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谢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50
颗粒名称: 爱国诗人谢翱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55-58
摘要: 谢翱,字皋羽,又字皋父,晚号晞发子,福建长溪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激情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谢翱于宋淳祐九年出生在福安,父谢钥,饱学多才,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辩证》等。谢翱自幼随父学诗文,少年时即有诗名。咸淳三年,他赴临安(今杭州)考进士,不第,作《宋祖饶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 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当时,元军已占领大半个中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危在旦夕,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相看各意气,款取辽阳归。诗中表达谢翱决心结客报效祖国,誓报国仇家恨,以死明志。谢翱诗、文、词俱工,以诗歌成就最高。
关键词: 谢翱 传略 福建

内容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又字皋父,晚号晞发子,福建长溪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激情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谢翱于宋淳祐九年(1249年)出生在福安,父谢钥,饱学多才,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辩证》等。谢翱自幼随父学诗文,少年时即有诗名。咸淳三年(1267年),他赴临安(今杭州)考进士,不第,作《宋祖饶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 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
  当时,元军已占领大半个中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危在旦夕,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谢翱目睹宋室国土沦丧,爱国热情跃然纸上,他在《骑吹曲·亲征曲第一》中写道:“云屯列灶驱魏貅,殷前杀马祭蚩尤。 勾陈苍苍太白湿, 贼帐梦惊绕营日。 军呼万岁摧太行, 华雷东抹流电光。 重华继尧坐垂拱,并上再驾无葛疆,诗歌借歌颂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淮南,建功立业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自己希望宋室中兴、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兵攻陷临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驻南剑州(今南平),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抗元。谢翱激于爱国热情,毅然投笔从戎,变卖全部家产,招募乡兵数百人投奔文天祥,参加抗元斗争。他怀着满腔豪情写下了《结客行》:“结客卫京师,弃家南斗陲。
  相看各意气,款取辽阳归。
  事左脱身去,岂为无所为。 家藏楚王子,手执五陵儿。 泣奉先主令,白旄响天麾。 鞭尸仇必报,函首捷终驰。 力尽志不遂,以死谢渐离。”诗中表达谢翱决心结客报效祖国,誓报国仇家恨,以死明志。全诗凄凉悲壮,爱国豪情催人泪下。
  谢翱被文天祥委为谘议参军,随文天祥左右。翌年,元兵由浙入闽,谢翱随文天祥转战于闽西龙岩、广东梅县、江西会昌等地。文天祥在江西兵败撤退,在赣州与谢翱作别,以一方端砚相赠。不久,元兵占领江西,谢翱潜居福建浦城,务农为生。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谢翱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外出流浪,辗转到浙江定居。至元十九年(1282年),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英勇就义。谢翱得知后无比悲痛,他为挚友的逝去,为国家丧失栋梁之材,为复国希望的破灭痛不欲生。他在诗《书文山卷后》写道:“魂飞万里程,夭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诗中写谢翱与文天祥欲会无由,想到挚友已为国捐驱,而自己却苟活世上,感到生不如死,充分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谢翱在浙江隐居浦江,与志同道合的南宋遗民交游,以文会友,成立“汐社”。并与主持“江源讲经社”的诗人方凤、吴思齐以及当时著名文人吴谦、邓牧过从甚密。谢翱虽然生活十分困难,经常缺食少衣,但仍心怀故国,笔耕不辍,写下许多怀念故国的爱国诗篇。如:《过杭州故宫》二首:“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踏销魂。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紫云楼阁燕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残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诗第一首写南宋故宫被毁后的荒凉景象,表达谢翱触景伤情的亡国之恨。第二首写以前南宋君臣宴饮过的皇宫楼阁,如今成了番僧供奉菩萨的庙宇,意思沉痛而含蓄,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以至国破家亡的指责与叹惋。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江南元朝僧人挖掘宋会稽皇陵,以遗骨修建镇南塔,将所得金银宝器用于修建天衣寺,企图以此瓦解南宋遗民的抗元斗志。谢翱对此无比愤恨,他协助抗元友人唐珏、林景熙伪装成采药者,冒险用他人骸骨偷偷换取宋高宗、孝宗遗骨。又以重金请渔人网获被元兵抛到湖中的宋理宗颅骨,并把这些遗骨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随后,他们移来宋故宫的冬青树种在墓上作标志。谢翱作《冬青树引》云:“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花开时!”表达了他抗元复宋的决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谢翱因生计,在浦江授徒讲学,因他注重民族气节,且学识渊博,从学者甚众,许多学子从远道慕名前来求学。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为纪念文天祥遇害8周年,登严子陵钓台(今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设文天祥灵牌于荒亭隅,酹酒祭奠。哭拜三回后,仍悲不可遏,又以竹如意击石,作歌招魂:“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味有焉食歌罢竹石俱碎,观者都为他深切的爱国赤诚所感动。二年后,谢翱又买被称为“一片净土”的严子陵钓台南的一块墓地, 寓意以身许宋,取净土埋忠魂。
  元贞元年(1295年),谢翱因肺病复发不治,卒于杭州。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照遗嘱,将他葬于严子陵钓台南,并在墓前修建了许剑亭和汐社亭。他的生徒吴贵将谢翱的灵位祀于浦江月泉精舍。
  谢翱诗、文、词俱工,以诗歌成就最高。他的诗重苦思锤炼,既屈蟠沉郁又激厉雄迈,善于曲折达意,时造新境。特别是爱国主义思想贯穿诗歌之中,以至人们一直把他的诗和文天祥的爱国诗歌相提并论。谢翱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思想和高风峻节,加上精工琢句的艺术技巧,是数百年来他的诗歌传诵不衰的重要原因。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