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794
颗粒名称: 欧阳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欧阳氏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欧阳氏 氏谱 族谱

内容

欧阳本姒氏,夏禹苗裔少康之庶子无馀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奉禹祀,建立越国。至战国初,越王勾践第三子蹄食采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改馀山之阳,封欧阳亭侯,遂以欧阳为姓,蹄乃欧阳得姓之始祖。
  秦末汉初,在瓯越之欧阳扶助汉灭秦有功,受封为东越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汉代,其后裔某官涿郡(今河北涿县)太守。分两支:一居青州千乘(今山东高清),子犯罪伏诛,孙夭无后嗣;一居冀州渤海(今河北东南、山东西北), 后裔繁衍。至晋,渤海派裔欧阳建,字坚石,官渤海太守,族多名扬,谚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欧阳氏族人始称“渤海衍派”,欧阳建为渤海派开基祖。其子欧阳质携族迁居长沙, 成为两湖欧阳氏开基祖。至隋,欧阳纪(一作纥)官拜广州刺史,封渤海郡公。唐初,欧阳询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封渤海郡开国公。第三子欧阳通徙居江西鄱阳(今波阳),官司礼卿纳言,袭封渤海郡开国子。因反对武则天废中宗,请求立李旦为嗣君被杀害,后平反昭雪,被奉为赣、闽、越、粤欧阳氏开基祖。
  唐中叶,欧阳通第三子欧阳昌偕妻范氏由赣入闽,任泉州刺史,先后住居晋江潘湖、南安高盖山(今诗山)、泉州郡城西郊龙首山常泰里(今泉州市区西隅龙头山与甲第巷之间。一说先居南安高盖山,后居晋江潘湖)。欧阳昌有四个儿子(族谱只说三个),其中以第三子欧阳詹最优异突出。欧阳詹(约756〜800年)字行周,是中唐著名诗人。为改变当时泉人不愿北上中原参加科举考试与仕宦之现状,在名宦福建观察使常衮和泉州刺史薛播、席相等人奖掖下,与内兄林藻、林蕴“结志攻文”。唐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与贾棱、韩愈等文人参加贤相陆贽主持的进士殿试,跃登甲第第二名。欧阳詹成为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欧阳詹后任国子监四门助教,积极荐举人才。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力倡重视内容反映现实之“古文运动”。欧阳詹之举动“大光州闾,鼓动郡彦”,泉士奋学上进,参加科举仕宦,促进闽泉文教发展。族人对他无限敬仰,以其甲第为无上光荣,尊他为泉州渤海派欧阳氏开基祖,号称“甲第传芳”。故居常泰里改称甲第巷,高盖山改称诗山。
  欧阳詹有三子:长欧阳价居郡城常泰里(一说居住南安诗山),后裔繁衍传况,族谱无载,不详;次欧阳萌,迁居莆田锦屏山下,祭扫欧阳詹坟,属莆田派系。三欧阳秬,繁衍后裔甚是兴旺。
  住居晋江潘湖欧阳秬后裔传到明初欧阳仪时,因洪武二年 (1369年)发生“黑蜂之乱”,七子散居七方:欧阳锦园迁居同安乌屿,漳州塔潭、南靖、漳浦等地。欧阳隆安迁居晋江南门外塘边、三欧以及漳州东山。欧阳应期迁居南安东田。欧阳迁江迁居晋江南门外蚶江(今属石狮)。欧阳开泉迁居晋江西北欧厝、九万(今属丰泽区)。欧阳三泉迁居晋江西门外白永营(今属鲤城区)、新门外浮桥(今属鲤城区)。欧阳汝禄迁居龙溪(今漳州茎城区)征头、江东。欧阳万一迁居同安鼎美。
  明正统间,欧阳德安迁居安溪尚卿,娶妻黄氏,久不诞育,因信傍姓易育之说,拜廖氏祖墓,隔年生男;另一说娶妻廖氏,入赘为婿,久不诞育,拜岳父墓,隔年生男,姓廖名墓生,其派族是为欧阳廖氏。后又衍传到惠安廖厝和泉州北门街。
  泉州各派欧阳氏、欧阳廖氏后裔繁衍,瓜瓞连绵,名人英才,世代辈出。最著名者,除开基祖欧阳詹外,还有明嘉靖间南安东田人欧阳深,字德深,号东田官泉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四十一年(1652年),主动奉命率军参加支援平定兴化(今莆田)平海卫倭寇,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受谥昭勇将军,祭祀“忠节祠”。
  泉州各派欧阳氏、欧阳廖氏堂号,大多以“渤海衍派”、 “甲第传芳”为堂号,也有以泉州祖籍地及其分支开基祖的品德家风自命堂号的。
  为了维系宗族血缘关系,做到尊长爱幼睦族,明嘉靖间, 南安东田欧阳德深编岀二十字字辈,以其名欧阳德深为始, 即:“德甫憨尔锡,卿士公侯伯,世兆锺彦良,可为宗中翼。” 新中国成立后,惠安廖厝欧阳廖文友续编二十字,即:“继祖宣仁孝,沐天福寿益,富贵荣华夏,万方仰惠泽。”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