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暂割据,败而投北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12
颗粒名称: 一、短暂割据,败而投北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宝家族的族源还应远溯至李广。此前河西走廊已被原西晋散骑常侍张轨占领,建立了独立王国,史称前凉政权。李弇至前凉时张轨已死,其子张骏继位,封李弇为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亭侯。376年,前凉王朝被前秦苻坚攻击,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凉政权灭亡。这时苻坚派太尉吕婆楼之子吕光经营西域,吕光经营有方,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前秦皇帝苻坚被姚妾杀死后,于396年,吕光自立为大凉天王,置百官,史称后凉。这时敦煌太守孟敏死,敦煌护军郭谦、沙州中从事敦煌人索仙等以李皓温毅有惠,推为敦煌太守,不久又号称冠军将军,向段业称藩。
关键词: 李宝家族 北魏 族源

内容

李宝家族的族源还应远溯至李广。李广有三子,长子当户、次子椒皆先李广而死,唯三子李敢在西汉以功封关内侯。当户子李陵降匈奴,李敢子李禹受牵连下狱死,禹之后人皆在汉,也许受李陵降匈奴的牵连,也许片面接受教训,不想沙场征战,故李禹后人几乎无人在两汉时期做武将,只有几位任过郡太守,且名声不显。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政治昏暗,李禹第十四代孙李弇随其兄李卓率家族到了河西走廊。此前河西走廊已被原西晋散骑常侍张轨占领,建立了独立王国,史称前凉政权。李弇至前凉时张轨已死,其子张骏继位,封李弇为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亭侯。376年,前凉王朝被前秦苻坚攻击,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凉政权灭亡。这时苻坚派太尉吕婆楼之子吕光经营西域,吕光经营有方,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苻坚淝水败归,长安危急,吕光率军还归,被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发兵五万拒吕光于酒泉,吕光打败梁熙后进入凉州(治所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县)。前秦皇帝苻坚被姚妾杀死后,于396年,吕光自立为大凉天王,置百官,史称后凉。李弇在前凉政权任官,至后凉时,其孙李皓正值少年时代。由于是遗腹子,李皓在其母抚育下成长,李皓“幼好学,性沉敏宽和,美器质,通涉经史,尤长文义”,“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①,被后凉建康(治所今甘肃高台县南)太守段业器重,用为效谷(今甘肃敦煌县西)令。这时敦煌太守孟敏死,敦煌护军郭谦、沙州中从事敦煌人索仙等以李皓温毅有惠,推为敦煌太守,不久又号称冠军将军,向段业称藩。这时段业已僭称凉王,不允李皓称藩,另派索嗣为敦煌太守,李皓不从,于405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都酒泉,大开霸府,备置僚属。
  从刘渊304年灭西晋,到北魏439年统一北方,共计130多年,在这130多年的时间里,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先后在北方建立了 20个政权,史称十六国。其中在淝水之战后,河西走廊地区所建立的政权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四个, 吕光所建立的后凉政权在李皓建国三年后亡国。在河西走廊地区与西凉并存的政权还有两个,即北凉和南凉。北凉由世居卢水 (今甘肃张掖一带)的匈奴人沮渠蒙逊所建,沮渠蒙逊先叛后凉吕光,推段业为凉王,后杀段业自立为王,都张掖。南凉为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廉川堡(青海乐都)。北凉王与西凉王皆曾在段业手下为臣,一在张掖,一在敦煌。北凉王重视同汉族地主合作, 建学校,提倡儒学,发展农业,禁止奢侈,国力较西凉为强。西凉本来只有今甘肃的酒泉、玉门、安西、敦煌几县之地,地狭人少, 军事实力弱,当李皓病死之后,其次子李歆继位,李歆“又好治宫室”,“用刑过严”①,丧失民心。公元420年沮渠蒙逊故意声张讨伐西秦乞伏炽盘,诱李歆向张掖进军,却用伏兵将李歆所率三万兵战败,李歆战死,西凉亡。李歆之弟李恂闻其兄已败亡,便在敦煌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不到半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提兵二万,围攻敦煌,城陷,李恂自杀。西凉李氏政权,共有二主,立国仅 21年而亡。李皓十子,歆、恂战死,其余四散各处,其中两支最有名,一支为李歆之子重耳奔刘宋,后归北魏,此即唐皇帝李渊七世祖;另一支则是西凉主李皓的孙子李宝。李宝字怀素,小名衍孙,其父李翻,西凉车骑将军。其伯父西凉后主李歆被沮渠蒙逊灭亡后,李宝迁回姑臧(今武威),时姑臧是沮渠蒙逊的都城,一年后,随其舅父唐契北奔伊吾(今新疆哈密),时柔然正统治漠北一带,北魏人称柔然曰“蠕蠕”,故史称在蠕蠕下为官。西凉部分遗民怀念故国,曾有两千多人投奔李宝,李宝都以礼待之,甚得民心。李宝一直想报亡国之仇,公元439年北魏主拓跋焘大举进攻北凉,时沮渠蒙逊已死,其子沮渠牧犍继位,李宝趁此策划投奔北魏拓跋焘。北魏大军将讨敦煌,北凉敦煌守将沮渠无讳弃城而逃,李宝自伊吾迅速占领敦煌,修缮城池,并派其弟李怀达奉表拓跋焘处表示归附效忠。拓跋焘在西方立足未稳,也正需有人安定此处,于是一拍即合,嘉其忠诚,拜李怀达为散骑常侍、敦煌太守,授李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 听承制假授。使持节代表皇帝,有一定处置权。侍中是门下省长官,北魏时也已位列宰相。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是授予其安定河西走廊一带的重任。开府仪同三司是当时最高勋爵。沙州在北凉时治所在酒泉,魏晋南北朝时期行州郡县制,州的长官或称刺史,或称牧,比太守高一级,拓跋焘给了李宝许多很高的头衔、勋爵,并给他四品以下官员承制假授之权, 也就是自辟僚属的权力,是从权与名两方面笼络李宝,想利用西凉皇族的名望安定西垂。但是真正授予李宝的实职是镇敦煌,连沙州治所酒泉也不得进驻,这又是怕李宝利用西凉皇族闹割据独立,李宝对此很清楚,谨慎处事。六年后,即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444〉便入京师为官,虽有外任,也不再西行任官,至53岁病死为止。由于李宝善处事,得到北魏皇帝的信任,所以其六子除一子公业早卒外,其余五子皆在北魏朝中为官,其后人亦谨慎处事,故人丁兴旺,官运亨通。

附注

①《北史•序传》。 ①《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元年》。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