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姑藏李氏之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11
颗粒名称: 一、姑藏李氏之源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
页码: 247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今河西走廊上有一个偏安一隅的西凉王朝,其君主便是兴盛皇帝李皓。李皓有10子,第六子李翻的长孙名曰李承,因劝其父李宝投奔太武帝拓拔焘被太武帝封为姑臧侯.文成帝时李承出任荥阳太守。姑臧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曾是李承曾祖兴盛皇帝李皓的统治版图中的重镇, 为增其祖辉,故封李承为姑臧侯。西凉王朝传二代而亡后,李皓的子孙们流亡四方。李承投奔拓拔焘,任荥阳太守后,举家迁徙, 故其后人常自称世居郑州,为山东望族,李承便是陇西十四房姑臧族的始祖。李蒨之是李承的重孙,李瑾的儿子,李荣所崇拜并为“海内所称”的家族就是姑臧李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李瑾家族。
关键词: 李氏 家族 之源

内容

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今河西走廊上有一个偏安一隅的西凉王朝,其君主便是兴盛皇帝李皓。李皓有10子,第六子李翻的长孙名曰李承,因劝其父李宝投奔太武帝拓拔焘被太武帝封为姑臧侯.文成帝(452—465)时李承出任荥阳太守。姑臧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曾是李承曾祖兴盛皇帝李皓的统治版图中的重镇, 为增其祖辉,故封李承为姑臧侯。西凉王朝传二代而亡后,李皓的子孙们流亡四方。李承投奔拓拔焘,任荥阳太守后,举家迁徙, 故其后人常自称世居郑州,为山东望族,李承便是陇西十四房姑臧族的始祖。李蒨之是李承的重孙,李瑾的儿子,李荣所崇拜并为“海内所称”的家族就是姑臧李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李瑾家族。
  李承有4个儿子,19个孙子,在尔朱荣所制造的河阴事变中,其三子李虔、四子李蕤的儿子们大多数罹难,只有三子李虔的幼子李晓因老鼠咬坏官衣,未与诸兄弟同去河阴而幸存,自此淡薄名利,其后人重治史,成就了一代史学家李延寿。李承次子李彦为政过严,遭民愤恨而杀之,其后人亦无有大作为之人。独李承长子李韶居官严谨,家教良好,其三子,除幼子一支子绝外, 其余二子皆人丁兴旺,“行人号其宅为李东徐村”。①次子即李瑾,有唐一代一门四相。《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从李承至唐末,姑臧李氏12世256人,立传者9人,除李延寿外,其余8人皆为李瑾之后。从北朝初到唐末三百多年,三百多年一个家族长盛不衰,自有其家族精神。

附注

①《北史•序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