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西夏李继迁家族——赐姓李氏之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89
颗粒名称: 31.西夏李继迁家族——赐姓李氏之八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85-38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继迁系党项族领袖。唐初李靖西击吐谷浑,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帮助吐谷浑.被打败后,拓跋赤辞归附唐朝,唐封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北宋初年,党项首领李继捧曾率族人入朝,宋太宗赏赐李继捧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并根据李继捧的要求,听其本人及亲属留居京师, 分别授予节度使、番落指挥使等职。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却不愿意脱离番部,公开反对宋朝派遣官吏直接管理夏、银等州。在宋朝停止进攻后,李继迁开始拓宽疆域,先攻下灵武,后攻下西凉府,改为西平府,定为都城,建宗庙,设官衙,组织军队,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附近与吐番人作战,中矢身亡,其子李德明即位。
关键词: 西夏 李继迁 李氏望族

内容

李继迁系党项族领袖。党项是羌族一支,与中原很早即接触,有时朝贡,有时扰边。唐初李靖西击吐谷浑,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帮助吐谷浑.被打败后,拓跋赤辞归附唐朝,唐封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唐末农民大起义时,党项族平夏部拓跋思恭曾帮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获得唐朝复赐李姓,晋爵夏国公, 并权知定难军节度使,从此党项族一直据有银、夏、绥、宥、静等五州(今陕西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及宁夏东部一带)。北宋初年,党项首领李继捧曾率族人入朝,宋太宗赏赐李继捧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并根据李继捧的要求,听其本人及亲属留居京师, 分别授予节度使、番落指挥使等职。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却不愿意脱离番部,公开反对宋朝派遣官吏直接管理夏、银等州。公元 986年遣使降于契丹,与契丹结成犄角之势以图北宋,宋朝多次讨伐李继迁,并实行经济封锁,但都连遭失败,宋朝不得不从进攻转入防御。在宋朝停止进攻后,李继迁开始拓宽疆域,先攻下灵武,后攻下西凉府,改为西平府,定为都城,建宗庙,设官衙,组织军队,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附近与吐番人作战,中矢身亡,其子李德明即位。当时吐蕃、回纥势大,李德明为发展经济,强大国力,采取了向辽请和、向宋称臣、恢复贸易的国策,促进了党项经济的发展。李德明在位28年,与宋、辽结好,却对吐蕃、回纥采取攻势,夺取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控制了河西走廊。
  李德明儿子李元昊即位,首先整顿內政,接着对吐番、回纥用兵,攻占了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辖境大致“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宁夏固原县西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即今宁夏、甘肃全部及陕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于是元昊自称皇帝,取名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因位置在宋西北,一般称为西夏。
  宋朝三次对西夏用兵,三次皆惨败,不得不与西夏议和,宋每年向西夏“赐”银、绢、茶折银25. 5万,西夏向宋名义上称臣。
  元昊是一代枭雄,但却骄奢淫逸。他有妻室八人,先娶母舅之女,杀之,又娶美貌妖艳的宠野利氏,又失宠。再娶准备作太子妃的没〓氏,却又与宠野利氏之婶母没藏氏私通。没藏氏兄妹奸诈,挑动宠野利氏之子——太子令哥杀元昊自立,元昊被刺身亡,然后又将令哥杀死,立没藏氏刚满周岁的儿子李谅祚为帝, 大权操在没藏氏兄妹手中。没藏氏淫逸无度,男宠发生争战,杀死没藏氏,血贱后宫。待李谅祚14岁时,亲理国政,实行汉化,笼络吐蕃,与宋讲和。但李谅祚21岁而亡,立其子8岁的李秉常为帝。李秉常本李谅祚在12岁时与没藏氏侄媳妇梁氏私通所生, 子以母贵,儿子当帝,其母梁氏及其家族掌权,穷兵黩武,加深了西夏国内的矛盾。待李秉常16岁时,想亲政,梁氏母党竟将李秉常囚禁,直到1083年李秉常才复位,但只活到26岁。其子李乾顺即位,时年3岁,仍由梁氏后党执政。1099年,辽派人到西夏, 用药酒毒死梁太后,16岁的李乾顺才亲政。李乾顺亲政,与宋、 辽和好,对内部整顿,兴建学校,发展教育,但此时金国强大,北宋灭亡,辽也灭亡,不得不依附金朝。李乾顺在位54年,终年57 岁,是西夏相对稳定的时期。
  李乾顺去世,16岁的李仁孝即位,在位55年,平定叛乱,调整统治政策,又粉碎了任得敬的分国阴谋,从而使西夏经济走向了稳定发展阶段。
  李仁孝死后,西夏尚有四个皇帝,除神宗李遵项在位14年, 有励精图志之志外,其余皆昙花一现,西夏逐渐走向腐朽,而蒙古崛起,于1227年灭西夏。西夏自元昊称帝到灭亡,共传10世, 历时194年。(《宋史》卷85—卷86《西夏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