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衡山(今湖南衡山)赵方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50
颗粒名称: 33.衡山(今湖南衡山)赵方家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289-290
摘要: 宋代军功世家。世为临淄人,唐末避地衡州,至宋,族益盛。赵方的曾祖赵士庠始居衡州的崇岳乡。父亲赵棠,“少从胡宏学,慷慨有大志”,累以策言兵事,曾得到张浚的赏识,欲任以右官,不从。赵方,字彦直,淳熙八年(1181)举进士,授大宁监教授。此地风俗粗野,赵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累迁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指挥所部数解枣阳围,以功进焕章阁直学士。又败金驸马阿海于淮西。晋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迁京湖制置大使。累赠太师,谥“忠肃史称赵方”起自儒生,帅边十年,以战为守,合官民兵为一体,通制总司为一家。持军严,每令诸将饮酒勿醉,当使日日可战。淮、蜀沿边屡遭金人之祸,而京西一境独全。……故其没也,人皆惜之赵方有子四人:赵董、赵疑、赵范、赵葵。赵董、赵疑,事迹不详。赵范和赵葵《宋史》有传。赵范,字武仲;赵葵,字南仲。兄弟二人自少年时即随父抗金。嘉定间,先后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赵范以军功授京湖制置安抚司内机,赵葵则被授承务郎、知枣阳军。绍定中,兄弟二人又统兵镇压李全,赵范升淮东安抚使,后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葵升兵部侍郎,旋任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淳祐间,赵葵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景定元年(1260),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封鲁国公。咸淳元年(1265),加少傅。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晋封冀国公,不久卒,享年81岁。赠太傅,谥“忠靖”。其孙赵淮,为赵葵之从子,在平定李全叛乱时,屡立战功,累官至淮东转运使。德祐中,镇守边疆,兵败,与其妾俱被俘至瓜州。元帅阿术令其至淮招降李庭之,并许以大官。赵淮阳许之,至扬州城下,乃大呼:“李庭之!男子死耳,毋降也!”元帅大怒,将其杀死,弃户于江边。(虞集《道园学古录》卷13《赵文惠公(士庠)神道碑》,《宋史》卷430《赵方传》,邵经邦《弘简录》卷123《赵方传》,《宋史》卷417《赵葵传,附兄赵范传》,嘉靖《池州府志》卷6,嘉靖《衡州府志》卷5、卷6,正德《光化县志》卷4,嘉靖《山东通志》卷34,景定《建康志》卷25,万历《福州府志》卷14,万历《淮安府志》卷2,正德《颍州志》卷4,《金陵新志》卷3,《宋史》卷450《赵淮传》)
关键词: 赵氏 家族 衡山

内容

宋代军功世家。
  世为临淄人,唐末避地衡州,至宋,族益盛。赵方的曾祖赵士庠始居衡州的崇岳乡。父亲赵棠,“少从胡宏学,慷慨有大志”,累以策言兵事,曾得到张浚的赏识,欲任以右官,不从。赵方,字彦直,淳熙八年(1181)举进士,授大宁监教授。此地风俗粗野,赵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累迁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指挥所部数解枣阳围,以功进焕章阁直学士。又败金驸马阿海于淮西。晋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迁京湖制置大使。累赠太师,谥“忠肃史称赵方”起自儒生,帅边十年,以战为守,合官民兵为一体,通制总司为一家。持军严,每令诸将饮酒勿醉,当使日日可战。淮、蜀沿边屡遭金人之祸,而京西一境独全。……故其没也,人皆惜之赵方有子四人:赵董、赵疑、赵范、赵葵。赵董、赵疑,事迹不详。赵范和赵葵《宋史》有传。赵范,字武仲;赵葵,字南仲。兄弟二人自少年时即随父抗金。嘉定间,先后与金军战于枣阳、邓州、蕲州等地,赵范以军功授京湖制置安抚司内机,赵葵则被授承务郎、知枣阳军。绍定中,兄弟二人又统兵镇压李全,赵范升淮东安抚使,后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葵升兵部侍郎,旋任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淳祐间,赵葵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景定元年(1260),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封鲁国公。咸淳元年(1265),加少傅。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晋封冀国公,不久卒,享年81岁。赠太傅,谥“忠靖”。
  其孙赵淮,为赵葵之从子,在平定李全叛乱时,屡立战功,累官至淮东转运使。德祐中,镇守边疆,兵败,与其妾俱被俘至瓜州。元帅阿术令其至淮招降李庭之,并许以大官。赵淮阳许之,至扬州城下,乃大呼:“李庭之!男子死耳,毋降也!”元帅大怒,将其杀死,弃户于江边。(虞集《道园学古录》卷13《赵文惠公(士庠)神道碑》,《宋史》卷430《赵方传》,邵经邦《弘简录》卷123《赵方传》,《宋史》卷417《赵葵传,附兄赵范传》,嘉靖《池州府志》卷6,嘉靖《衡州府志》卷5、卷6,正德《光化县志》卷4,嘉靖《山东通志》卷34,景定《建康志》卷25,万历《福州府志》卷14,万历《淮安府志》卷2,正德《颍州志》卷4,《金陵新志》卷3,《宋史》卷450《赵淮传》)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