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河东(今山西永济)赵君煦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33
颗粒名称: 16.河东(今山西永济)赵君煦家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隋唐时官宦世家。该家族是从天水徙居此地。赵君煦祖父赵显和,隋朝为平东将军、渭源公;父亲赵世立,唐朝开府仪同三司、滁州剌史。赵君煦,累官至监察御史。其子赵徽,为虢王府法曹参军。其孙赵睿冲,有子二人:赵良器、赵良弼。赵良器,开元时宜至中书舍人;赵良弼于唐肃宗朝官至陕华等七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岭南两道节度使、太子宾客。赵良器有子六人:赵密、赵邕、赵薰、赵复、赵纵、赵衮等,“咸擅才业,官成三署”。赵密,官至御史中丞;赵邕,官至施州剌史;赵薰,官至礼部员外郎;赵复,官至中书舍人;赵纵,宫至工部侍郎;赵衮,宫至侍御使。赵良弼有子三人:赵永、赵陕、赵潍,生平均不详。赵复,有二子:赵元阳、赵真长。赵元阳,官至滁州剌史;赵真长,官至监察御史。有孙赵橹等五人,“橹昆弟五人,进士及第,皆历台省”。赵君煦兄孙赵珍,官至和州刺史。赵珍有子二人:赵匡、赵赞。赵匡,官至洋州剌史;赵赞,官至户部侍郎。(《元和姓纂》卷7,《平津记》卷7《赵睿冲碑》,《山右刻石》卷7《唐中书舍人赠太子少傅赵良器碑》、《唐陕华庐澧抚越广等州刺史御史中丞岭南浙东两道节度使太子宾客襄武县开国男赠扬州大都督赵良弼碑》,《山西通志》卷92《太子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赵复碑》,《唐语林》卷4)
关键词: 赵氏 家族 河东

内容

隋唐时官宦世家。
  该家族是从天水徙居此地。赵君煦祖父赵显和,隋朝为平东将军、渭源公;父亲赵世立,唐朝开府仪同三司、滁州剌史。赵君煦,累官至监察御史。其子赵徽,为虢王府法曹参军。
  其孙赵睿冲,有子二人:赵良器、赵良弼。赵良器,开元时宜至中书舍人;赵良弼于唐肃宗朝官至陕华等七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岭南两道节度使、太子宾客。赵良器有子六人:赵密、赵邕、赵薰、赵复、赵纵、赵衮等,“咸擅才业,官成三署”。赵密,官至御史中丞;赵邕,官至施州剌史;赵薰,官至礼部员外郎;赵复,官至中书舍人;赵纵,宫至工部侍郎;赵衮,宫至侍御使。赵良弼有子三人:赵永、赵陕、赵潍,生平均不详。赵复,有二子:赵元阳、赵真长。赵元阳,官至滁州剌史;赵真长,官至监察御史。有孙赵橹等五人,“橹昆弟五人,进士及第,皆历台省”。
  赵君煦兄孙赵珍,官至和州刺史。赵珍有子二人:赵匡、赵赞。赵匡,官至洋州剌史;赵赞,官至户部侍郎。(《元和姓纂》卷7,《平津记》卷7《赵睿冲碑》,《山右刻石》卷7《唐中书舍人赠太子少傅赵良器碑》、《唐陕华庐澧抚越广等州刺史御史中丞岭南浙东两道节度使太子宾客襄武县开国男赠扬州大都督赵良弼碑》,《山西通志》卷92《太子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赵复碑》,《唐语林》卷4)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