受他们攻击。
  天启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奏劾魏忠贤24条“大奸恶”,坚决要求熹宗严惩,朝野震动。叶向高深知阉党窃取权柄已根深蒂固,虑激则生变,会弄到时局不可收拾,想先解除魏忠贤权柄,然后再剪除他的党羽,于是上疏说:“忠贤非有大功于世,徒凭借皇上龙潜狎昵之爱,一旦富贵如此,可谓无妄之福,造物所忌。……伏望皇上谕忠贤,仔细再三思臣之言是否,如以为是,即求退避,以自保全。”措辞委婉。起初忠贤也拟退避私宅待罪。后因东林党人和正直朝臣又纷纷上疏弹劾,声势很盛,魏忠贤见无退路,便全力反扑,上疏奏劾者无一幸免。东林党人工部郎中万燝死于廷杖之下,向高力救不得;向高同乡、御史林汝翥逃往遵化,魏忠贤党徒竟蜂拥到叶宅哗噪。
  由于东林党人多被斥逐,魏忠贤更加专权跋扈。向高一向对阉党虚与周旋,借以保护一批正人君子,反被人诘责为姑息养奸。他无以自明,只是哀叹:“他日高皇天御,阎罗冥校,我可畅言他感到回天乏力,又不甘受误国恶名,便多次上疏,请求退隐。同年七月,熹宗赠他太傅,遣人护送回乡。向高退隐后,居朝廷者“善类为之一空。”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九日,向高病逝福清家中,葬于闽县台岭山。崇祯初年,思宗罢黜阉党,诛杀魏忠贤,朝廷为受迫害的东林党人和正直官员平反冤狱,追赠向高为太师,谥文忠。福清北郊凤凰山麓有仰止祠,是后人为景仰向高而建的。
  叶向高禀性忠厚,忧国恤民,入阁伊始,即上书表明心迹: “无营身肥家,徇私罔上;无以成心违众,胜心败群;无以党心植交,以患得患失固位。”告休之日,反省一生称:“未尝害一人,未尝受一人钱。”两度入阁,主政12载,均以国事为重,经常犯颜净谏。他身居高位,而生活俭朴,家居只穿布衣,出门多步行。熹宗曾赠他白银千两,他将银建桥,名“赐金桥”。他断然辞绝地方官为他的宅第竖旗,得到普通百姓的尊敬。
  叶向高的诗文和书法造诣很深,在福州乌山、福清石竹山、瑞岩和连江青芝寺等处,都留有他书写的摩崖石刻。他的遗著很多,传世的有《纶扉奏草》30卷、《续纶扉奏草》14卷、《光宗实录》8卷、前后《纶扉尺牍》20卷、《苍霞草》20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2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福庐灵岩志》3卷、《玉堂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宫词》4卷等。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