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居辽东,边塞重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44
颗粒名称: 一、世居辽东,边塞重臣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318-322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成梁家族兴盛于明清换代的倪端之际,与满族的关系渊源甚深。明代,女真各部散居于东北的广大地区,明廷任命各部族的首领为卫所指挥镇抚,先后设置了 380多个卫。明代女真主要分建州、海西、 野人三大部,三大部女真人主要分居在黑龙江、松花江、绥芬河流域。强悍的野人女真经常分割建州女真,再加上瓦剌东移的压迫,建州女真开始了向汉民族聚居的辽东周边地带流徙。建州女真的逐渐强大,对明朝还是个威胁,于是引起了明廷的镇压安抚,李成梁这一军功世家就是在明廷与建州女真的交战中发迹的。
关键词: 李成梁 李氏望族 家史

内容

李成梁家族兴盛于明清换代的倪端之际,与满族的关系渊源甚深。满族脱胎于明代的女真,而女真族是我国境内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秦的肃慎,两汉的娄挹,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时均称女真。明代,女真各部散居于东北的广大地区,明廷任命各部族的首领为卫所指挥镇抚,先后设置了 380多个卫。明代女真主要分建州、海西、 野人三大部,三大部女真人主要分居在黑龙江、松花江、绥芬河流域。强悍的野人女真经常分割建州女真,再加上瓦剌东移的压迫,建州女真开始了向汉民族聚居的辽东周边地带流徙。建州女真经明廷允许迁到与辽东汉区紧邻的浑河、苏子河流域一带,这里有“林木障天,晴昼如晦”的深山老林可以“持险负固”,①建州女真在这里开始生聚蓄积,成了日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兴” 发祥之地。建州女真的逐渐强大,对明朝还是个威胁,于是引起了明廷的镇压安抚,李成梁这一军功世家就是在明廷与建州女真的交战中发迹的。
  李成梁祖籍是朝鲜人,他的五世祖李膺尼在明朝初年时,由鸭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移居辽东铁岭。膺尼之子李英授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后来被李氏一门尊为始祖。李英有五个儿子, 各领本族一支,长孙李春美得继世职,到了李成梁父子,铁岭李氏埴赫一时‘李春茂一支在明代时没有什么名气,但他的后裔在清代则享有声望,缨络不绝,重振了李氏家声。
  李春美有孙四人,李成梁是他的长孙,按明廷的规定,他可以袭职,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没有力量帮他筹措袭职的费用。李成梁到了 40岁的时候还只能当一名诸生。李成梁人生的转机大约在1565年,一位巡视该地的御史见到鹰视虎步的李成梁, 认定李成梁将来必成大器,便出手资助李成梁,李成梁才得以进京袭职,从此在军中供职,几年后,他任辽东一要塞的参将,开始了他长达30余年的军旅生涯。1567年,蒙古入侵永平,李成梁率兵驰援永平,立了战功,晋升辽阳副总兵。1570年擢署都督佥事。1573年.建州女真王杲不断兴兵侵犯辽东,李成梁攻克王杲堡寨,因功授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晋升辽阳总兵。1575年.李成梁擒获建州王杲,论功加封李成梁太子太保,封低微世职。此后, 李成梁骁勇善战,多次击退土默特蒙古对明廷边境的进犯,被明廷赐封为宁远伯,并准其世袭其爵。
  在1580-1591年10余年中.李成梁威震辽东。他为了巩固辽东重镇的防守,于万历初年修建边墙,万历元年(1573)七月 《实录》(国立北京图书馆藏抄本)云:“兵部复阅视侍郎汪道昆奏,阅过辽东全镇,修完城堡137座,铺城9座,关厢4座,路台屯堡门角台圈烟墩山城1934座,边墙282373丈9尺,路壕 29941丈,俱各坚固,足堪经久,因叙督抚镇道诸臣劳绩,并请给前项工程银16910两。得报,巡抚张学颜,总兵李成梁,兵备李如松,参将马文龙等,各升赏有差。”张学颜、李成梁修筑辽东东部边墙,对抵御建州王杲的骚扰,确保辽东重镇的安定,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成梁镇守辽东,不仅抵御着东方诸部落的袭扰.而且还抗击着土默特蒙古从北方、西方的进攻。1582年,李成梁率兵攻克由静远堡攻打明军的王杲之子阿台,大败建州女真,擒杀数名建州首领,其中就有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1584年,李成梁击斩两名叶赫部首领,并于1588年一度征服叶赫部落。由于战功显赫,李成梁增俸赉金,他的儿子们也都加官进秩,担任显要的武职,至此,铁岭李成梁这一个发迹的军功家族显赫至极。
  李成梁家族的发迹和满洲族渊源甚深,在李成梁的戎马生涯中,他是踩着满族人的血一步步登上了辽东总兵的宝座,他杀死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但也对努尔哈赤有过不杀之恩,他的儿子李如柏娶了努尔哈赤的侄女为妻,但最终还是在努尔哈赤占领辽东时家破人亡。
  在长期的血腥的镇压之中,李成梁逐渐丧失了当初开创基业时那种英风锐气,他试图安抚对方,故杀良冒功,受到弹劾,多亏有人替他说话,才幸免于事。机敏过人的李成梁为了从人们议论弹劾的漩涡里脱身,几次请求削减兵权或者解甲归田,但都没能如愿。
  1591年,李成梁上疏称疾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他退居在北京钦赐的宅邸里,过了10年平静优裕的生活。在李成梁离开辽东的10年间里,辽东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万历二十四年(1596),努尔哈赤已自称女真国王子,统一了建州女真,势力蓬勃发展,已形成挥马直取辽东之势。而发生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的矿税之祸,更是火上浇油,使明廷基业摇摇欲坠。“辽左群奸互构,税监庇恶匿脏”①,以致辽民怨声载道。继之又“雨水风虫,相继为灾”②,辽东屯田制度日渐堕毁,以致辽东“刍粟空竭,人马倒死相枕藉”③。天灾人祸逼得辽东广大军民走投无路,“至欲顺虏逃生”,甚至有些辽民“则宁归建酋(即建州女真),不愿归于中国(明朝)”,以至于连当时的山东御史翟风坤也发出了“我辽民以役重差烦,至于无可奈何,愿随之(指女真)去,将来之忧方大耳”的感叹。矿税之祸还连及辽东的吏民,明神宗派至辽东征税的高淮,横征暴敛,辽民十室九空,辽东驻地的总兵、巡抚、参将等稍有对其不顺从者,高淮就“遣人邀于路,责其奏事人锢之狱,匿疏不以闻”。①高淮的横征暴敛最终导致了辽东的边防大坏和民心的涣散。
  李成梁离开辽东的数年,此间主将频易,防务弛懈,明神宗的昏庸和贪婪给明朝造成的伤害是怎么也难已抚平的,败亡已露倪端。
  1605年,由于建州女真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辽东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在北京的辽东人呼吁恢复李成梁在辽东的镇守职务,明廷宰相沈一贯便命令李成梁为前将军,重新镇守辽东。但这时李成梁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他再次出马上阵,面对努尔哈赤不可抗拒的统一步伐,也感到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于万历元年所构筑的宽甸六堡边墙,借以缓冲努尔哈赤对辽东的逼迫。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1606年,李成梁去世,不久之后,辽东兵端的决战就拉开了序幕。
  李成梁强盛之时,李氏家族声势逼人,奢侈豪华,李氏子弟随便玩弄妇女,明廷的达官显要外出游山玩水,李氏就动用养兵积饷,攀高结贵。李成梁、李如松死后,李如柏辈们都是不学无术之人,当年父兄的英风锐气全部丢得精光,李氏家族的衰败已是命中注定了。
  史学家评论李成梁道:宁远伯李成梁驰骋疆场40余年,承前启后,血战到底,名著九边立头功15000次,开拓疆地700里, 击阿台,捉王杲,威震边关,即便卫青、霍去病的战功,也没有超过李成梁。
  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长子,他颇有其父的雄才大略,骁勇善战,屡立显功。1592年,任山西总兵,在任上平定了宁夏蒙古酋长的叛乱。他赴朝抗倭,协助高丽李氏王朝收复大部丢失国土。1598年,出镇辽东总兵,在与土默特蒙古作战时,中伏身死,迸号“忠烈”。
  李如梅是李成梁的五子,李如松战死后,李如梅继任辽东总兵_职。
  李如柏是李成梁的次子,他曾随哥哥李如松一道赴朝抗倭, 先后出任过贵州、宁夏等地的总兵官,后赋闲在家,再度将兵时, 担任辽东总兵。1619年,明朝对努尔哈赤用兵,但在统帅人选上误用匪人,杨镐率明四路大军与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战,明军三路大军先后败亡,因李如柏对战役抱着观望的念头,萎缩不前, 才逃脱了厄运,回师后被人弹劾作战不力,被下狱候勘,自杀于狱中。
  李如桢是李成梁的三子,继李如柏之后任辽东总兵。李氏家族到李如桢时已是江河日下,李如桢昏庸无能,只是承衍着父兄们的功绩,才能官至辽东重地总兵官一职。明军萨尔浒战役惨败后,努尔哈赤挥师攻击开原、铁岭,李如桢在铁岭被围时,竟然拥兵自保,不敢率兵营救铁岭之围。铁岭失陷后,李如桢被朝廷论罪,拟斩监候,到了崇桢年间,李如桢才得以出狱。至此,李成樂父子镇守辽东重镇约5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承袭伯爵的李如松之孙李遵祖在1644年京师陷落时遇难,李成梁一支从此败落。

附注

①赵辅《平夷录》。 ① 《明神宗实录》卷401。 ② 《明神宗实录》卷181。 ③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 ①《明史•宦官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