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周入晋,家族始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040
颗粒名称: 一、去周入晋,家族始兴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造父因有功于周穆王而得赐赵城,成为赵氏的始祖,开始了赵氏家族的里程。造父下传六世至奄父,名公仲,为周宣王近御。自西周中期以来,四周少数民族政权就不断内侵,为了解除这个威胁,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周宣王即位后就发动了对西方戎人等一系列战争。周宣王晚年,国内矛盾又渐趋激化。周宣王死后,太子官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公明生二子,长子名共孟,次子为赵夙。耿地,故址在今山西河津县南汾水南岸。这块封地,虽然面积并不很大,但对赵氏家族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它成为赵氏家族得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他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成为一支人口众多的显贵大族。
关键词: 赵姓 家族 始兴

内容

造父因有功于周穆王而得赐赵城,成为赵氏的始祖,开始了赵氏家族的里程。造父下传六世至奄父,名公仲,为周宣王近御。
  自西周中期以来,四周少数民族政权就不断内侵,为了解除这个威胁,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周宣王即位后就发动了对西方戎人等一系列战争。在这一系列征战中,奄父作为周宣王的近御,成了周宣王的得力助手。由于对外战争的频频胜利,配合内政上的某些改革,周朝内部矛盾暂时缓和,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呈现出“宣王中兴"的景象,赵氏也由此得到发展。
  周宣王晚年,国内矛盾又渐趋激化。宣王又企图利用对外发动战争的办法,来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伐姜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千亩之战前,奄父认为战机欠成熟,曾劝阻宣王出兵,宣王不听劝阻,下令奄父统帅南国之师讨伐姜戎,进兵千亩。 南国之师为刚调来的诸侯军队,未经操练,宣王企图凭借自己天子之威、“中兴”大势来慑服姜戎。谁知一交战,王师大败。宣王的圣驾也被姜戎军士掀翻,宣王滚于地上,眼看就要成为俘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奄父的儿子叔带将周宣王救起,并护驾冲出重围。周宣王为了感激叔带的救命之恩,任其为执政。
  周宣王死后,太子官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幽王即位时,周王朝已危机四伏,他又是一个有名的昏庸暴君,上台后就起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执政,排斥正直的大臣,在千亩之战中救驾有功的叔带也遭其陷害,被迫逃到晋国。故郑樵《通志•氏族典》云:“幽王无道,去周如晋。”叔带到了晋国后,晋文侯早就慕其才,于是马上任其为国卿。叔带在晋站稳脚跟,“始建赵氏于晋国”。“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①叔带下传四代至公明。公明生二子,长子名共孟,次子为赵夙。晋献公十二年(前661),献公亲率上军,太子申生率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攻灭晋之同姓耿、霍、魏三国。归来之后,献公就把耿赐给了赵夙,并封为耿大夫。
  耿地,故址在今山西河津县南汾水南岸。这块封地,虽然面积并不很大,但对赵氏家族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它成为赵氏家族得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他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成为一支人口众多的显贵大族。

附注

①《史记•赵世家》。以下凡引此文者,不另注。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