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太宗李世民系李渊次子,足智多谋,聪明英武,虽系两代君王,但同是大唐基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李渊生于北周天和元年(566),长安是其出生地,7岁时,因其父,在北周袭封唐国公。李渊之父李昞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同为柱国大将军,联姻分别娶鲜卑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两个女儿为妻,故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在隋朝属皇亲国戚,在朝特见亲爱,由皇宫小吏渐升为地方州刺史、郡太守, 也曾任过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中央职能部门的副长官。李渊善结纳豪杰,而遭到炀帝猜忌。为生存,李渊装傻卖呆,纵酒沉湎,从而使隋炀帝解除顾虑,于大业十三年(617)任命为太原留守,远离皇帝,为其交接英俊发展势力创造了机遇与条件。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李渊被任命为陇州(今陇西县)刺史,李渊携家眷赴任途中,在武功县一座李氏别馆中李世民降生,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李世民已20岁,别离了兄长弟弟及全家随其父在太原。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时,全国形势急剧变化,自大业七年 (611)王薄首举义旗后,群雄蜂起,有的隋将也割据一方,全国200余支反隋武装逐渐联合,形成三支主要力量,即: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在郑州、洛阳一带,杜伏威的起义军在江淮,窦建德的起义军在河北。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隋炀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统治阶级内部的叛隋情绪也日渐浓厚。作为皇亲国戚的李渊父子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采取了首先经营太原,在拥隋的旗帜下扩张势力,然后避实击虚直取京师夺天下的策略。
太原是北方军事重地,兵源充足,粮饷充沛。李渊初到太原时魏刀儿自号“历山飞”举义旗反隋,义军数十万人,结营于太原之南,巧于攻城,勇于力战,多次打败隋军,势不可挡。时“历山飞”别将甄翟儿攻太原,李渊想击败“历山飞”以立威,于是亲自攻击,深入其中,李世民善于骑马,好弄弓矢,有一身精湛武艺, 在这时率轻骑突入“历山飞”大营之中,所向披靡,与其父李渊合力奋击,将“历山飞”义军彻底击溃,晋阳一带的官僚、士绅纷纷投奔李渊。李渊巩固了在太原的统治地位后,便与其子李世民在太原密招豪杰,倾心相交。当时因逃避征高丽而亡命太原的隋将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都与李世民结为心腹好友,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也都成了李世民的挚友。就在李渊任太原留守的这一年,马邑(治所今山西朔县)人刘武周又杀马邑郡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号定阳。李渊遂以讨伐刘武周为名,自行募兵,李世民、刘文静等人四处活动,招揽人才。由于李渊打着维护隋朝的旗号,因此远近的地方武装都纷纷投奔李渊,使李渊队伍迅速壮大,这件事引起了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的怀疑,密谋在晋祠祈雨时,诱李渊参加,然后设伏兵杀之。晋阳乡长窃知高君雅之谋后,便告知李渊,于是李渊暗做准备,以除掉王、高二人。这年五月的一天,李渊事先让李世民、刘文静埋伏在留守府内,当李渊与王、高二人共同处理政务时,司马刘政会按李渊的授意状告王威、高君雅等有谋反行为,于是遂以谋反罪将王、高二人斩首。太原靠突厥很近,突厥常来侵袭骚扰,刚斩王、高二人,突厥即来入侵,众人皆以为王、高二人是引突厥作乱的内奸, 从而更提高了李渊的威望。从治民的角度讲,为了安定太原的秩序,就需要解决突厥的问题,从举义旗的角度讲,李渊势力尚不强,还需要结好突厥以求其支持。与突厥结成友好关系对李渊来说是一举两得之事,所以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突厥与李渊结好并许以支援李渊进兵长安。这个时候的中国,起义军活动更加轰轰烈烈,杜伏威、辅公祏大破隋将陈稜军攻占历阳郡(今安徽和县),在江淮一带活动;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 徐园郎攻破东平郡(今山东郓城县),在鲁南鲁东鲁西南一带割据;李密与越王杨侗、隋将王世充在洛阳相持不下;罗艺据幽州, 梁师都在朔方郡(今内蒙古托克旗东南)自称大丞相;刘武周在马邑自称王;薛举在金城(今兰州市)称帝;李轨、萧铣分别在武威郡、巴陵郡(今湖南岳阳)自立为王。这些起义军首领中,真正有头脑的是李密,深知夺取长安的重要性,当时有人建议兵分两路,一抗洛阳重敌,二进兵关中夺天下。李密深知此议很好,但他是后投瓦岗军的首领,还没有将瓦岗军所有首领团结起来,瓦岗军内部的不团结,使他担心分兵两路会使瓦岗军土崩瓦解。于是采取与隋军决战,然后进取长安的下策。隋的主力在洛阳,李密在洛阳与隋军决战最激烈。隋为消灭这支反叛劲旅,将守卫长安的主力也调至洛阳,从而造成了长安空虚。李渊、李世民父子如果只立足在晋阳经营,只能是个草头王,如果兵进东、西、北三面,不是与义军相遇,便是山险阻挡,只有南下然后西进夺取长安才是唯一岀路。李密牵制隋军主力造成长安空虚为李渊夺取长安创造了好机会,于是李渊召集在河东老家居住的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会师太原,然后出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太原后,令李元吉留守太原,李渊率领李建成、李世民二子及众将沿汾河南下,先后夺取西河郡(今山西汾阳)、霍邑(今霍邑)、临汾、 绛郡(今绛县),直逼河东,斩隋将高儒德、宋老生,素有才学的绛郡通守陈叔达投降。在攻克诸重镇的战斗中,最艰苦也最能体现李世民有才智的战斗是霍县之战与河东之战。隋都城在长安,东都是洛阳,隋炀帝东逃扬州建行宫,而派越王侗与代王侑分别守洛阳与长安。山西人进关一般通过永济县蒲州镇过黄河西进,永济县蒲州镇在隋是河东郡治所,代王侑为防山西义军进入关中, 设关卡两道,第一防线在霍邑,第二防线在河东。李渊进兵霍邑, 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兵霍邑,阻李渊前进,适逢霖雨连绵,粮饷不足,李渊想挥师退回太原,以图待机再起,李世民恳切谏阻说: 若遇小挫折即班师,会影响士气难成大事。李渊听从李世民谏诤,猛攻霍邑,斩宋老生,突破了隋的第一道防线。隋骁骑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久攻不下,李世民提岀兵贵神速,应避实就虚,直取关中的策略。于是李渊派相当兵力围困河东,李世民先入关,自渭北逼近长安。李建成率军渡河自渭南经新丰至㶚上,也逼近长安。随后李渊也率大军经渭北逼近长安。父子三人合兵计20万人,围攻长安城。在诱降不成功的前提下,猛攻长安城,一月而下,俘代王杨侑。这时的李渊本可以像其他农民起义那样称王,但李渊深知隋炀帝尚在,人们心目中尚有一个隋朝皇帝的影子,于是他便打着尊隋的旗号,立杨侑为皇帝,是为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而自任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军事、大丞相,晋封唐王,位在王公上,独揽军政大权。实际上杨侑是李渊的工具而已。半年后,即大业十四年(618)五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扬州)发动兵变,杀死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不久又杀死杨浩,天下无主,人人争欲为王称帝,于是李渊废恭帝,逼杨侑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李渊,立国号为唐,年号武德,是为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大唐王朝揭开了新篇章。
李渊称帝长安时,群雄未靖,薛举、李轨、王世充、李密、窦建德、萧铳、杜伏威、梁师都等割据一方。为统一天下,李渊留皇太子李建成在京师协助自己处理各项政务,令李世民挂帅岀征,削平群雄统一中国。这时的李世民年仅22岁,统帅千军万马,采取了先西后东的战略方针,首先击败盘踞在陇右地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的军阀薛举,薛举暴死,其子薛仁杲投降。接着李世民挥师北进,将在武威称王的李轨灭掉。正当李世民与薛举战时,马邑军阀刘武周向太原发起攻击,太原留守、齐王李元吉逃回长安,于是李世民率得胜之师东进山西,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在柏壁(山西彩纤县西南)对峙五个月,在宋金刚粮尽撤退时,李世民奋起疾追,大败宋金刚。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突厥又将刘、宋二人杀死,从而收复了山西,占领了代北。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实力最大的起义军本来是李密、窦建德、 杜伏威三大集团,但到619年,李世民打败刘武周时,李密集团已被隋将王世充彻底击溃,王世充于619年废隋皇帝,自称皇帝,国号郑,故关东实力集团便成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三大集团。击败刘武周后,李世民率军回长安,经两个月休整后,便于武德三年(620)三月出关东征,首先进兵洛阳。王世充初战失利即退守洛阳,闭门固守。这时窦建德率10万余大军南下为王世充解围,使李世民大军处于腹背受敌状态,形势严峻。李世民力排众议,果断决策,令其弟齐王李元吉仍围困洛阳,自率精兵 3500人阻击窦建德10万大军。窦建德刚灭宇文化及、孟海公、 徐园朗诸军,骄横心理甚盛,其救王世充的意图也在于想先和王世充合力败唐兵,然后灭王世充以取天下。所以面对少而精的唐兵,鼓噪而进,前后布阵20里,李世民却不与其接战,待其兵士饥饿疲劳争着饮水时,李世民突然出兵猛击,窦建德军大溃,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会师洛阳城下,王世充绝望,率群臣2000 余人向唐军投降。
窦建德战败后,其妻曹氏率部分官兵投降,其余残兵推刘黑闼为主,起兵反唐,半年间即将窦建德原占地盘恢复。唐高祖又派李世民、李元吉岀征,将刘黑闼军击溃,刘本人在逃亡中被唐兵擒获杀死,所失之地又恢复。
李世民大军西灭薛举,北扫刘武周,又歼灭王世充、窦建德、 刘黑闼,使各小割据势力震惊恐慌,杜伏威在李世民围洛阳时即降唐,尔后自请入朝。其他小股势力,李世民派部将李靖、徐世勣一一歼灭,而自己率精兵强将于武德五年(622)七月胜利班师回朝。从武德元年(618)五月至此,四年零一个月,李世民削平群雄,为完成唐帝国的统一大业作岀了时人谁也不可与之比较的贡献。在削平群雄的战争中,李世民发挥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展现了其精湛的武艺,同时又收揽了一大批人才。武德四年(621)七月,李世民战胜王世充、窦建德回兵长安时,随其进京的有尉迟敬德、公孙武达、秦叔宝、程咬金、徐世勣、史大奈等25 员大将,铁马万骑、甲士3万,朝野轰动。进京后,李世民被加封为天策上将,地位在诸王之上,设立天策府,自辟官员。他将其多年收罗的谋士与学士吸收至天策府,设文学馆,谋士杜如晦、房玄龄、褚遂良等18人皆入馆,称“十八学士”。李世民功勋第一, 又是李渊次子,地位仅次于李渊及太子李建成,但其实力却超过了李渊、李建成父子二人,司马光说:“昔辛伯谂周桓公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嬖子配嫡,大都偶国,乱之本也①功高地位低,李世民的手下大臣大将愿奉其为主,李建成也感到功高震主,于是妒忌之心日深。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太子李建成也大力收罗人马,扩大势力,其弟李元吉也加入李建成集团, 兄弟二人合谋对付李世民,以至发展到李世民、李建成两集团你死我活的程度。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李世民集团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唐高祖李渊当政后,即已宠妃怠政,当玄武门事变发生后,这位62岁的皇帝从稳定唐王朝出发,颁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全国军队听其指挥,不到二月, 又宣布退位,当太上皇,直至71岁去世为止,从未亲政。李世民发动政变后,以稳定大局为第一要务,接受了尉迟敬德提出的 “杀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议,赦免了太子党和齐王党党羽,对太子党中的能臣魏征、王珪、韦挺等人予以重用,从而很快稳定了局势。
高祖、太宗虽是唐代的一、二代皇帝,但都应算是开国皇帝, 且李渊在九年的皇帝生活中,前六年正是李世民、李元吉等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削平群雄、一统天下时期,真正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唐帝国的皇帝说实在也只应算三年。故大唐初年治国之功首在太宗,史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