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
唯一号: | 131020020210001052 |
颗粒名称: | 一、少年科第 |
分类号: | K820.9 |
页数: | 2 |
页码: | 332-333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也就是1823年2月15日,安徽省庐州府合肥磨庐乡的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酒席,接“财神”,李文安的院落里更是欢声笑语。在宏亮的哭声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这个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男婴,就是在晚清政治军事上煊赫一时的重臣李鸿章。在家族“策远志”,“出风尘”的熏陶下,少年李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 跻身统治者的行列。这段时间的相处,使曾国藩对少年李鸿章倍加称赞,“知其才可大用1847年,李鸿章二次出乡入京参加会试,脱颖而出,列为二甲第十五名进士。李文安喜而赋诗;年少许交天下士,书香聊慰阿翁期。 |
关键词: | 李鸿章 家族 少年科 |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