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称臣,内称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056
颗粒名称: 二、外称臣,内称帝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78-80
摘要: 赵佗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在西汉建立后,他巧妙地与汉朝皇帝周旋,以保持赵氏家族在南越的统治。西汉之初,汉王朝一是因诸事纷繁,二是国力不继,关山阻隔,鞭长莫及,无力举兵南下剪除赵佗,于是便采取了怀柔政策。从赵佗来讲,岭南地区经济落后,必须依靠中原输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因此他欣然接受了汉高祖赐与的印绶,向汉称臣,贸易往来,各安其分。惠帝体弱多病,朝廷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吕后之手。吕后把持西汉政权时,一改高祖的政策,将南越视为蛮夷,认为与其互通贸易,将不利于汉。但吕后不予理睬,还扣押了南越国的三位使者。为了防止后人盗掘,他的丧事是在十分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的。赵佗在位时间长,其随葬品有许多珍宝。
关键词: 家族 赵氏 起家

内容

赵佗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在西汉建立后,他巧妙地与汉朝皇帝周旋,以保持赵氏家族在南越的统治。
  西汉之初,汉王朝一是因诸事纷繁,二是国力不继,关山阻隔,鞭长莫及,无力举兵南下剪除赵佗,于是便采取了怀柔政策。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派陆贾为使,封赵佗为南越王,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节,要他集中百越民心,和睦相处,不要成为中国周边的祸害。从赵佗来讲,岭南地区经济落后,必须依靠中原输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因此他欣然接受了汉高祖赐与的印绶,向汉称臣,贸易往来,各安其分。
  但实际上,汉高祖对赵佗并不放心,在当时与南越国的边境上修建了两座城堡——赣县古城和害都古城,以此来防御赵佗的军队;还派遣了两个将军驻长沙国监视南越的动向。可见汉高祖对赵佗实行的是表面怀柔,实际防范的策略。赵佗对此当然是一清二楚,他一方面与汉王朝搞好关系,互通有无;另一方面,则努力发展和壮大赵氏家族的势力。
  汉高祖在位七年(前195)卒,其子惠帝继位。惠帝体弱多病,朝廷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吕后之手。
  吕后把持西汉政权时,一改高祖的政策,将南越视为蛮夷,认为与其互通贸易,将不利于汉。于是下令停止与南越的贸易往来,“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意思是不要向南越输送铜铁工具和马牛羊等牲畜,即便给也只给雄的,不给雌的。当时南越国的铜铁工具大多依靠中原进口,而且牡畜看来也是从中原输入的,断绝了贸易往来,就断绝了先进生产工具的来源,对南越国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这样一来,西汉王朝与南越国的关系迅速恶化。赵佗先后三次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到长安上书,劝吕后不要将南越按蛮夷对待,恢复边关贸易。但吕后不予理睬,还扣押了南越国的三位使者。不仅如此,吕后还派人到赵佗的老家河北真定,掘毁了其父母的冢墓,削诛了他的兄弟宗族。
  吕后的这些行为,激起了赵佗的反汉情绪,决心背汉自立,他对部下说:“汉高祖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节信物;现在吕后听了臣子的谗言,故意要分别汉朝与蛮夷的不同,拒绝把重要的器物给南越,这一定是长沙王的计谋,想要依赖中国,消灭南越,兼做南越的君王。"于是出兵进攻与其接壤的长沙国,很快攻下好几个县。与此同时,赵佗自封为南越武王,乘黄屋左春,与西汉政权平起平坐。
  吕后听说赵佗攻打长沙国并称帝的消息后,非常生气,便派兵南下攻打南越国。当时正值南方炎热多雨的季节,北方士兵难以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许多士兵都生了重病,死亡的人很多。
  赵佗也派重兵把守设在越城岭的关口,与汉军对抗。双方相持了一年多,汉军始终也未能逾岭进入南越国境内。公元前179年,吕后病逝,汉军只好罢兵回朝。从此南越的势力日益强大,赵佗因此便以他的兵力威服边界各小国,并用财物讨好闽越、西瓯、骆王国的侯王,使他们归属南越,领土一天天扩大。
  吕后死后,诸吕叛乱,但很快就被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平定。同年九月,陈平、周勃等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
  文帝即位后,为了安抚天下民心,便派使者四出告谕各诸侯国和四方各少数民族,说吕后有病,头脑不清醒,做了一些错事,等等。这时赵佗主动向西汉王朝表示和解。他上书汉文帝,要求汉文帝帮他寻求服内兄弟,还请求罢免汉朝派驻在长沙国监视南越国的两位将军。汉文帝接到上书后,派人修治了赵佗在真定老家的祖先冢墓,并派人看守,定时祭祀;又派人寻访赵佗的亲属,封他的兄弟为官,并赐与财物;罢免了汉朝派驻在长沙国的将军博阳侯陈濞。接着汉文帝又召见了已经告老还乡的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再次派他出使南越,并给赵佗写了一封措词恳切的信,对赵佗的上书予以答复,请陆贾带上亲自交给赵佗。在信的最后劝赵佗去帝号,表示“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还给赵佗送了100件厚薄不等的丝绵袍作为礼物。
  汉文帝的诚恳态度感动了赵佗,他看完汉文帝的信后,表示愿意臣服,长为藩臣。他在国中下令说:汉皇帝是贤明的君主,从今以后,去帝号、黄屋、左纛。同时又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回信,说:“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以赐老夫者甚厚。高后自临用事,出令曰:‘毋予蛮夷外辱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臣派内使藩、中尉高、御史平三人先后上书谢过,皆不返。又听说高后杀尽了臣佗的宗族,挖掘和烧毁了臣之祖先的坟墓,因此才背离中国,侵犯长沙王的边界。况且南方地势卑下,气候潮湿,在蛮夷之间,东边的闽越有上千的人众,他们的君长号称王,西边的瓯裸国也称王,老臣妄自窃称帝号,只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已。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在越地已经49年了,现在都抱孙子了。但是每天睡觉不安,吃饭不香,漂亮的东西不想看,悦耳的音乐不想听,只是因为不能事奉汉朝。现在陛下又恢复了老夫南越王的称号,与南越通使,老夫死骨不腐,不敢再称帝矣!”并给汉文帝进贡了一批土特产,有“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蠢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作为对汉文帝赠褚衣的回报。①自此以后,赵佗与汉王朝的关系重新和好。到汉景帝时,赵佗仍然称臣,派人到长安向天子请安。
  但是,赵佗臣服于汉王朝,也只是一种表面做法,实际上他对西汉王朝一直是存有戒心的。按当时的规定,诸侯王都定期到长安去朝见天子,但赵佗总是称病不能入朝。他曾对子孙们说:“事汉只期无失臣礼,他日勿因汉有温诏,遽自入朝,将不得返。”②而且表面对西汉王朝称臣,但在其国内,仍然称帝号。《史记•南越列传》称“其居国,窃如故号名”;《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也称:“然其居国,窃如故号。”他之所以这样做,恐怕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仅仅是“自我娱乐”。
  相传汉高祖刘邦杀淮阴侯韩信,韩信门客将其孤儿藏匿起来,后交给国相萧何。萧何写信给赵佗,赵佗素重信义,又怜其冤,慨然受托,抚之及长,并改其姓,取“韩”字的一半“韦”为姓,其后代便称起韦氏来。①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赵佗在位67年,病逝。
  为了防止后人盗掘,他的丧事是在十分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的。出殡时,四辆灵车分别从四城门运出,且设多个疑冢,遮人耳目。赵佗在位时间长,其随葬品有许多珍宝。三国时,孙权曾派几千兵卒南下广州,在今越秀山一带寻掘其墓,结果凿山破石,费日损力,一无所获。②本世纪50年代起,广州考古队就开始多方寻找赵佗墓,但也都无功而返。赵佗究竟长眠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

附注

①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② 《南越五主传•先王传》。 ①《岗溪纤志》、《千百年眼》。 ②《水经注》。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