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愬雪夜平蔡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18
颗粒名称: 四、李愬雪夜平蔡州
分类号: K820
页数: 4
页码: 274-27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愬靠父荫起家,在平蔡州前先后任太常寺协律郎、卫尉少卿、右庶子、少府监、左庶子、坊、晋二州刺史、太子詹事等。卓越的政绩和干炼的才能,被宰相李逢吉发现是个人才。这时,唐宪宗整肃藩镇,也正需要平藩人才。元和五年(810〉,唐宪宗首先整肃不受中央节制的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对抗中央,战事从元和九年到元和十一年,三年三易统帅而不能胜,宰相李逢吉推荐李愬任随、唐、邓节度使。唐中央对蔡州用兵三年,始终不胜,养成了吴元济的骄气,却使讨淮之军士气低落,都怕再战。他从不责备怨恨士兵,却又亲自慰问受伤有病的战士。李愬在军事上是无名之辈,外表上又治军不严,因此吴元济对李愬不防备。
关键词: 李愬 平蔡州 雪夜

内容

李愬靠父荫起家,在平蔡州前先后任太常寺协律郎、卫尉少卿、右庶子、少府监、左庶子、坊、晋二州刺史、太子詹事等。卓越的政绩和干炼的才能,被宰相李逢吉发现是个人才。这时,唐宪宗整肃藩镇,也正需要平藩人才。元和五年(810〉,唐宪宗首先整肃不受中央节制的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对抗中央,战事从元和九年到元和十一年,三年三易统帅而不能胜,宰相李逢吉推荐李愬任随、唐、邓节度使。吴元济的老巢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随、唐、邓节度使治所在唐州 (今河南唐县),从北面讲是最靠近蔡州的一个节度使,前三任统帅皆挂此衔,以便于对蔡州用兵。唐中央对蔡州用兵三年,始终不胜,养成了吴元济的骄气,却使讨淮之军士气低落,都怕再战。李愬到任,故意作出无能治军的样子,以松懈吴元济并养其骄气,他对其士兵说:皇帝知道我李愬柔懦,能忍受耻辱,所以派我来安抚大家,至于战攻进取之事,不是我的责任。他从不责备怨恨士兵,却又亲自慰问受伤有病的战士。李愬在军事上是无名之辈,外表上又治军不严,因此吴元济对李愬不防备。
  在吴元济松懈防务的情况下,李愬暗中积极备战,采取了三个行动。一是从唐、邓等地招募有才能的民众参军,加强训练, 名曰保家,称山河子弟,分别由10个将领带领,这10个将领官名即称山河十将。二是选精锐3000人组成牙队,作为节度使的部队,时称六院兵马。三是李愬以六院兵马作中坚,以山河子弟作基本依靠力量,蚕食淮西,作敌方将领的分化瓦解工作。到任不久,山河十将马少良巡逻时活捉了吴元济的骁将丁士良,丁士良常常骚扰官军,官军恨之入骨,要求挖心处死,李愬要行刑, 发现丁士良面无惧色,感到是个硬汉子,于是亲释其缚.丁士良表示要尽死力效忠朝廷。丁士良降官府后说,吴元济的左右臂之一是吴秀琳,而吴秀琳靠陈先洽出智谋,只要捉往陈先洽,吴秀琳必降。经李愬批准,丁士良利用陈先洽勇而轻敌的弱点,将陈先洽生擒并使其归降李愬,陈先洽降李愬,吴秀琳果然降李愬。李愬将吴秀琳部收编,重用吴秀琳部下勇将李宪,并更其名曰李忠义。对吴秀琳的部下有父母者,给其经费粟帛,让其回家,并说:“你们不要忘记自己是皇帝的子民。”这些人都感激涕下。吴秀琳降李愬后说:“要想攻破吴元济,必须得其勇将李祐。”李祐是吴元济的骁将,有胆有识,常攻击官军。李愬打听到李祐要到张柴收割麦子,以充军粮,于是派其手下大将史用诚率300骑兵埋伏在李祐去收麦的路上,结果把李祐俘虏,众将主张处死,李愬又解缚以客待之。李祐、李宪等降将都对李愬感恩戴德,李愬也视他们如挚友,与他们秘密商议攻蔡州之策。由于李愬不杀李祐,引起士卒不满,李愬便先向唐中央密奏一封,讲清用李祐灭吴元济的策略,接着派人押送李祐进京,由唐中央下令释放李祐,并授职散兵马使,从而使士卒释怨。李愬又诚心待李祐,令李祐佩刀巡警,出入帐中,并任命其为六院兵马使,成了节度使军队的总头领。
  元和十二年(817)冬,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里,李愬率9000兵袭蔡州,以李祐为主将,李宪为副将率兵3000为先锋,李愬自率中军3000,其手下大将田进诚率后军3000居右,直奔蔡州而来。时北风呼号,大旗尽撕裂,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战马冻得发抖不能飞跃,士卒拖戈冻死者道路相望,李愬严令,直进不退,直取蔡州、监军的宦官耐不住寒冷,哭骂着说中了李祐之计, 想退兵,李愬坚持进军,不灭蔡州,誓不生还。李祐、李宪乘雪夜率先登城,尽杀守门之卒,黎明时,雪停,李愬已冲进吴元济外宅,吴元济尚不知晓,待下人报告城陷时,吴元济仓促应战,很快被消灭,吴元济被擒。李愬进蔡州,不杀一人,对吴元济部下皆令复其职,然后屯兵等待宰相裴度到来。裴度来到后,为立威,李愬以宰相礼参拜裴度,上下皆翘首相望。
  淮西镇与河朔三镇自第一任节度使李忠臣以来就对朝廷行不法,其孙子李希烈赶走李忠臣为节度使后,又在四王之乱中称天下都元帅,成了对抗中央的总头目。贞元二年,李希烈被其大将陈仙奇杀死,淮西归降中央,但不久陈仙奇又被其部下吴少阳所杀。吴少阳、吴元济父子招纳无赖反叛中央,唐宪宗四易主帅, 奋战四年,由李愬雪夜一举扫平,使淮西又归顺中央,也使河北诸藩镇对朝廷刮目相看,纷纷上书归顺,这是一世奇功。因此宪宗任命李愬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 襄、邓、随、唐、复、郢、均、房等州观察使,授勋上柱国,封凉国公, 食邑3000户,食实封500户,一子袭为五品正员。
  李愬平定蔡州后,又授命在徐州靖安,在金乡与贼作战11 次,擒贼将50,俘斩万余。元和十五年,李愬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仪节度使。不久又任魏博节度使,以仁义道德治理魏州,初见成效,却得重病而死,时年 49岁。
  李晟、李愬父子处在唐中叶藩镇割据之际,为平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由此使其门第荣燿。其后人们虽不及晟、愬二人,但也大都保持了家族的光荣传统,至五代时,仍是名将辈出。如后唐时,李德琉“善骑射”, 随后唐庄宗南征北战,积功至检校尚书左相、检校司徒。为地方官时,亦以清廉著称:''所治之地虽无殊政,然为宽恕及物,家无滥积,亦武将之廉者。”①

附注

① 《旧五代史•晋书•列传五》。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