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风的形成与发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11
颗粒名称: 二、家风的形成与发扬
分类号: K820.9
页数: 7
页码: 244-250
摘要: 在社会变迁、时代转换之中,一个家族要想生存绵延,必须具有良好的家风。颜神镇赵氏家族由默默无闻到享誉当地,与其逐渐形成的良好家风不无关系。从赵课一代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克守礼教,言行举止无不摄聚着儒家文化的深深积淀;到赵振业一代,其传世家风又融入了诗书特色,从而使颜神镇赵氏家族传世家风日臻成熟。其后代子孙们,均承受着这一家风的熏染,并以自己的努力,维系、延续家族的传递。同时,又发生了兵饷被劫案,肇事者尚未查获。在经过审讯查实之后,郭某被依法处死。在抵达肇庆不久,守防官兵因清政府没有及时发放军饷而发生骚乱。赵进美单枪匹马前往军营,对他们晓以利害祸福,哗变官兵遂被劝服,此事才最终平息下来。
关键词: 赵氏 家风 形成

内容

在社会变迁、时代转换之中,一个家族要想生存绵延,必须具有良好的家风。颜神镇赵氏家族由默默无闻到享誉当地,与其逐渐形成的良好家风不无关系。从赵课一代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克守礼教,言行举止无不摄聚着儒家文化的深深积淀;到赵振业一代,其传世家风又融入了诗书特色,从而使颜神镇赵氏家族传世家风日臻成熟。其后代子孙们,均承受着这一家风的熏染,并以自己的努力,维系、延续家族的传递。
  赵振业有子多人,姓名可考的有赵继美、赵双美、赵济美、赵进美、赵元美等。
  赵继美,字靖伯。生性孝顺,为人慷慨大方,好行侠仗义。读书注重理解,从不寻章摘句、死记硬背,文章内容过目即知。为郡中博士弟子时,每次考试总是名列第一。在赵继美成年之后,因其父赵振业在外地做官,他便回家奉养老母。对内,事无巨细,每每躬亲;对外,督促奴婢,致力农事,将家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在赵继美的操持下,赵氏家族日渐富裕。崇祯十三年(1640),天下大灾,粮食歉收,百姓饿死、病死者尸填沟壑,数以千计。许多农民无路可走,纷纷揭竿而起,四处劫掠,颜神镇周围许多镇相继被攻陷。赵继美被推为乡绅代表,出资招募乡勇,修补武器,组织武装,固守城池,间或还出兵突袭。在他们的严密防守下,颜神镇得以安然无恙。1644年春,百姓困境更加严重,赵继美多次出资周济乡里。他不分亲疏,凡来求助者都一一应允,从未有丝毫厌倦之色,家中储粮分发殆尽。赵继美却积劳成疾,卧病在床,“犹以不能为阊阎请命为念对于家庭骨肉,赵继美更是情意恳挚,无可挑剔。乡人都称赞说:“非天性夙殖者,其孰能之!”①赵济美,字岐叔。自小便很有文采,弱冠时即补博士弟子。后来由于人事杂沓而没有入太学,从此无意于通过科举求上进。赵济美为人慷慨爽直,善理家政,内外肃然;待奉父母,很得欢心。
  同乡里有家境贫困的,赵济美常常给以周济,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即使从不谋面的人前来相求,也总能满意而归。中年时嗜好医术,特别善长诊治痘疹。远近来求治者摩肩接踵,他不分远近贫富,均一一悉心治疗。对于那些拿不起药费的贫苦人则免费治疗,每年被他治愈的病人不可胜数。
  赵元美,字嶙叔,号育庵。从小便随着其父赵振业在外地。喜好读书,但屡考不中,后来做了一名儒学训导。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仕进之心渐减。赵元美居家孝顺,乐施善行,从未轻易对他人责难、发火。康熙甲辰、乙巳(1664、1665)期间,有一家仆联络同伙诬陷赵家,以泄私愤。当时赵振业已离任归家,必须与原告对薄公堂。按照律令规定,除了亲子外他人不可代替前往。而当时赵振业的长于赵继美已死,四子进美又远在外地做官,于是赵元美毅然就绑,前往府衙。前后总计八次,事情方才水落石出。
  1670、1671年,父母相继离世,赵元美“罄衰尽礼,不失尺寸”,乡人无不称道。而元美却推辞说,这全是其他兄弟们的相助之功。
  年近古稀时,赵元美“乃自营坟于朝议公之侧而自铭之,曰:‘吾终依吾父母也’。”②赵元美终以恪守孝道而名闻乡里。
  赵进美,字韫退,号清止,是赵振业的第四子。他自小聪慧过人,“读书有神解在刻苦攻读帖括学(科举科目)的同时,还经常自作诗文,被乡人称为“圣童14岁时中秀才,15岁时就“处左史两汉唐宗大家之文皆已窥其堂奥”。①作出的文章,往往使老师拍案叫绝,自叹弗如。17岁时参加乡试,结果高居榜首,在颜神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崇祯十三年(1640),赵进美又一举考中进士,奉命出使江西、宁益二藩府。
  赵进美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仕途上大展身手之时,历史却悄悄地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了,朱明王朝伴随着崇祯帝的自杀从此成为永久的历史符号。赵进美只好侨居金陵,后又辗转迁徙到吴江的汾湖,默默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顺治二年(1645),清王朝粗定天下,赵进美得以北归,奉诏出任太常寺博士。由于他文采风流,才华横溢,名人贤士与他交往甚众,他的名声也随之日隆一日。1650年,赵进美以其才学和名望被推举为刑科给事中,三年后又升任户科右给事中,次年转任礼科左给事中,主管湖广乡试。顺治十三年(1656),出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分管巡查湖西道。
  赵进美重新出仕时,全国尚未完全稳定下来。在他管辖的地区内,如吉安的永丰,临江的新淦、峡江,南赣的兴国,仍有少数起义军出没,这一带被统治者称为“盗薮”。赵进美到了这些地方后,熟悉地形,摸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策略。然后,他联络巡抚张中丞,举盛兵“围剿”。起义军仓猝应战,终于不敌而降。赵进美将其中的几名首领赐以官职进行笼络,其他人全被解散,回家务农。不久,海寇进犯江宁,沿江一带被严密封锁,彭彝以西的清兵清求火速增援。赵进美认为海寇暂时无法飞渡彭蠡,最重要的倒是要防备山中起义军乘机发难。于是便秘密部署清兵,以防不测。不几天,起义军果然趁机进攻永丰。赵进美立即派兵前往,与当地清军共同镇压了起义军,生擒其首领。等上报巡抚之后,将他们尽数处死。当时江宁之围仍未解,巡抚向诸郡征兵前去戍守湖口。赵进美担心,如此以来吉安兵备空虚,而兴国起义军尚未遭到重创,势必会与永丰、新淦、峡江等地起义军联合起事。于是他便上奏南赣巡抚苏中丞,请求派精兵500顺流前往吉安,援兵到达吉安的第二天,兴国起义军约1000人却进攻庐州一带,劫掠当地的富农、地主,并杀死一名巡检官员。当地守军请求火速派兵增援。赵进美认为,兴国的起义军只是流窜到庐州,他们最终肯定会前往永丰。于是,他命令偏将率领赣兵从永丰山中小道前去狙击。清兵连行三天,果然与起义军相遇,在黎明雾色的掩护下,清兵突然袭击,打得起义军措手不及,纷纷溃逃。一时之间,坠落崖谷的、被斩杀的、被俘获的,不计其数。自此,兴国、永丰、新淦、峡江四县的起义军相继被镇压下去。
  在赵进美任期内,曾有人在赣江城下无故杀人。不久官府将凶手捕获,按令处死,而一位名叫李毛的帮凶却漏网逃脱。同时,又发生了兵饷被劫案,肇事者尚未查获。赵进美派人详细侦查,得知李毛的藏身之处后,便秘密派人前去缉拿。李毛正在为自己的侥幸逃脱而沾沾自喜,却不料清兵从天而降,只好束手就擒。
  他提出,愿意将抢劫军饷者擒来自赎。赵进美欣然应允。有人认为李毛乃狡黠之徒,不可轻信。赵进美笑着说道:“他不会骗我的,请诸君放心。”三天后,李毛果然将抢劫军饷者全数捉拿,依法处死。不久他又秘密告诉赵进美说:“不杀盗魁,后恐滋蔓。”赵进美追问盗魁为谁,李毛回答说:“南赣营裨将郭某也。”于是,赵进美立即秘密派遣几名能干之人,乔装打扮潜入赣州,将郭某在家中生擒。在此之前,赵进美上书巡抚苏中丞,请求宽恕越境之罪。越境缉拿罪犯之举,确实令军中将士大为震惊,但由于赵进美处理得当,最终也没有引起军中哗变。在经过审讯查实之后,郭某被依法处死。从此,赣江一带风平浪静,再无抢劫偷盗之事发生。苏中丞将赵进美的功迹上报朝廷,讨论着要将他内迁为卿寺。但就在这时,以前曾因率众攻破吉水、新喻二县而被捕获的起义军首领突然越狱逃走了。受此事牵连,赵进美升迁之事化为泡影。两年后,虽然在广东境内将其重新拿获,但赵进美升迁之事却依然杳无音信。
  顺治十七年(1660),赵进美转任广东布政司参政,分守左江道。在抵达肇庆不久,守防官兵因清政府没有及时发放军饷而发生骚乱。赵进美单枪匹马前往军营,对他们晓以利害祸福,哗变官兵遂被劝服,此事才最终平息下来。当时正逢藩伯缺少督抚,清政府准备将此职授予赵进美。但是赵进美考虑到父母均已年迈,急需自己回乡照顾,便竭力推辞。不久,他去官归乡,悉心侍养父母达五年之久。
  康熙四年(1665),赵进美又被重新起用,担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戍守关西道,驻军凤翔。凤翔景色优美,风光旖旎,号称陕西八观之一的苏公东湖就坐落在此地。赵进美到任之后,勤于政事,体恤民力,凤翔一片升平气象。在处理政务之暇,每日又漫游于苏公东湖湖畔,吟咏诗词,流连忘返。任期满后,赵进美奉诏归乡终养。
  康熙十二年(1673),清政府担心藩镇割据势力日益膨胀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遂下令“撤藩于是久蓄异志的平西王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乘机发动叛乱。次年,他命人率军进攻湖南,相继攻克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同时还四出散布檄文,煽诱鼓动。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相继扯起叛清的大旗。不久,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纷纷发难,叛乱很快便扩大到广东、江西、陕西、甘肃等省。清政府面临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
  赵进美虽然终养乡里,但却心怀天下。面对叛乱,他慨然叹道:“此岂臣子避险辞难之时耶?”①于是出补江南江镇道参政,后改任浙江杭严。康熙十六年(1677)转任河南布政司参政,负责戍守河北道。当时,清兵四面出击,镇压叛乱,彰、卫、怀三郡军务非常繁重。赵进美日夜操劳,不知疲倦。“藩乱”的最终平定,他确实尽献了自己的犬马之劳。
  康熙十七年(1678),清政府下诏全国,搜收“博学沔儒”,内阁首荐赵进美。赵氏家风素重谦逊礼让,赵进美受其浸染,表示“素耻与后进争尺寸”②,最后上报朝廷,去职回乡。
  康熙二十一年(1682),赵进美又被擢升为福建按察使。当时福建曾发生叛乱,很多人受牵连而无辜入狱。赵进美通过详细审讯,核实清楚,将受冤之人无罪释放。福建百姓不禁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对赵进美非常感激和爱戴。
  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进美因年事已高,上奏请求回归故里。从此,与家人“种树疏池,载酒命奕,以相娱乐”。③康熙三十-年(1692)逝世,享年73岁。
  赵进美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喜欢赋诗作词。他诗学王、韦,著有《清止阁集》④流传于世。王培旬《乡园忆旧录》称,赵进美“与莱阳姜如须、宋荔裳,桐城方密之,华亭陈卧之,以诗名雄视南北。在都与诸文士会,作古今体诗,击钵立就。渔洋以为:‘公少时,诗清真绝俗;使江西时,刻意二谢;在京与诸公唱和,一变而高华尚声调,而风致犹不减青邱。’”⑤《续修博山县志•艺文志》则说:“邑揽山川之秀,故在博雅之士应运而兴者,如云蒸霞起,以润色休明。若水任公,派亭孙公,清止赵公,实开风气之先。”

附注

①②《续修博山县志》。 ①《续修博山县志》。 ①②《续修博山县志》。 ③《饴山文集》卷10《先叔祖韫退公行实》。 ④近人孙殿起《贩书偶记》卷14载:“《清止阁集》九卷。笼水(即博山)赵进美撰。康熙间刊。《燕市草》一卷,《西征草》一卷,《清止阁诗》二卷,《白鹭草》一卷,《二集》一卷,《诗馀》一卷,《楚役草》一卷,《江导二岁草》一卷,” ⑤《乡园忆旧录》卷1。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