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璟宠信五鬼,朝纲祸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40
颗粒名称: 二、李璟宠信五鬼,朝纲祸乱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皇太子的人选上,李昇首先考虑的是文武才干过人的李景迁,而不是谦谦君子的李景通,也就是后来的李璟。李昇希望李景迁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景迁因病暴逝,使李昇十分悲痛, 万般无奈,考虑再三,李昇还是立长子李璟当皇太子。李昇死时,李璟哭得很伤心,他没有马上即皇位,而是提出要让位给弟弟景遂,经几个大臣力劝才止,于是改元“保大”,即皇位,大赦境内,是年李璟28岁。李璟为了表示心悦诚服地服从后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并亲自执笔上表,对柴荣称;“外若君臣,内若父子。”李璟闻讯,当即遣使朝拜,以绢二万匹,银万两的厚礼恭贺赵匡胤登皇帝位,承认北宋对南唐享有后周同等的权利。
关键词: 李璟 李氏望族 家史

内容

在皇太子的人选上,李昇首先考虑的是文武才干过人的李景迁,而不是谦谦君子的李景通,也就是后来的李璟。李昇希望李景迁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景迁因病暴逝,使李昇十分悲痛, 万般无奈,考虑再三,李昇还是立长子李璟当皇太子。李昇死时,李璟哭得很伤心,他没有马上即皇位,而是提出要让位给弟弟景遂,经几个大臣力劝才止,于是改元“保大”,即皇位,大赦境内,是年李璟28岁。
  作为一个谦谦君子,李璟对自己的弟弟们十分友善,对先前的政敌也不歧视,他统治南唐长达19年,内部没有发生重大矛盾。李璟对待臣下十分讲究礼貌,谦恭有加,没有皇帝的威严,更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他接待群臣如布衣之交,使人感到他特别和蔼可亲。李璟为人仁慈恭俭,礼贤爱民,为臣民所爱戴。但在乱世争霸的五代时期,毕竟算不上是理想的君主。
  李璟没有政治才能。在乱世当皇帝是十分艰难的,尤其致命的是李璟没有牢记李昇的教诲,不信任并排挤父亲的元老宿臣,反而信任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査文徽五人,这五人史称南唐五鬼。这五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他们的撺掇下,李璟用兵邻国。公元944年至947年,闽国王氏兄弟争夺皇位,自相鱼肉,李璟乘隙发难,出兵建州(今福建建瓯),久受熬煎的闽国民众,纷纷起来接应南唐官兵,建州很快陷落,汀州(今福建长汀)、泉州、漳州三州闽军守将也向南唐献城,但南唐在取得城池后,却不整军纪,烧杀抢掠,致使闽人大失所望。闽国福州守将李仁达向吴越求救,吴越派兵援闽,与南唐军在福州城下交战,南唐冯延鲁指挥不当,全军溃败,吴越得福州。接着,闽国原漳州守将留从效又叛降,逼走了南唐在漳州、泉州的驻军。南唐征闽,得地了了,却旷日劳师,将李昇生前的积蓄消耗殆尽。
  就在李璟对闽用兵期间,契丹攻陷汴梁,后晋灭亡。后晋将领皇甫晖、王健不甘奴事契丹,举众归降南唐,淮北抗辽起义军也纷纷请命于南唐,北伐的大好时机来了。大臣韩熙载也上书, 趁契丹立足未稳,统一北方,但此时的南唐却深陷对闽战争的泥潭,财用匮乏,力不从心,从而坐失北伐良机。
  正当南唐国势衰微、每况愈下之时,中原地区的后周王朝却锐意改革,国势日益强盛,后周柴荣开始筹划统一天下的大业。后周与南唐以淮河为界,双方边界长达2000余里,柴荣派兵在这漫长的边界线上多次骚扰,寻找弱点,岀奇兵,一个个地夺取南唐城池。待后周兵临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时,李璟感到事态严重,忙派大臣带厚礼奉表柴荣,乞求退兵,然而柴荣想的是统一天下,进贡奉表乞求,不会使柴荣退兵。南唐保大五年 (975),柴荣对南唐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只用一年时间,占据了南唐江北之地的大部,并将战船开进了长江。李璟深感败局已定, 为了保全江南的半壁河山,李璟派兵部侍郎陈觉再度奉表乞和,答应把光州(今河南潢川)等14州土地割让给后周,双方划江为界。李璟为了表示心悦诚服地服从后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并亲自执笔上表,对柴荣称;“外若君臣,内若父子。”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北宋。李璟闻讯,当即遣使朝拜,以绢二万匹,银万两的厚礼恭贺赵匡胤登皇帝位,承认北宋对南唐享有后周同等的权利。赵匡胤抓紧操练水军,准备渡江,李璟吓破胆, 留李煜在金陵监国,自己率六军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半年后,便怏怏而死,遗诏薄葬。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