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流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761
颗粒名称: 渊源流考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连氏的源头与入闽的历史有关于连氏源头的说法的概括。
关键词: 连氏 族谱 渊源 氏谱

内容

渊源流考连姓在中国姓氏的小姓,人数虽少,却是个古老的氏族。
  连姓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帝之时的远古。连氏的源头说法至少有三支。《姓氏考略》曰:“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后。”陆终乃是吴回之子,吴回又是颛顼帝高阳氏的曾孙。据台湾学者郑喜夫考证:惠连“应系(陆终)六子季连之误”。 因季连于春秋时曾为楚国连尹,遂以官名中连字为姓。《汉书》 云:“鲜卑族有连氏。”其乃帝高辛氏少子之后。高阳氏、高辛氏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嫡传裔孙。另《魏书•官氏志》有“是连,太连氏皆改连氏”的记载,《湖广志》有云:“又后魏定连氏改姓连。”德化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编修的《甲头连氏族谱》 云:“吾连氏者,乃高阳氏之后也。夏时曰恭父者,事夏后有功,封于连城,遂以地为姓。”历夏商至周庄王时,有连称者事齐襄公为大夫,其从妹且在公宫,连称徙居上党,后裔繁衍,遂为上党著姓。
  据《左传》、《史记》等正史和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明《万姓统谱》、明《姓氏博考》等记载:“连姓,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之后也。葵丘著迹,上党开宗。”连称,春秋齐大夫, 本姓姜,系鲁周公直裔。因有功于齐,得姬庄王赐姓连,后任正卿丞相。妣姬氏,生一子名挚公,在葵丘(今山东临淄)著迹。其后裔在太行上党(今山西长治)北浊漳河上流阳泽河村开宗。综上,连姓主要由来有三:上古惠连(或季连)之后; 春秋时楚国恭父(连城王)之后;春秋齐大夫连称之后。以上三说基本上与我国姓氏形成、演变的史实相符。唯连称之后一说既见正史又有其人,而且多处连氏族谱奉其为大始祖,因而是比较可取的。故中华连姓族人以“上党”为堂号、灯号。
  连氏的入闽始祖连愷,字广志,连总(字会川,河南固始人,唐乾符年间,明经擢第,官至大理评事,赠金紫大夫,仓库部员外郎)次子,母伊氏。唐中和间连愷以明经(进士)擢第为(江苏)常州尉。广明元年(880年)再任(河南)叶州通议大夫。时逢唐朝末期,政治腐败,生产凋敝,民不聊生, 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山东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席卷中原, 引起北方动荡。河南光州固始县佐吏王潮和两个弟弟王审那、 王审知奉母徐氏自家乡加入由屠户王绪率领的义军渡江南下, 进入福建。后王绪不得人心,群拥王潮为帅。王潮死后,众人公推王审知掌印。后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并被朝廷封为闽王。因王审知执政有方,政局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学士相率纷纷入闽。连愷也弃官奉双亲入闽避乱,受到王审知优礼相待,后定居于福州府闽县。
  自连愷始,一直传到第九世连治,字国宾,号素庵,生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配孔氏。因其少习韬略,后入郡庠掌试滥觞,累科不第。隆兴间辽乱,招贤御侮,连治弃文就武, 征讨有功,封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再升任吉侯。孝宗朝加封右丞相护国大将军,孔氏封镇南夫人。因佞臣扰乱朝纲,三疏不听,遂退隐回闽,迁入兴化仙游云顶山北面择宅居住,并以姓为地名,称“连坂”。连治传一子名应祖,字公传,号对庵。生于宋绍兴二十年 (1150年),因父弃官同入仙邑不仕,配赵氏,生三男:长男连钺;次男连钊;三男连锡。连治迁居前连村。
  连治长孙连钺及其子谦嗣承仙游前连凤阿祖祠(称阿头)。 次孙连钊于宋嘉泰卜居惠安曾店尾(后称坝头)。三孙连锡到德化甲头(现为格头)开居。阿头、坝头、甲头合称“三头凤”,形成三凤鼎立之势。三地连氏皆以“凤阿”为灯号,自称“凤阿连”。每年“九九”登高日,仙游、惠安(含今泉港区)、德化三邑子孙集于连坂治公墓前同祭扫。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