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忠正干炼多吏才的吴王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1006
颗粒名称: 五、忠正干炼多吏才的吴王家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229-232
摘要: 本文讲述了从此长孙无忌和李治便忌恨李恪。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六子荆王元景等对李治不满,然而高阳公主的丈夫、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想揭发立功以换其生命,高宗竟将李恪与房遗爱、薛万彻等一块处死。长子李仁到武则天永昌元年(689)才授襄州刺史之职,太子李重俊因不满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武崇训等弄权,请求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帮助。悬赏诛杀太子和李多祚,太子与李多祚被乱军所杀,三子琨在武后时先后为六州刺史”四子璄官至宗正卿。
关键词: 民族 家史 忠干

内容

吴王李恪是太宗第三子,其母是隋炀帝的女儿,非嫡岀,但名望高,有文武之才,太宗常称赞他。立晋王李治后,太宗曾犹豫立吴王,长孙无忌是晋王李治的舅父,以吴王李恪系非嫡子予以否决,从此长孙无忌和李治便忌恨李恪。高宗即位后,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六子荆王元景等对李治不满,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推翻李治统治,共举李元景为皇帝。高宗和长孙无忌发觉后,立即予以惩治。李恪对高宗和长孙无忌不满,但并未参与政变,然而高阳公主的丈夫、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想揭发立功以换其生命,竟将李恪扯进,说吴王李恪是主谋,这正中高宗心意, 为了杜绝再拥立李恪的事发生,高宗竟将李恪与房遗爱、薛万彻等一块处死。临刑时,李恪喊冤.并说:“社稷有灵,应灭长孙无忌之族。”当时,国内就以为李恪是冤枉的。
  李恪被处死,其子四人都被流放到岭南。长子李仁到武则天永昌元年(689)才授襄州刺史之职,但是空名,不知州事。有人赠其金,李仁不接受,武则天遣使慰劳说是“吾家千里驹”,于是李仁更名千里。武则天天授年间,大杀唐宗室,只有李千里装作不才,迎合武则天,数次进献符瑞事,所以未遭杀害,先后历任唐、 庐、许、卫、蒲五州刺史。神龙革命,中宗即位,晋封成王,拜金吾大将军,兼领益州大都督。神龙三年,又领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该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因不满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武崇训等弄权,请求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帮助,率千骑发动政变,成王千里及其子李禧也站在太子一边,他们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等,但杀入后宫后,韦后与上官婉儿扶持中宗躲到玄武门城楼上,在上官婉儿筹划下,悬赏诛杀太子和李多祚,太子与李多祚被乱军所杀,太子兵败,成王千里与其子李禧被诛,改其姓为“蝮”,睿宗立才复其姓。
  吴王李恪二子玮早卒,三子琨在武后时先后为六州刺史,有名声,后为岭南招慰使,对付獠人反叛,甚有办法。四子璄官至宗正卿。
  李琨之子李祎少有志向,对其继母侍奉甚谨慎,对其异母弟李祗甚友爱,时人称赞。当时曾让其袭封,他让给李祗,中宗皇帝大加称赞,历任州刺史,治理严格,升礼部尚书、朔方节度使。时吐蕃占领了石堡城,经常侵袭边疆,皇帝令李祎与河西、陇右节度使商量攻取石堡城。有人以为石堡城险要,难以攻取,想等机会再出兵。李祎社张立即出兵,他督诸将迅速进军,很快攻占了石堡城,从而拓地千里。契丹牙官可突于叛变,皇帝委任忠王李亨为帅,李祎为副征讨,但李亨不到任,李祎率裴耀卿诸将分道出范阳北攻击,大获全胜。李祎有功,但却被妒嫉,未奖赏,后来升为兵部尚书,官至太子少师退休,第二年要升太师,尚未正式任命即去世。李祎家教严格,其三子李峘、李峄、李岘皆一时名臣。
  李祗在任东平太守期间,安禄山反叛,河南诸州郡相继陷落,李祗募兵抵抗安禄山,玄宗任命为持节河南道节度采访使, 后任太仆、宗正卿。代宗时,宗室中有名望的老人、勋望大臣已不任实职者都为集贤院待诏,给予房舍和俸禄,李祗与大仆射裴冕等13人同为集贤院待诏。其子李累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性耿直,历官清白,居室简陋,家无积蓄,但对其外甥及外甥女还尽力抚养,故慈爱过人,死时无钱,公卿大人凑钱葬之。
  李祎长子李峘官至户部尚书,二子李峄官至户部侍郎,三子李岘为户部尚书、同平章事,荣冠当时。李峘对父至孝,在朝中为官多年,为人正直,不依附权贵。杨国忠为相时,对不依附于自己的朝中官员一律放外任,李峘从考功郎中任上调至睢阳太守。不久其弟李岘也任为魏州太守,魏州、睢阳一黄河之隔,兄弟二人夹黄河而治,皆有好名声。
  天宝十四年李峘到京师述职时正碰上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至四川,李峘也随行,任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武部侍郎即兵部侍郎。到四川后,又任蜀郡太守、剑南节度采访使’时郭千仞在夜间叛乱,李峘与六军兵马使陈玄礼等讨伐平之。这时李岘在凤翔任太守,支持肃宗,弟兄二人分别为大唐王朝效力。回京后李峘为户部尚书,其弟李岘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肃宗乾元二年,宋州刺史刘展握有重兵,雄心勃勃想独霸一方,于是皇帝密诏李峘及扬州长史邓景山讨伐.但被刘展战败,李峘贬官为袁州司马,代宗宝应二年(263)在袁州病死。
  李峘之弟李峄官至户部侍郎,李峄之弟李岘自小就有为吏之才干,以门荫入仕后,任高陵令,政术知名于世。不久即迁万年令、河南少尹、魏郡太守,然后入朝为官,任金吾将军,迁将作监,又改任京兆尹,所任官之处都有好名声。天宝十三年(754)连续下雨60多天,杨国忠因讨厌李观不依附自己,将雨灾归罪于京兆尹,便贬官为长沙太守,当时京城米价甚贵,老百姓编歌谣说: “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①肃宗即位,将李岘召回京师,任扶风太守兼御史大夫,乾元二年(759)为宰相,在诸相中地位最高,军国大事皆由李岘决断,时宦官李辅国为行军司马,正受宠幸,忠良被诬,天下事由辅国决定,禁中符印,李辅国长期佩戴,立敕,皆由辅国签字盖章,然后施行。对宦官专权乱国的行为,李岘向皇帝力争,皇帝醒悟,认为李岘正直,便逼李辅国将行军司马让出,从此李辅国和其他辅臣对李岘有成见。
  凤翔七马场的押官,一直为盗,劫掠老百姓,州县也难以治理,天兴县令谢夷甫擒获这伙盗贼而杀之,其妻告状喊冤,李辅国支持其上诉,于是皇帝诏令监察御史孙鏊审理。孙鏊一审公正,其妻还上诉,诏令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三司会审,三司也同意孙鏊的判决。盗贼之妻在李辅国支持下又上诉,肃宗诏令侍御史毛若虚审核。毛若虚归罪于谢夷甫,又说御史用法不端。崔伯阳听说便想上告,毛若虚却先向肃宗告状,肃宗说:“已知道,请卿出去。”毛若虚说:“臣出即死。”于是皇帝将毛若虚留下。接着崔伯阳又来吿状,说毛若虚附会宦官,皇帝大怒,贬崔伯阳为端州高要尉(端州治所在高要,今广东肇庆市),权献为彬州桂阳尉(今湖南彬州市),凤翔尹严向及刑部侍郎李晔皆贬官,孙鎣则流放播州(今贵州遵义市)。李岘认为以上数人无罪,处罚又过重,便上书指责毛若虚“不守国法”,结果惹怒了皇帝,贬为蜀州刺史。代宗即位才复其官并升至宰相。
  唐代宗初年收复了东京洛阳,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崔器上奏,要求将降叛军的唐官员数百人皆处死。代宗为惩戒这些人, 想同意崔器意见,李岘上书说:“要区分首恶与协从,不区分轻重,一概处死,失皇上宽宏之义。”经争论,才同意李岘意见,时人皆称李岘处事得体。但由于李岘耿直,所以得罪了宦官,又被宦官排挤至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任上而卒。
  综观上述诸人,李恪有文武才;其长子李千里处武则天大杀宗室之际能装作不才,故有智;其孙子李祎为官有术,作战英勇有谋;李祎三子皆为高官,荣耀一时,李峘、李峄皆耿直,为地方官有好名声,李岘在朝为相,处事得体。故居官有才,清白刚正是其家族之风范。此风范与李恪的经历有关,李恪非嫡出,却有才, 有立为太子之舆论,结果遭忌被害,故其子孙们处事谨慎,以退为进,保证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附注

①《旧唐书•李峘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