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80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赵氏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赵氏 氏谱 族谱

内容

夹马异香泉州赵姓是宋朝入福建泉州的一支皇族。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河南洛阳夹马营里一家生下个香孩儿。据说孩子出生时,赤光绕空,并有一股异香围绕小孩,一夜也不散去,所以就叫香孩儿,这个香孩儿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这一支,便以“夹马异香”作为传芳。
  宋太祖于公元960年建立宋朝,但是追根溯源,赵氏传至太祖已是第五代了,一世祖为僖祖(赵眺),唐朝进士;二世祖为顺祖(赵珽),官兼御史中丞;三世祖为翼祖(赵敬)做过三州刺史;四世祖即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是个武将,骁勇善战,先在后唐做官,事后周世宗到处征战。赵弘殷祖籍是河北涿州,又一说是涿州天水郡。
  一担两天子在宋朝立国之前的五代时期,兵荒马乱。为了逃避离乱, 赵弘殷挑了匡胤和匡义两个孩子逃难,路过华山一座桥叫观桥,对面走过一个道士打扮、道行颇高、纶巾锦带的人,他就是著名华山隐士陈搏,外号希夷先生。他指着赵弘殷挑的两个孩子说:“一担两天子”,这就是后来相继成为皇帝的宋太祖和宋太宗。
  原来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生有三个孩子即长曹王(匡济), 次太祖(匡胤),三太宗(匡义),以后耿氏又生两个孩子即四魏王(匡美),五岐王(匡赞)。老大、老五早夭亡,所以就只有三个兄弟,赵氏皇族也按太祖、太宗、魏王划分为三大派。
  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在赵氏皇族内部,太祖亲写御书,为三派“玉牒”各立十四字,以为排辈之分。
  太祖派十四字为:德惟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太宗派十四字为:元允崇仲士不善汝宗必良友季同。魏王派十四字为: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鉴于历史上有的朝代如春秋战国子孙互相攻战如仇敌,太祖立下遗训:“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缌麻是丧事一种礼仪规定,康熙字典解释“缌”为细麻布,其意为赵族子孙要紧密团结一致。
  北宋太宗派,南宋太祖派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宋太祖所愿望的那样,太宗即位不久,南征南越北讨北汉,太祖子德昭跟随太宗从征太原,和辽开战,吃了一场败仗,太宗正在气中对德昭言带怒气,抢白了几句,德昭想不开竟然自刎身亡,其弟德芳闻兄自刎,闷闷不乐,又体弱多病,继德昭死后一年也亡故。太宗对其弟魏王匡美也存私心,再加上大臣的挑拨,对匡美一贬再贬,先免去开封府尹,又贬到房州,匡美忧郁成病,临终嘱其子女:“我生宋室,富贵极矣,大位自有天命在焉,安敢过望,最恨者赵普,无辜间我骨肉之恩也,汝兄弟宜相友爱,无违我命。”宋朝总共十八个皇帝,北宋除太祖外,加高宗九个皇帝,都是太宗一派的。太祖加南宋也是九个皇帝,都是太祖一派的。所以说北宋是太宗派,南宋是太祖派。
  南渡入泉金兵入寇,汴京失陷,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这就是 “靖康之耻”。宋高宗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形成南宋偏安局面。宋室南渡,把管理皇族的南外宗正司,从河南归德迁到江苏镇江,以后再迁入泉州,设置在今泉州市内旧馆驿。为了免受金朝统治,大批皇族、士大夫、僧侣、商人、地主、农户、工匠、手工业者,纷纷迁入泉州。由于政治、经济中心从过去北方移至南方沿海一带,江苏、浙江(宋时称浙江东路, 浙江西路)福建、广东、广西商品经济发达起来,再加上对外通商,甚是繁荣。泉州也因此而繁荣发达。
  太祖德昭第五代孙赵子鏐、赵子侁在南宋绍兴间随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所以说泉州有赵姓是由子鏐和子侁开始的,就是太祖燕王德昭派。这二人从此在泉州繁衍后代,因为是皇族,故南外宗简称南外天源,又因为是绍兴间迁入,所以也冠以“绍”字第几代,南渡时宋宗室349人,至嘉泰间已发展到 1820多人了。
  蒲寿庚血洗南外宗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临安陷落,福州也相继失守。宋端宗和帝昺由张世杰等陪同航海至泉州,南外宗赵氏准备迎接, 此时张世杰已觉察蒲寿庚不可靠,所以没入泉州城,匆匆又入海到广东潮州。这年年底,蒲寿庚和其兄蒲寿晟及泉州知州田子真公开投元,第二年七月,张世杰回军讨蒲寿庚,南外宗得到这个消息召集一万多人准备策应,迎接张世杰军队,蒲寿庚假借要议论守泉州城事,放请帖请南外宗室,密藏兵器,屠杀南外宗室三千余人,制造了一起大血案,叛臣蒲寿庚杀尽赵氏男丁,强占宅第,霸占田园。挖掘坟墓,抢夺宝器。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之秋,泉州赵氏遭到一场大劫难。这时皇族“或罹兵革,或窜姓名,或弃谱牒或投遗像于水火,生且存者,所真字号,亦或弃之不敢用,惧祸也”。这就是为什么赵氏改姓为黄、 吴、辜……逃到深山老林,灾难深重的原因。太祖派在泉州幸存有者“四由”,即赵子鏐后裔赵由、赵由腾、赵子佚之后赵由馥和赵由钝。
  犀牛望月元朝灭亡,明朝兴,赵氏迎来了中兴时期。在明朝成化年间,出了一些著名人物,如赵琏(惟),字德用,号古愚,成化元年(1465)年中解元,后为广东奉敕提督学政,在广东、 泉州一带很有名望,重礼教,精吏治,著有《四书管见》、《礼经解疑纲目便览》、《宋史集要》诸书,他还和赵惟宪(号朽叟),一起修谱牒,蓋祠堂,是南外宗一代名人。
  在泉州西街甲第巷,原文锦铺境内,有一块地,其形如牛,四肢粗大,鼻上还长有角,称为犀牛,每当月亮从东边升起,就照耀在这犀牛身上,这就是犀牛望月,赵氏祠堂就建在这块宝地上,有宋大宗祠记称:“世人元魁踵起,井霞光照耀人耳目,人称为神仙点,地得犀牛望月之精,故锺特盛。” 文中井霞即太祖派井霞房,以井霞为传。从宋绍兴起,赵氏子孙中进士达130余人,其中任泉州知府6人,泉州市舶司 7人。
  乡贤名宦明、清时代,赵氏还出不少文韬武略之才,有跟随明太祖的武将赵古礼,因随太祖开国有功,自南京寿州分封为泉州永宁卫千户侯,其子孙九代十一人都沿封世袭,盛极一时。
  著名军事学家赵本学(原名赵世郁,字本学)是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的老师,其所著《赵注孙子兵法》,是一本闻名于海内外的兵书,其特点“字句有解” “解有引类”,它成为一部理论完备、自具特色的兵书。除赵本学外,还有任过云南姚安知府的赵恒(字特峰),《泉州府志》,清《四库全书》都有他的记载,著有《春秋疑录十六卷》、《庄子涉笔》、《史记涉笔》 等书。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世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