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琴瑟和鸣,相得益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07
颗粒名称: 四、琴瑟和鸣,相得益彰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33-235
摘要: 在湖州赵氏家族中,还有一个值得特别一提的人,她就是赵孟的夫人管道升。管道升,为中国书法史上继卫夫人之后第二位杰出的女书法家,清朝戏剧家洪升曾作杂剧《四婵娟》,生动叙述了她与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四大才女的故事,在清朝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字仲姬,与赵孟同为湖州人。赵孟与管道升婚后琴瑟和鸣,相得益彰。1319年,管道升因病去世,与其情深义笃的赵孟顿感“哀痛之极,不如无生”。①三年之后,即英宗至治二年八月,赵孟也倏然而逝,享年69岁。英宗闻讯后极为惋惜,即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与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
关键词: 家族 赵氏 家史

内容

在湖州赵氏家族中,还有一个值得特别一提的人,她就是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
  管道升,为中国书法史上继卫夫人之后第二位杰出的女书法家,清朝戏剧家洪升曾作杂剧《四婵娟》,生动叙述了她与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四大才女的故事,在清朝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字仲姬,与赵孟頫同为湖州人。
  管道升也来自一个很富声名的家族,她的祖先是齐国名相管仲的后裔,齐时在湖州避难,因素有贤名,所居住之地被称为“栖贤”。管道升自小才智过人,翰墨词章俱佳,尤其擅长书画。据《松雪斋外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记载:“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又尝画《墨竹》及设色《竹图》以进,亦蒙圣奖,赐内府上尊酒。尝谒兴圣宫,皇太后命坐赐食,恩意优渥。受知两宫。可谓荣矣。”《庚子销夏记》中甚至认为,管夫人所画墨竹,风格胜过她丈夫。
  赵孟頫与管道升婚后琴瑟和鸣,相得益彰。二人常在空闲之时赋诗作画,其乐融融。管道升曾给赵孟頫写过许多抒发真情的爱情词曲,其中有一首《锁南枝》的小曲写道:傻酸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俩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这支小曲通俗形象、大胆泼辣地表达了赵氏夫妻俩亲密无间的情感,是夫妇爱情的见证。几百年来,这首小曲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并在吟诵流传的过程中被改动、加工为许多内容相同,而文字各异的“版本”。
  皇庆二年(1313),管道升曾作《渔父词》,劝赵孟頫放弃贪荣苟进之心,及早归乡。其中写道:“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岩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人生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日去休。”①在劝归之中暗藉着绵绵相思之情。赵孟颛看后,不禁思潮翻滚,感叹万千,随即作词相和,以表达自己向往归隐的心情:“侬在东南震泽洲,烟波日日钓鱼舟。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妒鱼不上钓。"并题跋云:“吴兴郡夫人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此《渔夫词》皆相劝以归之意,无贪荣苟进之心。其与老妻强颜道,双鬓未全斑,何苦行吟泽畔,不近长安,异矣。皇庆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子昂书。”②由于长期耳濡目染,相互切磋,赵氏夫妇形成了极为相近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平婉约、工稳丰腴。据《中国古代书法史》记载,《致中峰和尚尺牍》是管道升的代表作,此尺牍笔画遒媚圆润、字形匀称规整,其点法、捺法、转折、使转,皆与赵孟頫相同。但是,管道升之所以名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之林,绝非简单模仿赵孟頫所致,她也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她行笔虽圆润,但圆润中见稚巧,丝毫不显浮华;折笔杂方笔,字虽遒媚却仍不失古朴。
  她的书法结构布局精心,结体秀丽,字与字交辉映,生趣盎然。
  1319年,管道升因病去世,与其情深义笃的赵孟頫顿感“哀痛之极,不如无生”。他在给管道升的生前好友中峰和尚的信中说:“孟頫自老妻之亡,伤悼痛切,如在醉梦……盖是生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①三年之后,即英宗至治二年八月,赵孟頫也倏然而逝,享年69岁。英宗闻讯后极为惋惜,即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与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

附注

①《清河书画舫》酉集《管道升•管夫人渔父词》。 ②《松雪斋全集》卷3《渔父词二首》。 ①《大观录》卷8《与中峰十一贴》。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