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陵祖孙,威震匈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903
颗粒名称: 一、广陵祖孙,威震匈奴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13-16
摘要: 本文讲述了排其谱系八将军,渔阳太守;李信之孙李元旷,仕汉弟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没, 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其子孙即在狄道定居下来。李仲翔子李伯考,任过陇西、河东二郡太守;伯考子李尚任过成纪县令,狄道东川在成纪县辖区内,李尚即是李广之父。汉高祖时,23岁为征兵年龄,这就是说,文帝十四年李广已23岁。'李广及其子孙三代皆在西汉为官,其从弟李蔡封侯任相国。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为郎早卒,次子李椒为太守,也先于李广去世,少子李敢赐爵关内侯,官至郎中令,李敢之子李禹有宠于太子,因受李陵降匈奴之罪的牵连而死。李广及其孙李陵一生与匈奴争战,既未封侯,也未挂相,但声名震天,故千古兴叹。
关键词: 姓氏 李广 家族

内容

李广,陇西成纪人。俘获燕太子丹的秦朝大将李信是其先祖,至于其祖父、父亲是何人,任何职,《北史•序传》与《唐史•宗室世系表上》的记载大致相同。排其谱系八将军,渔阳太守;李信之孙李元旷,仕汉弟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没, 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其子孙即在狄道定居下来。李仲翔子李伯考,任过陇西、河东二郡太守;伯考子李尚任过成纪县令,狄道东川在成纪县辖区内,李尚即是李广之父。这谱系似很清楚, 但屈指一算,则知有误。《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说:文帝十四年, 李广以良家子从军。汉高祖时,23岁为征兵年龄,这就是说,文帝十四年(前166)李广已23岁。到文帝十四年,汉已建立计40 年,假设20年为一代,李广的祖父李伯考在汉高祖元年(前 206)至少也应63岁,其曾祖李仲翔则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不可能为汉将军去讨叛羌。《史记》作者司马迁与李广之孙李陵是同时代人,却对此谱系毫无记载,《汉书》的作者班固离李广时代也不太久远,也无此谱系之记载,因此,《北史》、《新唐书》所云李广祖谱不可全信。可信者则是《史记》的记载,李广出生在一个 “世世受射”①、历代为将的家庭之中,李信是其祖先,若以李广 23岁于文帝十四年从军计算,至元狩四年(前119)自杀时应69 岁或70岁,史载李广死时自称年六十余,故其生卒年代大致是公元前188年到公元前118年,主要生活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 '李广及其子孙三代皆在西汉为官,其从弟李蔡封侯任相国。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为郎早卒,次子李椒为太守,也先于李广去世,少子李敢赐爵关内侯,官至郎中令,李敢之子李禹有宠于太子,因受李陵降匈奴之罪的牵连而死。李广及其孙李陵一生与匈奴争战,既未封侯,也未挂相,但声名震天,故千古兴叹。
  李广初露头角是在文帝十四年,当时,匈奴大举侵犯汉代的北部边境,李广从军,因为善于骑射,被提升为郎官。“郎"本是“廊”的省文,郎官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指在宫殿前左右廊庑中服役的人员,也就是君主身边的侍卫近臣。侍卫人员较多, 为便于管理,郎官便有了高低层次之分,至汉代形成了一个郎官系统,最高郎官为郎中令,最低者称郎,给事宫中者为郎中,给事宫外者为外郎。《汉书•李广苏建列传》中说李广“为郎,骑常侍”,这是外郎,在皇帝外出时为车驾护卫。射猎是皇帝外出常有的活动,李广多次随从皇帝外出射猎,格杀猛兽,猎获甚多,汉文帝发现其有高超的个人军事技能后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高祖时代,除暴秦、战项羽,以战功封万户侯,是轻而易举的。”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已升为外郎的长官——骑郎将。这时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联络七个诸侯王造反,李广以骁骑都尉的职务跟随太尉周亚夫与叛军作战,甚有名声。自秦以来,居住在塞北的匈奴族常南下骚扰秦汉的北部边境,常受到威胁的是上谷(治所沮阳,今怀柔东南,辖境今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内长城及昌平县以北)、上郡(治所肤施,今榆林东南,辖境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陇西(治所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北地(西汉治所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雁门(治所今善无,山西右玉南,辖境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东,恒山以西,内蒙古岱河以南地区)、云中(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河托东北,辖境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区)、辽西(治所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右北平(治所平刚,今辽宁凌河西南,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承德、天津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六胶河以西地区)等郡,由于李广弓马娴熟,所以李广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右北平七郡太守。在边塞太守任上,李广爱护士卒,“士以此爱乐为用”①。李广对匈奴不主动挑起事端,但见敌入侵,则等其切近,“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②。因此 “名声暴於夷貉,威稜憺于邻国”③,“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④。武帝即位后,李广曾先后任过未央卫尉、郎中令、卫尉等职。
  汉代宿卫长官有四个层次。自外面言,中尉(武帝太初年间曾更名为执金吾)负责京城治安,相当于首都卫戌司令。皇宫内分两部分,深宫是皇帝及嫔妃的生活居住区,称省,宫内省外部分是皇帝的办公机关所在地。宫内省外有许多宫殿,进了皇宫, 宫殿大门之外的部分由卫尉负责其保卫工作,宫殿大门之内的部分由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曾更名为光禄勋)负责其保卫工作。省内,俗称大内,由宦官负责其保卫工作,宦官由少府卿管理。中尉、郎中令、卫尉、少府皆是九卿之一,属宰相之下最高一层的官员。
  西汉有两宫,分别称作长乐宫和未央宫,皆建于汉高祖初年。西汉文帝以前皇帝在两宫交互居住,自文帝开始,皇帝住未央宫,太后住长乐宫。李广所任郎中令、卫尉、未央卫尉等职,皆属皇帝身边的警卫长官,可见异常受信任。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破击匈奴的国策,派卫青、霍去病三次率大军击匈奴,皆大败匈奴,使匈奴主力退出了河套地区,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西汉在匈奴原居住地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这三次破击匈奴的大战,李广皆作为一军之将参与。元朔二年(前127),卫青、霍去病在河套之南战匈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竟生擒李①《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①②③④《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于,自请“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①。汉武帝对李陵大加鼓励,于是李陵率步卒五千人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今内蒙古境内戈壁阿尔泰山脉中段),与三万匈奴兵相遇,被围困在山谷中。李陵布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千弩俱发,应弦而倒”②。使匈奴退回山上,李陵追击,杀数千人,使匈奴单于大惊,又召集万余骑进攻李陵, 李陵边战边南行,一日数十合,杀敌二千多,率兵英勇奋战而不胆怯,单于误以为这是汉朝精兵,想使用诱兵之计,故意引其南行,以伏兵击之。单于正策划退兵时,李陵的军侯管敢被俘,竟讲岀了李陵射矢将尽孤立无援的实情,于是匈奴兵又围困了李陵, 这时的李陵军队只有三千伤残之兵,弓矢放尽,便以垒石为武器,奋战不已。匈奴单于疾呼李陵投降,军吏中也有人劝李陵不要自杀,先当俘虏,再寻找报效祖国的机会。李陵不听劝降之说, 奋勇突围,力尽被俘。消息传至汉朝廷,汉武帝对李陵未尽忠非常生气,司马迁为李陵讲情,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惹怒了汉武帝, 将司马迁处以宫刑。汉武帝晚年,感到对李陵的处理不甚得当, 派公孙敖到匈奴迎接李陵返回。这时,有一位叫李绪的人,原是西汉的都尉,投降匈奴后训练胡兵,公孙敖误听,将李绪当成李陵,回朝廷后说李陵在训练匈奴兵,汉武帝轻信其言,将李陵全家在汉者一律处斩。李陵在匈奴,早就盼望有一天能归汉,得讯后既失望又忿恨,遂放弃归汉之志。匈奴单于感到李陵是个人才,将其女嫁给李陵并予以重用。武帝去世,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二人素与李陵为友,便派遣李陵的挚友任立政等三人到匈奴招回李陵,李陵怕回汉朝再受辱,辞却了任立政之邀,在匈奴定居,至元平元年(前74)病死为止。

附注

①《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①②③④《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①②③④⑤⑥ 《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①② 《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