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82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黄氏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黄氏 氏谱 族谱 起源

内容

江夏黄黄姓的远祖即少昊,又称为皞、皓、灝、青阳、金天氏、 云阳氏,或称朱宣,相传为己姓名挚。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能继太皞之德,故称少昊或小昊,然其历史身份有二说。
  一说,少昊金天氏为九夷之一的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即以山东泰山为中心的东方地带,其图腾崇拜为黄鸟(凤鸟)。以后部落向山西、河南播迁。少昊传脩,脩传昧,昧传台骀。台治于山西汾川(汾水流域)建国,系沈、姒、蓐、黄四姓之一的黄,于春秋时期为晋所灭。今山西霍县东南犹有黄城,是为黄国故迹。另一支少昊之后的伯益,佐舜为虞官,赐姓为嬴, 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封于费,故又称大费。其封地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即江、黄的黄国,为齐、楚二强的缓冲国, 后为楚所灭。这二支黄姓之国被晋、楚灭后,子孙四处流播, 大部散居江、淮之地。
  另一说,也主张黄姓远祖为少昊金天氏,由其后裔伯益、 台骀分别于山西汾川和河南光州立国,后被晋、楚所灭,与前说大体一致。所不同者,即认为原有的华夏族源与东夷族源, 早已融为一体。据《淮南子•天文训》、《吕氏春秋•秋纪》、 《礼记•月令》、《白虎通•五行》所记的五帝,均列有少昊金天氏。《左传•昭公十七年•杜预注》、《汉书•律历志》、《风俗通》、《帝王世纪》、《通鉴外纪》,以及唐宋史家,均谓少昊金天氏系黄帝之子,也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所以追溯其源正是同出于黄帝的姬姓。
  黄氏子孙以国为姓,散居之后,各有发展。如敦煌遗书姓氏残卷、《贞观氏族志》、《太平寰宇记》均记黄氏郡望有濮州濮阳郡,婺州东阳郡,括州松阳郡,泉州南安郡,鄂州江夏郡,处州缙云郡等。明代宋廉诸暨孝义谱序亦说:“黄氏之望, 非止江夏而已,若栎阳、若安定、房陵,若汉东、上谷、谯郡,如此之类多至四十余房。”然武昌之地汉置江夏郡治于此, 而楚相春申君黄歇的后裔多居江夏。
  居于江夏郡德安府安陆县的黄姓,更有东汉时大孝子,官拜尚书令,历经章帝、和帝、殇帝、安帝四朝元老的黄香。其子黄琼也历仕四朝,官至太尉(丞相)、邟乡侯。黄琼之孙黄琬,历官桓、灵、献三朝,官至司徒、阳泉乡侯。其家族世出名门,博学有德,立朝忠诚,不避权贵,持正不阿,高风亮节。在黄姓历史上,黄香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族裔最旺。黄香一支的宗祠曰“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所以自宋代之始,全国大多黄氏族望,逐渐认同以“江夏”为黄姓的总郡望。
  泉州紫云黄紫云五安黄氏始祖守恭公,字国材,号一翁,生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卒于唐太极元年(712年)。远祖黄元方,光州固始人,于晋元帝时与七姓入闽,卜居侯官(今福州)黄巷,以道学倡闽。其十二世(一说十一世)孙黄崖于隋代由侯官迁南安,居丰州东南郊(今泉州鲤城区西街),生守恭、守美。守恭公少习诗书,博通经史,馨蜚士林,史称郡儒。他勤于营拓,家道殷实,为人倜傥尚义,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咸称长者。
  守恭公于州东之地(今泉州城西一带),广植蚕桑,辟桑园七里,田庄三十六,纺绸织绢,开泉郡丝绸织纫之先河。因感桑莲之瑞,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毅然舍全部园宅,委匡护大师建寺。建寺之时,常有紫云盖顶,因名寺殿曰紫云。 泉州紫云黄氏堂号也因此而得名,共尊守恭公为其始祖。寺原名曰莲花道场,自垂拱二年(686年)至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四易寺名,即今开元寺也。寺僧感公之大德,建檀樾祠奉祀之。旧祠在法堂之西,与伽蓝祠相望。至明建文元年 (1399年),僧正映改建于法堂东。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紫云五安黄氏同安房檀樾裔,陕西参政黄文炳,会同知府程朝京驱尽侵占开元寺的地霸、硝户,并率族人重修檀樾祠。清、 民之时,黄氏族人多次重修,是为紫云五安黄氏祖庭。
  守恭公娶妻李氏、司马氏。李氏生四子,曰经、纪、纲、 纶,司马氏生一子曰纬。守恭公舍桑园田宅建寺,将五子分遣五方。匡护大师偈曰:“佛家香火年年在,黄氏子孙代代兴。” 他又交付纲公(安溪房)锦囊曰:“兴起紫云新雨露,徘徊参岭旧山川。”五子奉父命奔向四方,匡护大师破钹为五,诸子各分一块为纪念之物。长子黄经出居县北芦里(今南安罗东埔头村); 次子黄纪出居县东黄田(今惠安张坂锦田);三子黄纲出居县西葛磐(今安溪城厢);四子黄纶出居县南坑柄(今厦门同安新圩金柄村);五子黄纬随司马氏妈居漳浦南诏(今诏安)。宋称“五安黄”即源于此,守恭公5子19孙,经1300多年的衍传,有数百万人广播于全国各地、东南亚和五大洲。仅台湾就有黄氏150万人口。
  唐太极元年(712年),黄守恭公仙逝,享年84岁。由匡护择地葬于泉州市西门外白塔后之原(今丰泽区招峰村),墓丘四周丛生蔷薇花(金英花),俗称“刺仔墓”。
  1300多年来,泉州紫云五安黄氏受祖泽之余荫,科甲蝉联,冠盖相望,为东南之望族。据不完全统计,历代高中文武进士 253名。明、清文武举人409名。其中文状元有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黄仁颖,武状元为宋淳熙十四年(1187 年)黄褒然和清光绪六年(1880年)同科文武状元黄思永、 黄培松等。
  泉州金墩黄金墩黄氏源自莆田,其远祖黄元方。泉州紫云五安黄氏也是其后裔。据传元方公第十二世孙黄岸(705〜785年),迁居兴化涵头欢院,或曰沿福州黄巷名,即为莆田黄氏的始迁祖。 谱记黄岸于唐玄宗时参加选官,录居史馆,迁徐州牧,擢桂林刺史,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开国公”,谥“忠义”。莆田谱载岸公之弟崖公入迁泉州,为守恭之父。(注:岸公生于705年, 而守恭公生于629年,伯父迟生侄儿70多年,恐谱所记有误。)黄岸生三子,曰瑶、曰典、曰乐。黄瑶之第三子黄华分居前黄,第五子黄莫分居后黄。黄华第二子黄〓由涵头黄巷移居莆城东峻,号东里黄。约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黄岸五世孙,黄〓迁居兴化府跫溪,为跫溪之祖。南宋孝宗年间,黄岸十四世孙黄府迁居于金墩,所谓金墩黄氏由此得名也。黄府三世孙黄松,字本茂,行曰千一,生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于元代由兴化金墩迁居泉郡,即为泉州金墩派之始祖。
  又过二世,有黄良辅的第二子黄元裕,字昌实,号雪轩, 于明洪武年间,由郡城徙居安海拱北坊,是为上金之祖。黄良辅的第四子黄元嗣,字昌善,号云轩,于明洪武年间由郡城迁居安海永安庄,即为下金之祖。在安海衍传16世的黄君瑞, 笃斋之子,于嘉庆年间由安海迁至泉州城内灵慈宫边,故又有泉州灵慈黄氏之称。
  开派安海上下金的黄元裕和黄元嗣尚有长兄黄元寿,因从军云南未传。另有兄弟黄元修,字昌德,迁居惠安圭峰。据传,元代又有黄权,字本经,号天麟,入迁于晋江潘湖,但谱牒并没有黄权入迁晋江的记录。
  入迁安海的金墩黄氏,明、清之际人文蔚起。安海金墩黄氏明代有文进士1名,武进士3名;清代有文进士1名,武进士3名。其中比较突出人物有黄汝良(1551〜1646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国子监司业、少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他为官廉洁,主张轻赋惩贪,整饬吏治,痛恨魏忠贤把持朝政。著有 《河干集》、《野记朦搜》、《东宫大学讲章》、《历朝奏疏》、《明皇乐律志》、《山居联句》等。
  泉州燕山黄南安丰州燕山黄氏之祖姓答喇名真。据其谱所载,答喇真生于宋淳祐六年(1246年),卒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他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登进士。翌年出任南安县尉,迁泉州路库大使,后迁漳州路龙溪县令,调兴化路的仙游县令,又改南安县达鲁花赤(掌监督暨印信),最后升任福州路海口总场官,钦赐总宪兵使。墓在丰州狮子山南麓。
  答喇真以官为家,卜居南安丰州,生十子。长曰沙裕,疡无传;次曰沙的,传五世止;三曰海达儿,传塔兜等处;四曰安童,发配北方;五曰武贤,传社坛、董埔等处;六曰赛哥, 传八尺派;七曰荣显,分居上峰;八曰漳童,传丰州邑内;九曰富童,传三世止;十曰贵童,传东田前街等处。在明朝推翻元朝统治过程中,排斥蒙古人和色目人的统治者,答喇真的子孙受到牵连。如四子安童及其后裔被发配蓟门;六子赛哥,被发配德化屯田;八子漳童为明军所杀,其子孙发配云南楚雄充军。答喇真子弟被禁不能参加科考。
  据谱载,答喇真祖为燕人,姓黄,燕被元征服后,沿夷姓答喇。另有谱载,其祖为紫云黄氏分派于涂岭之后,因早年往北方,入蒙古籍,明初再复姓为黄。另一说,明政权于洪武初对元朝的蒙古人、色目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为了生存,答喇一姓改姓黄,为纪念他们是自燕地而来者,故其堂号曰“燕山”。因之,“燕山”黄氏有源于复姓和易姓二种意见,至今尚未定论。
  燕山黄氏祠堂在今南安丰州顶街,系始建于明正统二年 (1437年)。祠之北壁尚存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立的“黄氏始祖祠堂记”。燕山黄氏一族,自明、清以来,科第联芳, 人文蔚起。据统计进士有答刺真、黄天赐、黄天爵、黄澄、黄河清、黄养蒙等30余人。
  泉州檗谷黄泉州檗谷黄系黄岸公派下。岸公传檗谷派、三黄各派、南雄珠玑派(罔州派)。檗谷开基始祖乃龙公。按族谱载,开族始祖讳瑀,宋绍兴年间进士,永春令,有善政闻于世,后擢侍御史,娶晋江仁和里邱氏为继室,生子一曰龙。
  龙,举进士,龙溪令后辞官从母归仁和里,号檗谷逸叟, 娶南浔施氏,生子三.曰:仙锡、仙举、仙逸。仙锡公分支英林后坑,后再移居湖头村。仙举公守祖业,居檗谷。仙逸公别籍南漳北溪头观音山,生子二,曰:念楚、子田,念楚公定居南漳北溪头;子田公支分晋江永坑村,成为檗湖永三乡黄。
  檗谷黄子孙繁衍,枝繁叶茂,清朝,多有移居台湾者。今台湾新化黄氏子孙多系出于檗谷黄派下。
  檗谷派,因开族太祖龙公,任龙溪令,因此以“龙溪传芳”作为本支堂号。
  泉州文山黄泉州文山黄氏来自何处?经文山黄氏族人多方考证,达成共识,其家族源于江夏,来自莆阳东黄,为东黄始祖黄滔之后裔。《莆阳黄氏分派别居纪略》记载,东里黄迁泉州有四支系, 即余庆公、绍公、伯英公、举公。
  文山铺系明代泉州城内一铺份,今鲤城区通政巷、会通巷一带。宋末元初,莆阳处士黄天麟来泉居于文山铺仕曹巷(今会通巷)。九世祖黄凤翔出生于此,开创了 “泉州文山黄氏” 一派,故名“文山黄”。文山黄氏皆以黄天麟为入泉始祖,而黄凤翔为本宗开族祖。
  族谱记载:“二世黄凤,仕元,为蒙古学教授;五世黄应,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任浙江永嘉龙游知县。传至九世黄凤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经魁,隆庆二年(1568年)榜眼。“泉中科第不乏,明及第自凤翔起”。
  黄凤翔,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黄凤翔及第后,初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参与编修《明世宗实录》,后调升修撰,纂修会典,主持过会试。万历十二年(1584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十六年(1588年)任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礼部尚书。不久,以母年迈,上书辞退。
  黄凤翔在官13年,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家乡泉州度过。他在南街(今泉州中山中路)购地三亩,构屋五楹,作藏书和居室,不设楼台水榭。在这里他主编了《泉州府志》(万历版)。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黄凤翔病逝于家中,朝廷赐祭葬。 天启初赐谥文简。
  黄氏自凤翔起,世代簪缨不替,以一门四代一榜眼、八进士、十九举人,冠著泉郡,成为泉郡望族。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天柱
责任者
黄呈江
责任者
黄克刚
责任者
黄克雄
责任者
黄克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