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682
颗粒名称: 总序
页数: 3

内容

总序施永康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积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祖国各地独特的民风习俗,绚丽多姿, 异彩纷呈,令人为之迷醉。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先民—— “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 的故地习俗;有千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来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有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汇聚十洲人,他们又带来了海外各地的异俗;还有泉州人漂洋过海, 深入“绝域之区”,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而带回来的殊俗。这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岁月的冲淘而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为源,又荟萃各地民俗文化为流的多元的独特的泉州民俗文化。走进泉州,便会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风俗淳, 人情美;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慷慨好施,好像走进一个温馨的天地。这里有古称佛国的寺院,有游子魂牵梦绕的家庙、宗祠,有融贯古今中西的独特民居,有蕴含中古音甜美而生动的地方语言,有多姿多彩的戏曲艺术,有妙趣横生的俗语故事,有诙谐幽默的民间熟语等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检视泉州民俗文化,有其潜在的文化优势,但也有受忽视而失落的隐忧。因此,泉州市专门成立一个 “泉州民俗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拟先从一个新的层面追寻、挖掘、整理和研究这些行将消逝或散落在民间各地的文化遗产,然后有计划、有组织地编辑出版一套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泉州民俗文化”丛书。可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巨大的文化工程。
  “泉州民俗文化”丛书,顾名思义,“俗”字当头, 就是以通俗的语言、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俗事进行撰写。 虽然不是“阳春白雪”,不能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但是,“下里巴人”的草屋,俗中之俗,其中也有真善美。寓于其中的褒、贬、善、恶,甚至比其他艺术门类都更加泾渭分明。民俗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的民俗文化,有其广阔的得天独厚的天地。 不仅在本区域内相沿相袭,而且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流播。只要有海水流过的地方,华人、华侨踏过的足迹,几乎都有泉州文化的印痕。特别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大部分人来自闽南,同祖同俗,在密不可分的亲缘、地缘、神缘、 业缘和物缘的“五缘文化”之中,都有血浓于水的关系,形成一个紧密的民俗文化圈。历代传承,互相激扬,与时俱进,延绵不绝。
  水有源,木有本,文化也有根;只有源远才能流长,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民俗文化之根, 是较之其他文化扎在土壤中最深的根。我们应该倍加爱惜,加以保护。
  愿有志于乡土文化的爱好者,多培一抔土,以报答根之情意。
  是所望焉,谨序。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