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肃宗嫉功臣,用佞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53
颗粒名称: (1)肃宗嫉功臣,用佞邪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158-158
摘要: 本文讲述了肃宗灵武即位时.仅是个流亡政府.文武官员不过30人,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陇右、河西、扶风、天水等地,但肃宗即位,却给了在关东抗击叛军的将士以激励。肃宗即位诏令调集各路兵马,讨伐叛军,收复两京。时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河东节度使郭子仪带兵来灵武,足智多谋的李泌也离开道观到灵武,提岀了以逸待劳、两年彻底消灭叛军的御敌之策。但是李亨所想的却是两点,第一,先收复京师,故不同意李泌先扰敌,后取范阳,再收复京师的战略决策。肃宗不以为是指挥失误,却以为是兵力不足,竟以岀卖长安金帛、子女为条件请来回纥兵,收复长安。
关键词: 肃宗 唐军 李氏望族

内容

肃宗灵武即位时.仅是个流亡政府.文武官员不过30人,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陇右、河西、扶风、天水等地,但肃宗即位,却给了在关东抗击叛军的将士以激励。肃宗即位诏令调集各路兵马,讨伐叛军,收复两京。时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河东节度使郭子仪带兵来灵武,足智多谋的李泌也离开道观到灵武,提岀了以逸待劳、两年彻底消灭叛军的御敌之策。但是李亨所想的却是两点,第一,先收复京师,故不同意李泌先扰敌,后取范阳,再收复京师的战略决策。第二,灭安史叛军,必有功臣,如何处置为妥,肃宗竟怕功高震主。一次他对谋士李泌说: 郭子仪、李光弼都做了宰相,将来克复两京,平定天下,再没有官可赏,该怎么办?李泌建议把官与爵分开,“官以任能,爵以酬功”,“赏功臣用爵不用官”,“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治”。李泌之言,肃宗无力反驳,但似乎安禄山由受宠到反叛的教训太深,他仍不喜欢用德才兼备的将帅之才,于是不听李泌忠言,任命不懂军事的房绾统帅军队,率郭子仪等将帅采取硬打硬拼办法与叛军夺长安,结果一战即败,郭子仪等只好退到武功县。肃宗不以为是指挥失误,却以为是兵力不足,竟以岀卖长安金帛、子女为条件请来回纥兵,收复长安。
  唐军在回纥兵帮助下夺回长安,当时的统帅名义上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椒(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实际上总指挥是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唐肃宗命令得胜之军攻击在邺城的叛军安庆绪集团,时唐军九节度使兵力达60万,又有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英勇善战之将,形势本来大好,但唐肃宗又怕郭子仪、李光弼功高震主,竟然60万人不设统帅,令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鱼朝恩成了统帅,但又无能力统帅。诸节度使无统帅,士气低落,史思明部援救安庆绪军,与唐军一接触,官兵一战即溃。郭子仪退守洛阳,李光弼等节度使纷纷率部归镇。鱼朝恩却将邺城战败的罪责归于郭子仪,唐肃宗黑白不分,也正想弹压一下功臣,罢免郭子仪,改用资望稍次之的李光弼,晋升郭子仪的部下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为王。唐肃宗自以为得计,觉得煞了功臣的威风,提拔了一个少数民族悍将, 好像多了一个心腹,孰不知仆国怀恩却是个小人。邺城之战的第二年,洛阳又失守,第三年即761年,鱼朝恩、仆国怀恩明知攻击洛阳时机不成熟,却进谗言,让皇帝下令,由李光弼率兵攻洛阳。李光弼不得已出兵,然仆国怀恩不听将令,导致唐军大败,李光弼在中央失去军权,大权落在了鱼朝恩和仆国怀恩手中。也就在这个时候,宦官李辅国发动宫廷政变,于762年惊死唐肃宗,立李豫为帝,是为代宗。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