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族的余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02
颗粒名称: 六、家族的余声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15-217
摘要: 赵氏家族是以诗书起家的,走着科举出仕的道路。到赵挺之一代,其家族名满天下,达到鼎盛。虽然赵明诚、李清照为这个家庭带来永久的声誉,但真正符合赵挺之理想的家风传统被其长子存诚、次子思诚承袭了。他们都擅长诗文,而且双双中了进士。赵挺之的同族后代、存诚的同族堂兄弟也是读书出身。一名赵焕,一名赵濬,也都是进士。可以说赵氏家族的发展一直是靠诗书文化来支撑和推动的。1105年冬十月丑朔,赵明诚被授鸿胪少卿之职。当时赵挺之表示“辞不敢当”,但诏答不允。赵挺之死后,蔡京因私仇进行报复。皇帝也收回赵挺之的赠官,而赵氏三兄弟也受到株连,被剥夺了为官的资格。金兵入侵中原后,赵家成员四处奔逃,赵明诚又死于疾病。
关键词: 家族 赵氏 余声

内容

赵氏家族是以诗书起家的,走着科举出仕的道路。到赵挺之一代,其家族名满天下,达到鼎盛。虽然赵明诚、李清照为这个家庭带来永久的声誉,但真正符合赵挺之理想的家风传统被其长子存诚、次子思诚承袭了。他们都擅长诗文,而且双双中了进士。
  赵挺之的同族后代、存诚的同族堂兄弟也是读书出身。一名赵焕,一名赵濬,也都是进士。可以说赵氏家族的发展一直是靠诗书文化来支撑和推动的。
  1105年冬十月丑朔,赵明诚被授鸿胪少卿之职。当时赵存诚是卫尉卿,赵思诚是秘书少监。据史载,以前赵思诚曾做过秘书郎。当时赵挺之表示“辞不敢当”,但诏答不允。
  赵挺之死后,蔡京因私仇进行报复。皇帝也收回赵挺之的赠官,而赵氏三兄弟也受到株连,被剥夺了为官的资格。几年后,郭夫人上书皇帝,从此他们又恢复了过去的地位,但分别降了一级。赵存诚当时只能从秘书少监言事,赵明诚也从低于原任鸿胪少卿之职出仕,到莱州任职。
  金兵入侵中原后,赵家成员四处奔逃,赵明诚又死于疾病。
  这期间有关几家交往的记载几乎没有,似乎他们比较隔膜。倒是赵存诚和赵思诚似乎联系更多一些。二人在南渡之初,还曾一起设想到泉州定居。李清照曾在南渡后到过泉州,这样看起来可能李清照在赵存诚家中住过。李清照与张汝舟自结婚直至离婚都在临安,而赵思诚当时正在临安护驾,不可能想象以赵家的声望和影响,赵思诚对其寡居的弟媳,没有尽一点伦理情份内的照顾。当时赵存诚在广州做官,死时大约在绍兴初年即1131年左右。李清照老年时并非是穷困潦倒,一是她身边有金石和钱财蓄积,再则是亲友照顾,经济上不会有什么困难。
  公元1133年正月,赵思诚从起居郎升迁为中书舍人,据李心传《建炎起来系年要录》记载,有位名叫常同的起居郎上疏,胡说国事危急,金兵入侵全要归罪于赵挺之,并且他当时还和奸贼蔡京、王黼等同朝执政,现在既然明白这回事,怎么还能让这种人的儿子身居要职呢?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思诚只好辞职不就。后来赵思诚又复为徽猷阁待制并知允州,又于1137年以中书舍人身份充宝文阁待制知南剑州,官爵也十分显赫。10年以后,赵思诚故去。
  赵明诚兄弟三人生逢乱世,其声名虽在当世不及其父赵挺之,但也都相当荣显,赵思诚更曾官至中书舍人。但赵氏三兄弟的后代渐不如前了。赵氏家族也渐趋哀微。
  李弥逊在赵思诚祭文中曾写道:“公之生也,有德有年,有经可遗,有业可传。”①意指赵思诚品德高尚,享有高寿,既有文集传世,事业也有子孙继承。赵挺之的孙子可查考的有两个:一名赵恬,②一名赵谊。宋人洪迈所记的关于赵挺之父亲赵元卿遇女鬼的故事就是《赵存诚之子恬》中所说的。赵谊大概是思诚之子,另外赵思诚还有一个女儿,见《朱子语类》卷82。
  朱熹在《朱文公文集》卷83《题赵清宪事实后》一文中曾说:“我小时候曾追随前相赵挺之的孙子惠州使君到处游历……今天我又和惠州使君的儿子同游。"惠州使君不知是赵恬还是赵谊,也许是另外一个人吧。那么和朱熹同游的人肯定就是赵挺之的曾孙了。

附注

①《药溪集》。 ②洪迈:《夷坚志》。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