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唯系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06
颗粒名称: 三、“唯系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230-233
摘要: 赵孟在其盛名的背后,却隐藏、蕴藉着莫名的无奈和苦闷。蒙古族入主中原后,一方面惊叹于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一方面却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与不安。所以,元朝统治者对待汉民族文化的载体一知识分子的态度便出现了矛盾与摇摆。表面看来,赵孟版为元朝历代君主所赏识,所器重,但实际上他们所看重的只是凝聚在赵孟撅身上的汉民族的文化意蕴。赵孟颊对此心中也有许多说不出的哀怨。也许正是因为压抑的情感在艺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渲泄,赵孟遂以全才名世。除书画外,赵孟还善于填词赋诗作曲,精于文物鉴赏,爱好音乐,善篆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旷世绝才。
关键词: 家族 赵氏 家史

内容

赵孟頫在其盛名的背后,却隐藏、蕴藉着莫名的无奈和苦闷。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一方面惊叹于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一方面却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与不安。所以,元朝统治者对待汉民族文化的载体一知识分子的态度便出现了矛盾与摇摆。搜收、网罗知识分子,但又处处排挤、抑制他们;委以高位,却又使他们不能接触实权,难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赵孟頫的无奈与苦闷正是源于此。
  表面看来,赵孟頫版为元朝历代君主所赏识,所器重,但实际上他们所看重的只是凝聚在赵孟撅身上的汉民族的文化意蕴。
  仁宗曾对人说:“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另据《赵文敏公行状》载,仁宗对赵孟頫“特优以礼貌,量之于馆阁之间,使之讨论古义,典司述作,传之后世”,藉以“增重国家”。可见,对赵孟頫极为宠幸的仁宗也往往只注目于他的文化素养,把他作为消愁解闷、渲染升平的工具。所以赵孟頫虽然“官登一品,名高四海”,但由于获得的只是赫赫虚名,也不得不“处之恬然若寒素”。②另外,赵孟頫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入元出仕,常遭到时人的讥讽,甚至有人编造出赵孟頫因有亏气节而被族兄赵孟坚(子固)拒于门外的故事,来对他进行贬低。赵孟颊对此心中也有许多说不出的哀怨。
  至元二十五年(1288)冬,当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时,赵孟頫远离故乡和亲人,独居京师,联想到自己的际遇,凄凉、悲伤之感不禁油然而生,遂发出“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①的感叹。至元二十七年(1290),赵孟頫又寄诗于好友鲜于枢,含蓄地倾吐了自己心中的迷惑与苦闷,自叹误入仕途,为尘网所羁。至元二十九年,他出任济南暂还湖州,曾赋诗书怀,“闲身却羡沙头鹰,飞来飞去百自由”②,而自己却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在朝廷之中,猜疑、排挤和打击不断向赵孟頫袭来,他的政治抱负也随之烟消云散。于是,赵孟頫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到艺术追求上去,以摆脱官场的羁绊,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怜。唯系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③赵孟頫在晚年时回顾自己荣辱交织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流露出自己政治失意的尴尬与无奈。
  也许正是因为压抑的情感在艺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渲泄,赵孟頫遂以全才名世。他师法自然,借鉴古人,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终成开一代艺风的大家,在复古主义的旗帜下,被尊为一时的领袖。
  在书法艺术上,赵孟頫不拘一格,“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与其同时代的著名书画家鲜于枢认为,“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①。他初学思陵,中年学钟繇,后又学李邕、柳公权,挥毫落墨,佻而能紧,潇洒大方。他临摹广泛,所得古法甚多,功力之深可与号称集古字的米芾相媲美。他的书法结构安排精熟,气韵连贯,用笔圆转流美,清雅秀劲,充分显示出汉学字体的优美刚健,形成独具一格的“松雪体”(也称“赵体”)。如果说宋代书法是群星璀灿,如北宋四家(米芾、黄庭坚、蔡襄、苏轼),南宋诸家;元代则是一星闪耀,赵孟頫主盟书坛。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如是说:“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盟坛堵者。”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孟頫)也。盖其于篆隶真草无不臻妙。如真书大者法智永,小楷法《黄庭经》,书碑记师李北海,笺启则师二王,皆咄咄逼真。而数者之中,惟笺启为尤妙。盖二王之迹见于诸帖者惟简札多,松雪(孟頫)朝夕临摹,盖于冥会神契,故不但书迹之同,虽行款亦皆酷似。乃知二王之后便有松雪,其论盖不虚也。”由于赵孟頫的书法名扬天下,皇家曾屡次下令收藏其书。天竺有一僧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求得孟頫之书被国人视为至宝。
  在绘画艺术上,赵孟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手。无论人物鸟兽、山水楼阁、花卉竹石,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提倡“作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主张以“云山为师”,继承晋、唐、北宋阎立本、王维、韩干、文同、李公麟诸家的传统,以气韵取胜,力扫南宋画院刻意写实,拘谨沉闷的画风。从元代的陈琳、王渊、柯九思、黄公望,到明代的王蒙、文征明、仇英、赵左,以及清初的“四王”,都受到赵孟頫画风的熏陶,被视为“南宗”的正脉,历久而不衰。
  除书画外,赵孟頫还善于填词赋诗作曲,精于文物鉴赏,爱好音乐,善篆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旷世绝才。他的美术作品,常常是诗、书、画、印互得益彰的杰作。

附注

②《松雪斋文集•谥文》。 ①《松雪斋全集》卷2《罪出》。 ②《松雪斋全集》卷4《至元壬辰曲集贤出知济南暂往还吴兴赋诗书怀》。 ③《松雪斋文集》。 ①《赵孟頫、赵荣禄小楷过秦论》。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