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家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094
颗粒名称: 六、国破家亡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189-201
摘要: 德祐元年十月,元兵自建康向临安挺进,临安危在旦夕。谢太后派使臣柳岳到无锡请求伯颜退兵讲和。拒绝了南宋的要求,柳岳无辞可对,只好退还。伯颜进平江,宰相陈宜中又派陆秀夫、柳岳等人为使再赴元,情愿称侄纳币,若无不从,再降称侄孙。当然,伯颜兴师动众,要的是赵宋江山,而不是要收个赵姓皇帝当侄孙,他断然拒绝了南宋的要求。当时文天祥、张世杰请求三宫转移海上避难,自己率军同元兵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又不允许。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临安,不久也被押解到大都。太后传宣许降国,伯颜丞相到帘前。
关键词: 家族 赵氏 安危

内容

德祐元年(1275)十月,元兵自建康向临安挺进,临安危在旦夕。谢太后派使臣柳岳到无锡请求伯颜退兵讲和。伯颜说:“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拒绝了南宋的要求,柳岳无辞可对,只好退还。伯颜进平江,宰相陈宜中又派陆秀夫、柳岳等人为使再赴元,情愿称侄纳币,若无不从,再降称侄孙。当然,伯颜兴师动众,要的是赵宋江山,而不是要收个赵姓皇帝当侄孙,他断然拒绝了南宋的要求。
  当时文天祥、张世杰请求三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少帝)转移海上避难,自己率军同元兵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又不允许。
  谢太后也认为,赵宋王朝气数已尽,战、守、走都办不到,只有投降一路可走。于是在德祐二年(1276)正月,向元军献上传国玉玺,并递上降表,哀乞伯颜体恤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延续赵宋国祚。降表上说:“臣显正值幼年,不幸国家多难,权奸贾似道背盟误国,以致贵国兴师问罪。我并非不打算趋吉避凶以求苟全,怎奈天命有归,我又能逃往何处!现在谨奉太皇太后(谢太后)之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湖南、江西、两广、四川、两淮等地现存州郡,悉数送给圣朝,为宗社生灵哀乞请命。还望可怜宋朝三百年江山不致断绝,使赵氏子孙世世有靠,那么一定不忘大德!”三月,伯颜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临安,帝显、全太后以及许多官僚和太学生被俘,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临安,不久也被押解到大都。时人汪元量写了一首《醉歌》,详细描述了当时元兵入杭的情景:淮襄州郡尽归降,鞞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
  六官宫女泪涟涟,事主谁知不尽年。
  太后传宣许降国,伯颜丞相到帘前。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涌金门外雨晴初,多少红船上下趋。
  龙管凤笙无韵调,却挝战鼓下西湖。
  偏安江南150年的南宋王朝至此宣告灭亡。从公元960年开始的宋朝统治,至此实际上也结束了。南宋亡于元朝,是南宋长期腐朽统治的结果。但是,因为帝显及年号德祐,正合了后周灭亡的年号“显德”二字,后周以幼儿寡母当政为赵匡胤所灭,宋朝灭亡时也是寡母幼儿当政,后人就编出伯颜面貌与周世宗相同的传说,说宋朝灭亡是灭人之国的报应。有人还写诗说:当年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母孤儿亦被欺。①有人则写诗讽刺帝显被掳北上的情景说:路人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①在元兵人临安前夕,一部分南宋官员护送宋度宗之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曷逃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又逃到温州。元兵入临安后,他们又退到福州。帝显被掳北上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就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但年仅10岁的赵昰,因在海上遇上飓风,惊悸成疾,于景炎三年(1278)四月就病死了。张世杰与陆秀夫又拥立8岁的赵曷为皇帝,改元祥兴,以新会的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崖门附近)为据点,在那里建造行宫、军营,储备资粮,制造舟楫,准备长期坚持斗争。
  祥兴二年(1279),元军围攻崖山,张世杰率师力战,最后防线还是被元军突破。陆秀夫看到难以再逃脱了,就身背9岁的赵昺,投海自尽。
  曾显赫一时的赵氏皇族,就这样被历史的巨浪吞没了……

附注

①《宋人轶事汇编》卷3《余记》引《刘庄靖诗》。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