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长孙皇后有三子,初立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不谨慎,李泰与太子承乾争皇位,〓蚌相争渔人得利,性情温和而天赋不高的李治当了皇帝,是为高宗。高宗执政,谨守太宗治国路线,也无什么特殊作为,在太宗时的老臣辅佐下,政局平稳,然而在皇后问题上却给李氏家族带来了灾难。李治在为太子时即钟情于太宗时的才人武则天,即位后不久,将已削发为尼的武则天接回宫中。武则天在太宗时当才人12年,从14岁到26岁寂寞地在宫中度日。太宗驾崩,却又削发为尼,强烈的压抑感压出了武则天奋斗不息、残酷无情、刚毅果断的性格。武则天不惜杀女诬陷王皇后,又以美色加聪明能干控制了李治,李治成了武则天手中之物,竟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反对,让武则天戴上了皇后桂冠。武则天初当皇后,对李治百依百顺,但却暗中活动,排除异己,组织了以李义府、徐敬宗为核心的统治中心, 逐渐控制李治。李治竟随武则天之欲,贬斥了许多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大臣,如宰相褚遂良以“谋不轨”一再贬斥,死于外任。在武则天授意下,徐敬宗编造朋党案,将长孙无忌扯进去,先予以贬斥,后逼令自杀,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大臣除李世勣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武则天亲信李义府、徐敬宗被擢为宰相,武则天集团控制了朝廷,控制了李治,并且将亲信安插在皇帝身边。李治这时感到武则天太专横,想反控制,支持宰相上官仪掀起废后风波,并命上官仪草拟了废后诏书,武则天得其在皇帝身边的亲信报告后,立即到李治身边申诉,李治竟将废后之事推给了上官仪,上官仪成了李治反控制的牺牲品,从此李治附首贴耳,一任武则天所为。武则天自14岁入宫,熟悉朝政,在为皇后之前,即参与朝政。显庆五年(660)冬,李治开始生病,头痛脑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故上朝时往往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明,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处理得体。664年,上官仪废后风波平息后,武则天竟垂帘于后协助高宗理政,朝廷内外恭称“二圣”。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683年李治病死为止。李治从649年四月登基,时年22岁,至56岁病死,当政 34年,而实际上在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辅佐下,独立当政仅14 年,在武则天控制下当傀儡皇帝20年。武则天四子,长子李弘 24岁时暴死,次子李贤文才高妙,却因母子感情不好,以谋反罪被杀。三子李显于其父李治病逝后即位,是为中宗,时年28岁。但快进入而立之年的李显却不谙政事,一上任即将其岳父韦玄贞由一个小小的普州参军升为豫州刺史,接着便要再拜侍中,当宰相,引起了宰相裴炎的坚决反对。年轻气盛的中宗皇帝却气哼哼地说:“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也没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侍中呢?”裴炎将此事告知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将才当了两个月的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先徙往均州(今湖北十堰市),后徙房州(今湖北房县)。李显被废,其弟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旦一向怯懦,举行仪式不久,即被母后武则天软禁起来,武则天临朝称制,处理一切政事,没有母后谕旨,李旦不能随意出入宫廷,李旦名为皇帝,实为囚徒,整日提心吊胆地生活,在武则天大肆杀李唐宗室和王公大臣,准备篡唐称帝时, 李旦为寻求生计,违心地上表母后,要求赐姓武氏。公元690年, 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将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这时武承嗣想争皇嗣,几次加害李旦,先是诬告李旦的皇后刘氏和窦氏诅咒武后,武则天将刘、窦二氏凌迟处死。后又诬告李旦隐蓄异图,有谋反之心。武则天令酷吏来俊臣逮捕李旦左右的侍从,严刑逼供,逼其侍从承认李旦谋反,太常乐工安金藏为证明李旦确无谋反之心,在廷堂剖腹明心,以死劝谏武则天,武则天才醒悟,了结此冤案。但从此李旦心灰意冷,请求放弃皇嗣,后在狄仁杰等劝谏下,于698年三月迎立已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皇嗣,允李旦废皇嗣,被封为相王。
神龙元年(705)初,武则天病情恶化,身边只有男宠张易之、 张昌宗兄弟二人,宰相、太子难得见女皇一面,诏令皆出自二张之口。为避免假传圣旨篡帝位,宰相张柬之、崔玄联络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进宫,杀死二张,迫武则天返政太子。705年正月二十日,唐中宗复位,年近50岁的李显登上阔别了 18年之久的皇位,武周帝国宣告结束,史称神龙革命。
李显下野18年,失魂落魄,其妻韦后常以将来会有岀头之日开导他,他也常对妻子发誓说:“有朝一日,若能重见天日,将满足你的愿望和要求。”李显复辟,册立韦氏为皇后,韦后也想满足其权力欲。中宗在御座听群臣奏事,韦后在帘后听政,中宗懦弱又无任何治国思想,也巴不得韦氏扶持,因此对韦后言听计从,中宗又成了傀儡。韦后时年刚过40岁,又与武三思勾搭成奸,韦后有女皇的野心,却无武则天的政治才干,武三思在武周朝掌大权,有政治经验,于是韦氏与武氏联合掌握了中宗朝政大权,张柬之等人却糊涂地要求中宗杀武三思,然中宗却视武三思为知己,将张柬之密陈杀武之事告知武三思,武三思、韦后竟将神龙革命的五功臣张柬之等流放,并于流放途中杀死。张柬之等被杀,武三思专权,又与原武则天的心腹笔杆、中宗秘书、年约 40余的上官婉儿私通,后宫淫乱。中宗之第四女长宁公主、第七女安乐公主又纳贿卖官,朝廷政治极度腐败。突厥也趁朝乱发动进攻,进入唐境,大唐国威一落千丈。面对这种情况,太子李重俊联络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击毙武三思及其同党,韦后与上官婉儿挟持中宗躲到玄武门楼上,中宗听从上官婉儿之计, 悬赏杀死了太子和李多祚。太子和李多祚被杀后,中宗和韦后等整日沉湎于享乐奢靡之中,中宗大肆建造佛寺,韦后养着男宠马秦客和杨均。韦后想当女皇,其女安乐公主也想当女皇,二人合谋毒死了中宗,立16岁的幺子温王李重茂为皇帝,韦后临朝称制,韦氏家族控制了禁军和台阁尚书省要职。但韦后感到要易天命,最大的障碍是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韦氏家族便密谋除相王李旦等。在这关键时刻,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也密谋杀韦氏家族,李隆基率羽林军万骑攻入皇宫,将韦氏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废李重茂,拥立相王李旦重登皇帝宝座。李隆基有讨逆拥立之大功,但却是李旦第三子,李旦长子李成器(后改为李宪)让贤给弟,从而立李隆基为太子。李旦二次为帝,根据李隆基建议,任命姚崇和宋璟为宰相,姚、宋二人精心辅佐,裁减冗官,整修纲纪,朝政出现一派振兴气象。但是不到一年,朝政又出现了麻烦,太平公主之所以支持李隆基,是想立睿宗,然后夺权当女皇,当立精明强干的李隆基当太子时,她是反对的,故睿宗当政,她积极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与李隆基展开激烈斗争。李旦力图在其妹太平公主和其子李隆基之间搞平衡,第一年听李隆基之言,太平公主与李旦软缠硬磨,第二年便将姚崇、宋璟罢相,任命太平公主党羽窦怀贞等四人为相,公主派在宫中占了上风。李旦想搞平衡又难平衡,早已对皇权索然无味的睿宗皇帝李旦想及早传位给李隆基,却遭太平公主反对,干是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下制书说:“凡政事皆由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李旦越想早传位给太子,太平公主越痛恨,越想及早除掉太子李隆基,于是姑侄二人矛盾激化。713年7月3日,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及宰相窦怀贞要发动政变,于是抢先下手,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数十人,黜逐公主党,李隆基掌权,政局稳定,进入了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