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穆敬文权操宦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57
颗粒名称: (1)穆敬文权操宦官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本文讲述了二年零一个月后,李湛又被宦官杀死,宦官王守澄又立17岁的李昂为帝,是为文宗。独文宗为皇帝14年,32岁少亡,三帝之中算是为帝时间最长者。本来宪宗时已平定诸藩镇,诸藩镇已臣服唐中央,但穆宗一上台,则因不懂诸藩镇之间的关系,轻率处理, 而导致藩镇全面反叛。穆宗上台两年,把宪宗苦心经营的一统局面破坏殆尽,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争斗不休,穆宗无力改变。834年文宗得中风病,王守澄荐郑注诊治,郑注成为文宗宠臣。借追査宪宗被害之事,杖杀了宦官陈弘志。李训、郑注行动顺利,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横行, 文宗被监视,只好借酒消愁,赋诗遣怨,自称受制于家奴,840年文宗忧郁而死。
关键词: 穆敬文 官宦 文权

内容

公元820年宦官杀死宪宗,拥立宪宗第二子25岁的李恒为帝,是为穆宗。不到四年,穆宗又食金石之药得暴疾而卒,穆宗长子15岁的李湛即位,是为敬宗。二年零一个月后,李湛又被宦官杀死,宦官王守澄又立17岁的李昂为帝,是为文宗。独文宗为皇帝14年,32岁少亡,三帝之中算是为帝时间最长者。穆、敬二宗是驯服在宦官手下的两个皇帝,二皇帝只要求奢侈放纵的生活, 不关心朝政,也不懂朝政,宦官掌权,引用小人,排斥正直有为的朝臣。穆宗时先后任命的宰相有肖俛、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等人。肖俛、崔植、杜元颖是庸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段文昌、王播是拉帮结派、贪图贿赂、献媚取宠的小人。元稹为一代文学宗师,在宪宗直臣掌权时具刚正之气,穆宗时小人掌权, 则又结党营私,嫉贤妒能,排挤直臣裴度等。庸人、小人、奸贼掌权,处事必不公不当。本来宪宗时已平定诸藩镇,诸藩镇已臣服唐中央,但穆宗一上台,则因不懂诸藩镇之间的关系,轻率处理, 而导致藩镇全面反叛。先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去世,其弟王承元上书朝廷,请派节度使。成德镇本是在宪宗平定魏博、淮西二镇后,被迫归顺中央的一镇,节度使王承宗及其诸部将对中央并非心悦诚服,早存有静观时变、再度割据之心,因此王承宗去世,中央应派一个能在成德镇立威的人为节度使方可使成德镇不乱, 然而穆宗却偏委任田兴去任成德镇节度使。田兴本系博镇节度使田季安部将,杀田季安子田怀谏降中央,被封为节度使,是打开藩镇缺口归顺中央的第一人,诸藩镇对田兴都心怀仇恨,并且田兴又两次带兵讨伐过成德镇,成德镇将士对田兴十分怨恨,田兴对此十分清楚,但又不能不服从调遣,结果一到任,即被杀死。 成德镇部将王庭凑反叛,接着卢龙镇又叛,唐中央派兵进讨,又大败;田兴调离博镇后,其部下又叛;河朔三镇在宪宗末年刚刚归顺,则因穆宗处理不当.又恢复割据状态。随后昭仪镇(治所今山西长治市)、武宁镇(江西武宁县)、宣武镇(治所今开封市)又叛中央而成割据。穆宗上台两年,把宪宗苦心经营的一统局面破坏殆尽,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争斗不休,穆宗无力改变。敬宗是个15岁的小孩子,只知玩耍,也无心改变,只得使其发展。敬宗昏庸,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拥立宪宗子李悟为帝,刚要准备登基,宦官王守澄又杀刘克明、李悟,拥立穆宗第二子李昂即位,是为文宗。宦官乱杀、拥立皇帝,使文宗也感到为帝朝不保夕,于是便想依靠朝官杀宦官。但当时朝官却分两派:一派以牛曾孺、李宗闵为首,史称牛党;另一派以李德裕为首,史称李党。政见不同,本是常事.搞成两个小集团,各有势力,由貌合神离到水火不容则麻烦了。牛李二党结怨始于宪宗时,808年,制科考试,牛曾孺、皇甫湜对策,指斥时政,言词激烈,被主考官录取。李吉甫时为宰相,认为是指责自己,因此向宪宗哭诉,说考试有舞弊现象,结果考官遭贬逐,牛曾孺等长久不予升迁,从此牛李二党结怨。文宗初即位,裴度推荐李德裕为相,李宗闵竟走宦官门路,取得宰相之位后,排挤李德裕岀朝,又引牛僧孺为相,排挤李党。文宗对牛、李二党攻击十分反感,皆不依靠,而用宋申锡为相,密谋诛杀宦官。宋申锡引用吏部侍郎王播为京兆尹,准备伺机下手,王播处理不密,被宦官王守澄发觉,便诬告宋申锡谋立皇帝,文宗将宋申锡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第一次杀宦官不成,于是又另打主意。834年文宗得中风病,王守澄荐郑注诊治,郑注成为文宗宠臣。这时王守澄又推荐心存野心的进士李训给文宗,文宗引李训、郑注为知己,又密谋杀宦官。李训、郑注经文宗批准,起用了一批亲信,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先把反对王守澄的三个权阉韦元素、杨承和、王践言处死,又提升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容使,使王守澄失去兵权,从而架空了王守澄,接着又将王守澄赐死。借追査宪宗被害之事,杖杀了宦官陈弘志。李训、郑注行动顺利,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835年年底,借口金吾左校院有甘露,骗宦官去看,想以此埋伏伏兵杀尽宦官,但被宦官仇士良看岀破绽.劫持文宗回宫,让禁军大肆屠杀朝臣,李训、王播、郑注皆被杀,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横行, 文宗被监视,只好借酒消愁,赋诗遣怨,自称受制于家奴,840年文宗忧郁而死。文宗在位,把注意力放在谋杀宦官上,虽未成功,却耗了不少精力,而对藩镇叛乱只好听之任之,对牛李党争也无可奈何,今天用李党,明天用牛党,牛李二党交互引用,所以朝中无甚举措,一生所留下的也仅仅是无可奈何而已。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