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族的呼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12
颗粒名称: 三、家族的呼唤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50-252
摘要: 在博山赵氏家族的发展史上,赵进美承继了其父赵振业的衣钵,使整个家族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兄弟们虽然也以各自的努力,为维持家族声望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无法为家族赢得更多的荣誉。这种状况在家族的下一代依然没有改观。
关键词: 赵氏 家族 呼唤

内容

在博山赵氏家族的发展史上,赵进美承继了其父赵振业的衣钵,使整个家族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兄弟们虽然也以各自的努力,为维持家族声望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无法为家族赢得更多的荣誉。这种状况在家族的下一代依然没有改观。
  赵作肃,字斋如,别字子雍,赵继美之子。年方12岁时,父亲赵继美不幸去世。赵作肃年纪轻轻,便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处理事情犹如大人一样成熟、老练。14岁时补博士弟子,在家塾读书。母亲与祖父母逝世后,赵作肃守孝3年,只吃素食不沾荤腥,为乡人称颂。有一姐嫁给给事中孙某,却不幸骤然早逝,仓猝之间来不及治棺,赵作肃便把自己所储存的上等木料为其装殓入葬。由于自己从小便失去父亲,又没有亲生兄弟,赵作肃便将叔父们作为自己的亲生父亲来孝敬,将堂兄弟作为自己的亲生兄弟来爱戴。他说:“吾无父,诸父即吾父;吾无同父昆弟,同祖昆弟即吾同父昆弟也。”①所以赵氏家族的长辈们都很钟爱他。赵进美受封为福建按察使后,回家终养,晚年染病。赵作肃衣不解带地照顾老人整整一个月,在赵进美死后又受遗命抚养孤儿。家仆杨遇春曾经与赵作肃同患难,赵作肃便赠了许多田地给他,以安养其家。乡里人来借贷的,他前后折券不可胜数。在颜神镇神头庄东南,有颜文姜的坟墓,由于年久失修,坟墓遭到毁坏。赵作肃得知后,便独自出资,帮助修复。赵作肃生性恬淡自安,无意在科举上求上进。他爱好篆刻,尤其擅长画山石,间或也偶作诗词自娱,并有著作流行于世。康熙四十年(1701)六月去世。王士祯为其撰《太学生斋如赵君墓志铭》,赵执信书石,可称“二妙”。
  赵作肱,字翼邻。其父赵双美,字二宜(一作宜仲),康熙二年(1663)的拔贡生。赵作肱生性冷静机敏、沉默寡言。年纪稍长,“学靡不究,而仁孝之性犹不可及。”①14岁时补郡中博士弟子,后屡次参加乡试,但均落榜而归。遂抛弃帖括业(科举),专心侍奉父母。他孝顺厚道,竭心尽力,家族内外均无微言。45岁时,父亲赵双美去世。他将父亲隆重下葬,竭情尽礼,却仍然以没有准备周全而自责。不久,因忧虑过度而得了一种头晕目眩之病。六年后,其夫人不幸撒手人寰。赵作肱竭力抑制丧妻之痛,以带病之躯把家庭内外所有事务全部承担起来:奉养老母,经营家业,四年如一日。母亲87岁逝世时,赵作肱也度过了 55个春秋。他厚葬老母,仁至义尽。但病情却从此更加严重。赵作肱有两弟很早就去世了,他便责无旁贷地将他们的孩子抚养成人。由于日夜操劳,忧虑交加,赵作肱病情日甚一日,最后竟成风痹,右手脚均不灵活。赵作肱最终以仁教之心无人能比而受乡人敬重。
  赵作谋,字耳臣,赵进美之子。自小随父游历名山大川,见识颇广,好为文章,于诸兄弟中为最。所作诗歌,气体温厚,律调精严,曾在雪夜与客人作九字诗,点笔立成,举座皆惊。“多才技,弹琴、投壶、六博之事皆精,尤妙于弈,饮酒可终夜不醉”。②性至孝,侍奉父母无微不至;与从兄弟相处,甘苦与共,偶有咎失过错的,他必严肃批评,直到改正而后可。待人平和,虽至寒陋无所凌忤,在众中言笑终日,无觉其为贵者。对乡人贫穷者经常予以救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年仅37岁。乡人感其德,其卒之时,“巷哭者,数百家”。③赵作羹,字子和,号企山,赵元美之子。生性孝顺,喜好读书,在乡里很有名声。但他不愿从事帖括业(科举),却致力于诗歌、古文,尤其精于史学。晚年从事著书立说,不知疲倦。所著有《季汉纪》20卷,《南北宋纪》20卷,《尚友集》16卷。死时享年83岁。
  赵作耳,字子静,别字泉山,赵进美之子。他生性孝顺,为人刚正磊落,自小读书便在乡中知名。但数次参加考试都落榜而归,便到东阿县作了一名教谕。东阿县山水秀美,景色迷人,但读书风气极不浓厚,人们普遍无意于在读书上求上进。赵作耳到了东阿县后,风气为之一变。有位名叫宋元吉的,家境贫苦却很喜好读书。赵作耳请求有关部门让他上学,又将他引到自己门下,朝夕教导。在赵作耳的悉心培育下,宋元吉最终成为当地一代名士。不久,惊悉母亲病重,赵作耳日夜兼程数百里,匆匆赶到母亲身边,侍候汤药。在这期间,他曾赋诗多首来抒发心中的焦虑与郁闷,情意真挚,哀侧动人。后来,赵作耳前往范县执教,恰逢当地遇灾,便匆忙赶到郡中拜见太守,请求赈济灾民。太守朱某颇为感动,自叹道:“广文能如是,吾辈忝司牧愧死矣!”①于是力请政府发放赈济,使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活下来的数以万计。范县百姓非常感激,自发地树碑为他歌功颂德。由于赵作耳敢于为民请命,遂被县令召用。第二年归乡之后,不幸逝去。但他留给百姓的却是永远的感激和怀念。
  不难看出,博山赵氏家族以严守礼教,诗书传家,为乡人所重。然而,除了赵进美给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外,其他赵氏子弟均无大的作为。家庭的延续和发展,急切地呼唤着赵氏子弟的奋起。这一重任便落在了后起之秀赵执信身上。

附注

①王士桢 :《太学生斋如赵君墓志铭》。 ①《续修博山县志》。 ②《乡园忆旧录》卷7。 ③《拍山文集》卷8《候选国子监典簿八叔父墓志铭》。 ①《续修博山县志》。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