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族人第五次大迁徙的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701
颗粒名称: 卢氏族人第五次大迁徙的概况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卢氏族源第五次大迁徙的迁徙分布,迁徙的原因,过程,分布地区的概括。
关键词: 卢氏 迁徙 分布 仕途

内容

第五次大迁徙:随仕途迁徙。
  1-卢氏进入福建,有记载最早是在唐初。唐总章二年 (669年),校尉卢镇(字如金)及儿子营将卢伯道奉命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的部队自河南人闽平定“蛮獠啸乱”,是同行的光州固始籍“五十八家军校”之一。卢如金在陈元光战死之后,率部击退敌军并斩其首领,随后亲自管辖地方政务,对漳州的早期开发和治理作出了贡献,被称为“开漳卢”、入闽卢氏始祖。卢如金曾孙卢武辉开基漳州墨溪(今天宝镇卢桥头村),后来向周围繁衍。现在,平和县卢氏约1.6万人,漳浦县约1万人,长泰县约2000人,南靖县约8000人,龙海市约 3600人,漳州市芗城区约2. 3万人,石狮市永宁镇以沙美村为主约3600人,漳平市霭平山约1000人,云霄县马铺约 1200人。德化县开基始祖卢通在南宋时,自漳州迁入戴云山上涌卢智村,其裔孙再分迁至大田县、永泰县及尤溪县。福州卢氏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卢滨州、卢青州二兄弟从漳州迁入,先是定居在闽侯上街青州村,后再迁至闽江对岸卢滨州村。宋代,卢如金被追封为辅国将军。据《云霄县志》载“考《陈氏家谱》,从陈政入闽者,有卢伯道、戴君胄”等人,“唯卢氏、 许氏有家乘存焉”。保存至今的漳州《范阳卢氏家谱》(古谱) 可能就是载志的卢氏“家乘”。
  2. 唐末僖宗年间,担任御史中丞的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卢邹,他调任到同安,成为同安古庄村开基始祖;其裔孙一支由卢宗友带领,于明代迁往涪州定居。卢邹算是文人仕宦入闽的一支。
  3. 唐广明元年(880年)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起兵, 河南固始县籍军民几千人,跟随王军南下。唐景福二年(893 年)王潮军攻占福州,完成了这次历史性大移民。新编河南 《固始县志》记载,跟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不止十八姓 (因古有“十八姓从王”之说),计有三十四姓之多,此中即有卢姓一支。《福州府志》载平潭小练岛有云:“五代时,卢皓、 林甲自光州从王氏入闽,居此。后世以文显,号小瀛洲。”《平潭县志》载:“卢皓、林甲者,二隐士也。”当宋太祖统一闽地时,两人隐居在福州小练山。日后二姓繁盛,成为福州望族。 《尤溪县志》载:“卢光,闽人,居于闽侯,因避乱由福州迁居尤溪。”王审知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权位而互相残杀,造成闽国大乱。南唐国主李璟趁机派军攻取建、汀、漳、泉诸州,并在延平津(今南平)设置剑州,后来又夺取尤溪将其并入剑州。卢光加入南唐军队,担任尤溪守将。原闽国守将李仁达占据福州,因惧卢光威猛,不敢犯境。后探知尤溪兵调往外地,便发兵偷袭。卢光闻讯,即刻率四个儿子及少量兵卒迎敌,塵战多时,保护乡民逃离险境,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乡民感念其功德,修祠纪念,并奉祀于省垣城隍庙。明初,朝廷追封其为镇闽将军。
  4. 卢琰(900~985年),字文炳,世居河南汴州、玉川, 称为玉川卢氏。高祖卢仝、曾祖卢云,祖父卢妥(官至梁国上卿),父亲卢清。卢琰文武双全,辅佐后周,功勋卓著,后周皇帝封卢琰为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食禄三千七百户,赐紫金绯鱼袋。北宋夺取后周政权后,宋太祖对卢琰赏识有加,恩赐甚隆;建隆三年(962年),封其为越国公。卢琰有八子, 其女卢绵,与后周太子柴熙海成婚,由于后周亡国,柴熙海改姓卢,名卢浚,世人称为女支卢。卢琰八子加上改姓后的女婿合称为浙江省九支卢。九支各有才干,在宋朝皆为士大夫,担任要职。长子卢佳,其裔多在永康、松阳、金华、青田、平阳等县市。二子卢璞,其裔在永康青山口、磐安县。三子女支卢卢浚、繁衍最为繁盛,其裔在仙居、东阳、永康、武义、缙云、浦江、龙游等县市。四子卢递,居永康县丁杭。五子卢衡居永康青山。六子卢勋居永康西山。七子卢敏居仙居县峡阳。 八子卢理居仙居县方山。九子卢伟住在仙居卢东奥,后分居永康县石江(今玉川)。
  5. 卢常嗣(字副阳号廷柱)于元朝至正年间,由山东青州府任广西旁蓬巡检司,落籍于广西藤县奉政乡。
  6. 卢旺是山东青州府博留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云南指挥(正二品),迁入湖南靖州县,其裔连续十代,在明代授将军任官的有67人,在卢氏历史上十分辉煌。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