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掖县(今山东莱州)赵焕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96
颗粒名称: 79.掖县(今山东莱州)赵焕家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318-321
摘要: 明清时著名的文化世家。这支赵氏家族,原为河北真定赵云的后代,赵云随刘备入四川,遂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市内。赵焕五世粗赵守义,字立甫,明初任金州卫经历,以防御海寇,功擢佥事,因家东莱。曾祖父赵秀,字嵩毓,明增生;祖父赵惠,字大宽,明庠生;父亲赵孟,字晋臣,号西垣,明贡生,官至衡府知县。赵焕兄弟三人,均为进士。兄赵燿,字文明,号见田。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71岁时卒,赠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著有《乐山亭诗稿》,并有选辑古文隽刻本行世。弟赵燦,字文倬,号见素。进士及第后,授国子监司业,30岁时卒。著有《式古亭诗草》。赵焕,字文光,号吉亭。嘉靖四十四年(1566)进士,授乌程知县,继为工部主事、御史、顺天府丞、左剑都御史。万历十四年(1587)升为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为吏部右侍郎,又升为左侍郎。和其兄赵燿同时乞休归养老母,经吏部议,赵燿为长子,听其归,赵焕召为刑部尚书。因上疏救大将李如松和浙江巡抚彭应珍,不许,遂称病回乡。不久起为南京右都御史,继授吏部尚书,皆不就职。家居16年,召拜刑部尚书,不久改任兵部尚书。万历末年掌吏部,神宗怠于政事,曹署缘空,内阁唯一叶向高,六卿仅赵焕一人,上疏请补官,皆不报。不久为吏部尚书,诸部补侍郎4人,经考选补给事中17人,御史50人。因受言官弹劾,屡次乞休,帝皆优诏慰留。后坚称病重,不视事,遂得弃官家居。万历四十六年(1618),受朝臣力荐,再起为吏部尚书。78岁时卒,赠官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著有《怡真亭诗存》8卷传世。赵焕之后,人才辈出。赵胤昌,字世茂,号芝庭,为赵燿之子。进士。任直隶沐阳县知县,调曲周县知县。后考选为广西道监察御史。有子五人,并有才名,顾亭林在其撰《赵太仆传》云,胤昌子士元、士亮、士宽、士完、士冕为“赵氏五龙”。赵士元,安汝长,号青丘。历任夏县训导、浙江嘉善县训导、山西泌水县知县、江酉新建县知县、朝议大夫等职。明亡后,隐居不仕。著有《竹石居诗稿》。赵士亮,字汝寅,号丹泽。历任东安县知县、顺天府府丞。据载,赵士亮少时就与一般人不同,不好孺子戏。其父胤昌特爱之,每日教授唐人诗句和秦汉文词。一日,与诸兄弟游别墅,有同乡先生某来访,恰其父外出,诸兄弟皆惊走,独士亮俨然坐,来人感到很惊奇,便命联,士亮应声成佳句,来人十分吃惊。明亡不仕,偕二子隐居城东杨家村古迹松山和玉台屯龙溪别墅。著有《龙溪诗集》。有“千古难消亡国恨,声声杜宇月明中”诗句。有二子,长子赵玉澡,字幼文,邑诸生,有《柏园诗集》。次子赵玉瓒,字黄中,又字幼章,邑诸生,有《怡园集》。赵士宽,字汝良,号录斐。以门荫为凤阳府通判,驻颍州。崇祯八年(1635)正月初赴凤阳,李自成农民军包围了颍州。闻讯后连夜驰300里,返回颍州。城陷后仍率家人巷战,后投乌龙潭而死。其妻带二个女儿亦自焚死。著有《芸窗诗存》。赵士完,字汝彦,号琨石。崇祯壬午举人。任福建清流县知县。明亡不仕。著有《璞庵诗集》。赵士冕,字汝仪,号赤霞,又号稼庵。历任浙江湖州府推官、江南镇江府知府。赵士冕,性好侠,喜交游,去官归里,有嘉树园在城西,座客常满,有置驿投辖之风。时王西樵任莱郡博士、渔洋山人游莱,常与角艺分韵,二王颇推之。张竹庐曾说:“镇江为人豪宕,自喜故眉宇间,时露侠气,然其为诗也,温厚和平,独得诗人之旨。”著有《稼庵近草》、《吴越吟》、《三山草》、《白门草》、《半塘草》等,其“诠次本朝诸家诗名鼓吹集,脍灸艺林”。赵士哲,字伯睿,为赵禧昌之子,赵燦之孙。好学能文,著述等身。崇祯五年(1632),叛兵围城,他登上城头协守,起草讨贼檄,皆顷刻立就,围解,叙功得超贡。李自成起义,攻下京城,思宗殉国,昌邑人哀临痛哭,伪官至莱,众观莫敢言,他叱缚之斩以徇。既兵罢,隐居成山之松椒,与莱阳董樵,偶耕海上,著《建文年谱》、《石室谈诗》、《辽宫词》等。有二子,长子赵涛,字山公;次子赵瀚,字海客,有《遽庵集》。兄弟二人,从父隐居,诗词淡远,以自然为宗。新城王士禄称其诗如寒客衣单,孀妇泪尽。其后还有赵琳,字石寅,有诗名。游吴阊,有一艺妓名叫王竹素,字寄岩,能诗,喜与名人唱酬,所居楼题联深自负,闻赵琳善琴工诗,大会宾客,索题诗。竹素生于七月八日,请客诗,无当意,独赵琳诗有句云:“巧让天孙方一夜,明当玉兔渐圆时。”竹素大警赏,遂委身焉。既归,赵琳原妻不能容,渐至憔悴,病卒。赵琳作诗30首,有“隹人谁绝世?知己即倾城”。并作一书,详载其事。竹素诗多散失,《寄石寅夫子》云:“夜夜梅花梦里香,半春清瘦倚回廊。前期总验蓍占好,屈指流光亦断肠。”佛龛香篆誓如初,茹素恒甘嫩甲蔬。烽火隔江鱼雁少,泪痕濡墨答君书。”“杜娟啼歇又仓庚,逝水年光暗里惊。几度青春抛掷去,真成薄命负今生“孤灯低焰晚风轻,淅淅虚窗雨二更。此际有心同叶碎,小芭蕉上一声声。”此盖赵琳外出,竹素病中所作之词。其后在近代有名者,有赵琪,早年毕业于青岛德文学校,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青岛警察厅翻译、淞沪警察厅督察员兼高等外交顾问、龙口商埠局局长等职。1925年7月任胶澳商埠局总办。1938年1月投日,任青岛治安维持会会长,1939年1月,任日伪青岛市特别市长兼北平临时政府委员,后任北平劳工协会理事长。著有《胶澳志》,辑有《东莱赵氏先正酬唱集》、《东莱赵氏楹书丛刊》等。(《明史》卷225《赵焕传》,《明史稿》卷104《赵焕传》,《明史》卷292《赵士宽传》,《山东通志》卷159《人物志》,《东安县人物志,赵士亮传》,《披县志•赵焕传》,《掖县志•赵燿传》,《掖县志•赵士亮传》,《掖县志•赵士宽传》,《披县志•赵士冕传》,《披县志•赵士哲传》,《掖县志•赵士完传》,《乡园忆旧录》卷3《赵琳》,《东莱赵.氏家乘》26卷,1935年青岛永厚堂铅印本,《东莱赵氏族谱》1卷,清初刻本)
关键词: 赵氏 家族 掖县

内容

明清时著名的文化世家。
  这支赵氏家族,原为河北真定赵云的后代,赵云随刘备入四川,遂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市内。赵焕五世粗赵守义,字立甫,明初任金州卫经历,以防御海寇,功擢佥事,因家东莱。曾祖父赵秀,字嵩毓,明增生;祖父赵惠,字大宽,明庠生;父亲赵孟,字晋臣,号西垣,明贡生,官至衡府知县。
  赵焕兄弟三人,均为进士。兄赵燿,字文明,号见田。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71岁时卒,赠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著有《乐山亭诗稿》,并有选辑古文隽刻本行世。弟赵燦,字文倬,号见素。进士及第后,授国子监司业,30岁时卒。著有《式古亭诗草》。赵焕,字文光,号吉亭。嘉靖四十四年(1566)进士,授乌程知县,继为工部主事、御史、顺天府丞、左剑都御史。万历十四年(1587)升为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为吏部右侍郎,又升为左侍郎。和其兄赵燿同时乞休归养老母,经吏部议,赵燿为长子,听其归,赵焕召为刑部尚书。因上疏救大将李如松和浙江巡抚彭应珍,不许,遂称病回乡。不久起为南京右都御史,继授吏部尚书,皆不就职。家居16年,召拜刑部尚书,不久改任兵部尚书。万历末年掌吏部,神宗怠于政事,曹署缘空,内阁唯一叶向高,六卿仅赵焕一人,上疏请补官,皆不报。不久为吏部尚书,诸部补侍郎4人,经考选补给事中17人,御史50人。
  因受言官弹劾,屡次乞休,帝皆优诏慰留。后坚称病重,不视事,遂得弃官家居。万历四十六年(1618),受朝臣力荐,再起为吏部尚书。78岁时卒,赠官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著有《怡真亭诗存》8卷传世。
  赵焕之后,人才辈出。赵胤昌,字世茂,号芝庭,为赵燿之子。
  进士。任直隶沐阳县知县,调曲周县知县。后考选为广西道监察御史。有子五人,并有才名,顾亭林在其撰《赵太仆传》云,胤昌子士元、士亮、士宽、士完、士冕为“赵氏五龙”。赵士元,安汝长,号青丘。历任夏县训导、浙江嘉善县训导、山西泌水县知县、江酉新建县知县、朝议大夫等职。明亡后,隐居不仕。著有《竹石居诗稿》。赵士亮,字汝寅,号丹泽。历任东安县知县、顺天府府丞。据载,赵士亮少时就与一般人不同,不好孺子戏。其父胤昌特爱之,每日教授唐人诗句和秦汉文词。一日,与诸兄弟游别墅,有同乡先生某来访,恰其父外出,诸兄弟皆惊走,独士亮俨然坐,来人感到很惊奇,便命联,士亮应声成佳句,来人十分吃惊。明亡不仕,偕二子隐居城东杨家村古迹松山和玉台屯龙溪别墅。著有《龙溪诗集》。有“千古难消亡国恨,声声杜宇月明中”诗句。有二子,长子赵玉澡,字幼文,邑诸生,有《柏园诗集》。次子赵玉瓒,字黄中,又字幼章,邑诸生,有《怡园集》。赵士宽,字汝良,号录斐。以门荫为凤阳府通判,驻颍州。崇祯八年(1635)正月初赴凤阳,李自成农民军包围了颍州。闻讯后连夜驰300里,返回颍州。城陷后仍率家人巷战,后投乌龙潭而死。其妻带二个女儿亦自焚死。著有《芸窗诗存》。赵士完,字汝彦,号琨石。崇祯壬午举人。任福建清流县知县。明亡不仕。著有《璞庵诗集》。赵士冕,字汝仪,号赤霞,又号稼庵。历任浙江湖州府推官、江南镇江府知府。赵士冕,性好侠,喜交游,去官归里,有嘉树园在城西,座客常满,有置驿投辖之风。时王西樵任莱郡博士、渔洋山人游莱,常与角艺分韵,二王颇推之。张竹庐曾说:“镇江为人豪宕,自喜故眉宇间,时露侠气,然其为诗也,温厚和平,独得诗人之旨。”著有《稼庵近草》、《吴越吟》、《三山草》、《白门草》、《半塘草》等,其“诠次本朝诸家诗名鼓吹集,脍灸艺林”。
  赵士哲,字伯睿,为赵禧昌之子,赵燦之孙。好学能文,著述等身。崇祯五年(1632),叛兵围城,他登上城头协守,起草讨贼檄,皆顷刻立就,围解,叙功得超贡。李自成起义,攻下京城,思宗殉国,昌邑人哀临痛哭,伪官至莱,众观莫敢言,他叱缚之斩以徇。既兵罢,隐居成山之松椒,与莱阳董樵,偶耕海上,著《建文年谱》、《石室谈诗》、《辽宫词》等。有二子,长子赵涛,字山公;次子赵瀚,字海客,有《遽庵集》。兄弟二人,从父隐居,诗词淡远,以自然为宗。新城王士禄称其诗如寒客衣单,孀妇泪尽。
  其后还有赵琳,字石寅,有诗名。游吴阊,有一艺妓名叫王竹素,字寄岩,能诗,喜与名人唱酬,所居楼题联深自负,闻赵琳善琴工诗,大会宾客,索题诗。竹素生于七月八日,请客诗,无当意,独赵琳诗有句云:“巧让天孙方一夜,明当玉兔渐圆时。”竹素大警赏,遂委身焉。既归,赵琳原妻不能容,渐至憔悴,病卒。赵琳作诗30首,有“隹人谁绝世?知己即倾城”。并作一书,详载其事。
  竹素诗多散失,《寄石寅夫子》云:“夜夜梅花梦里香,半春清瘦倚回廊。前期总验蓍占好,屈指流光亦断肠。”佛龛香篆誓如初,茹素恒甘嫩甲蔬。烽火隔江鱼雁少,泪痕濡墨答君书。”“杜娟啼歇又仓庚,逝水年光暗里惊。几度青春抛掷去,真成薄命负今生“孤灯低焰晚风轻,淅淅虚窗雨二更。此际有心同叶碎,小芭蕉上一声声。”此盖赵琳外出,竹素病中所作之词。
  其后在近代有名者,有赵琪,早年毕业于青岛德文学校,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青岛警察厅翻译、淞沪警察厅督察员兼高等外交顾问、龙口商埠局局长等职。1925年7月任胶澳商埠局总办。1938年1月投日,任青岛治安维持会会长,1939年1月,任日伪青岛市特别市长兼北平临时政府委员,后任北平劳工协会理事长。著有《胶澳志》,辑有《东莱赵氏先正酬唱集》、《东莱赵氏楹书丛刊》等。(《明史》卷225《赵焕传》,《明史稿》卷104《赵焕传》,《明史》卷292《赵士宽传》,《山东通志》卷159《人物志》,《东安县人物志,赵士亮传》,《披县志•赵焕传》,《掖县志•赵燿传》,《掖县志•赵士亮传》,《掖县志•赵士宽传》,《披县志•赵士冕传》,《披县志•赵士哲传》,《掖县志•赵士完传》,《乡园忆旧录》卷3《赵琳》,《东莱赵.氏家乘》26卷,1935年青岛永厚堂铅印本,《东莱赵氏族谱》1卷,清初刻本)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