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
唯一号: | 131020020210001074 |
颗粒名称: | 16.高邑李素立家族——赵郡李氏分房南祖之二 |
分类号: | K820.9 |
页数: | 3 |
页码: | 362-364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李素立,北齐梁州刺史李义深曾孙,其父李政藻隋朝时任水部郎中。后任绵州刺史,高宗时迁蒲州刺史,上任时只带书籍,其余粮食物品皆封存交新任刺史,但未到蒲州即死于道上,高宗闻之,废朝一日以示哀悼。至元子李畲开元时为考功郎中,事母孝谨,母卒,不胜悲伤而死。李畲子李晔、李承,李承年幼丧父由其兄李晔抚养长大,以悌闻名,擢明经,先后任大理评事、 县尉、县令、监察御史、吏部郎中、河中尹、淮南西道黜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湖南观察使等。德宗皇帝用李希烈讨梁崇义,李承指出李希烈虽能立功,但恐立功后难以约束,德宗初不信,李希烈叛后,方知其有识人之才。李承一生廉正处事,有雅望。 |
关键词: | 谯郡 李敬玄家族 李氏望族 |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