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飘零遂与流人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01
颗粒名称: 五、“飘零遂与流人伍”
分类号: K82
页数: 5
页码: 211-215
摘要: 埋葬了赵明诚以后,李清照在沉重打击下也身染重疴。可是建康形势紧迫,金兵又要卷土重来,赵构之流已经闻风向东南沿海逃窜。恰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传闻,说赵明诚死前有颁金通敌的嫌疑。其实不过是赵明诚病重时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带着一把玉壶来看望他,而后又携壶离开了。这样一件事竟被人讹传为赵明诚把玉壶送给了金人。李清照听说后十分惶恐,为了表明清白,想把家中所有铜器等物献给朝廷。追踪途中,她“飘零遂与流人伍",进入了难民行列,辗转漂泊在浙江沿海一带,后来又卜居在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所带书画器物或被官兵抢掠,或被盗贼偷窃,所剩无几。李清照因此被拘入狱,所幸九日后获释。
关键词: 人物 专记 李清照

内容

埋葬了赵明诚以后,李清照在沉重打击下也身染重疴。可是建康形势紧迫,金兵又要卷土重来,赵构之流已经闻风向东南沿海逃窜。恰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传闻,说赵明诚死前有颁金通敌的嫌疑。其实不过是赵明诚病重时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带着一把玉壶来看望他,而后又携壶离开了。这样一件事竟被人讹传为赵明诚把玉壶送给了金人。李清照听说后十分惶恐,为了表明清白,想把家中所有铜器等物献给朝廷。但赵构等人到处逃窜,李清照就扶病追踪。追踪途中,她“飘零遂与流人伍",进入了难民行列,辗转漂泊在浙江沿海一带,后来又卜居在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所带书画器物或被官兵抢掠,或被盗贼偷窃,所剩无几。
  在晚年的难民生活中,李清照饱尝着这种时代和社会的深切惨痛,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词篇。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在《永遇乐》中,她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和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草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这阙千古名词中,词人针对赵构之流南波后,在杭州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情,难怪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此词时,要之涕下”①。
  如果说,李清照晚年的词作,由于受她“词别是一家”的传统观念和“婉约”风格的束缚,不能直接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的话,那么在她的诗、赋中,就能看到闪烁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强烈光芒。她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的诗中写道:“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洗山河,去洒青州一抷土。”对他们“径持紫龙诏,直入黄龙城"的忠肝义胆大为赞颂,祝愿他们早日“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在《打马赋》中,她则写道:“乱(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涉,满眼骅骝及禄耳,时危安得直如此?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在这里,她诅咒金人很快就要灭亡,而对广大人民流亡无归的生活深表同情,同时又殷切地期望南宋爱国将领能够早日渡过淮河,驱逐金兵,打回老家,告慰家乡死去的父老兄弟。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晚年的诗、词不仅反映了她的才华与学识,而且也是她“位卑未敢忘忧国”思想的真实写照。她的诗、词之所以能独步衣冠士林,不让须眉,自成一家的风格,与她走出名门深闺,流入难民行列的生活遭遇是密不可分的。
  “南下避乱八月,辗转三千余里李清照出身仕宦大家,惯于养尊处优,却一旦丧夫,到处流离,满腹心酸自不待言。虽时局粗定,但犹不安宁,金兵依然觊觎江南半壁江山,离乱仍无穷期。
  在兵荒马乱中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有一息尚存已殊为不易,她最需要的是照顾和依靠。战争之残烈非亲历不能想象。像她这样一位贵妇人,茕然一身所受的惊吓、凄苦肯定难以支撑。于是“呻吟未定,强以同归”①。49岁的李清照心情忧郁地改嫁了。
  关于李清照改嫁之事,历史上曾经有过争论。本来改嫁一事在宋朝人的许多记载已有定论,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王灼的《碧鸡漫志》等都有记载。但是明清之际,以俞正燮为首的一些人,从维护礼教、妇女要从一而终的观点出发,为她的改嫁洗刷辩护,说什么“余素恶易安改嫁之说”,“以情度易安不当有此事”(《易安居士事辑》)。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而胡仔、王灼是与李清照同时代的人,李心传与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相去不远,应该说,他们关于李清照改嫁的记载是可靠的。
  李清照改嫁的丈夫叫张汝舟,此人是个粗俗不堪的小人,他曾多次央媒前去说合,频频致意,殷勤献尽,使得困境中的李清照“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终于“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验之下才”。①但这次婚姻是短暂的,李清照受到了虐待。“未几反目”,百日后李清照向官府告发张汝舟贪财好利,“妄增举数人官”,张氏由此受到惩办。
  但根据宋代的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检举是实情,也要判处两年徒刑。李清照因此被拘入狱,所幸九日后获释。据说是一个担任内翰承旨的远亲綦崇礼救了她。但这次婚变李清照代价是沉重的。她遭到了封建卫道士们的讥笑和诋毁,精神上受尽折磨,对朝廷和众多文士已经寒心。
  出狱后的李清照,从杭州辗转到金华,开始了隐居生活。经过风风雨雨的她已对人生没有眷恋之情了,只是以写词属文打发时日。中间她还可能在泉州居住过。因为绍兴二年冬十一月二十三日,洪炎上书征求书籍,“福州故相余深家,泉州故相赵挺之家,藏国史实录善本”。②后绍兴五年,赵明诚家曾上《哲宗实录》,而李清照曾藏有这部书,因而赵挺之家即赵明诚家,也即李清照家。
  李清照晚年凄凉,跟前只有一二名女弟子,并无嫡亲子嗣。
  据与李清照同时代人洪迈《隶释》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没有子嗣。史乘记载也难以查考赵明诚有无纳妾之事。大概在赵氏家族中,赵明诚这一支从此香火冷落,再难谱续了。
  李清照晚年的诗、词中,许多都是诉说自己的孤独,如《蝶恋花》中“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念奴娇》中“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与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声声慢》中,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字字敲动人心。对于此词的写作年代歧见颇多,俞正燮认为是她年轻时作,有人认为是她居住青州十年之末、赴莱之前所作,比较可信的是说在明诚已殁,南渡后的作品。请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总一个愁字了得!”桑榆晚景种种孤愁,层层铺叙,在愁苦的高潮中收住,催人泪下。
  公元1137年,李清照从金华回到临安,此时她已54岁。她曾想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一个孙家的小姑娘,却被这个乖巧的女孩以“才藻非女子事”婉然谢绝①。大概在1155年,一代词宗李清照溢然长逝,享年73岁。

附注

①《永乐遇小序》。 ①《投内翰綦公崇礼启》。 ①《投内翰綦公崇礼启》 ②《宋会要辑精》。 ① 陆游:《消南文集》卷35《夫人孙氏墓志铭》。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