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父酷杀身、子义持家的李彦一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18
颗粒名称: 七、父酷杀身、子义持家的李彦一家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但李彦为一介书生,不善吏道,孝文帝时,起家中书博士, 转谏大夫,本是拾遗补缺之职,只要注意上下协调关系,就不会考课太差,李彦却得了个考课降级的下场。③李彦为政量刑不重德,有违君子之道,其败必然。其子孙大概接受其教训,不再有过严之行。李彦五子,依次为燮、爽、充、德显、德明,除爽未岀仕外,其余四兄弟分别任过司徒主簿、中散大夫、散骑侍郎、郡太守之职。李燮“少有风望”④。
关键词: 李彦 家族

内容

李宝长子李承有四子,长子李韶甚知名,幼弟李蕤曾任郡太守、司农少卿,无政绩可言,其七子,五人史载其名,皆在孝庄帝时为尔朱氏所害,家室后人不详。李韶大弟李彦,字次仲,有学业,对朝仪典章,留心考定,在主客曹事任上,考课称职,在河南 (治所今洛阳)任上,遇“大霖雨,川渎皆溢”,李彦根据水陆形势, 予以疏通,使洛阳未遭“淹渍之害”,所以“朝廷嘉之,频诏劳勉”①。但李彦为一介书生,不善吏道,孝文帝时,起家中书博士, 转谏大夫,本是拾遗补缺之职,只要注意上下协调关系,就不会考课太差,李彦却得了个考课降级的下场。后大概稍加以注意, 官至河南尹,后在秦州(今天水市)剌史任上,又“刑政甚严”②, 成了关陇起义的导火线,被城民薛珍所率义军杀死。孔子讲:“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李彦为政量刑不重德,有违君子之道,其败必然。其子孙大概接受其教训,不再有过严之行。李彦五子,依次为燮、爽、充、德显、德明,除爽未岀仕外,其余四兄弟分别任过司徒主簿、中散大夫、散骑侍郎、郡太守之职。李燮“少有风望”④。李充因功“朝廷加爵,辞而不授”⑤,为中散大夫后,“痛父非命, 终身不食酒肉"⑥。李德明“敦重有器局”⑦。李彦孙辈中青史载名者四人,李燮之子李士万虽做过郡太守,但“有雅望”⑧。李充三子,只有第三子李法藏做过员外郎,但性“清介”⑨,其余二子李士英有文才未仕,李僧伽“修理笃业,不应辟命”⑩,是为隐士。由上观之,李彦子孙接受其教训,热心于仕途进取者少,清介雅望之人多,故过严之祖,其子孙接受教训则政宽性和,此是持家之道。

附注

①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北史•序传》。③《论语•为政》。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