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663
颗粒名称:
四画
分类号:
K820.8
页数:
19
页码:
8-26
摘要:
本章介绍了福建省厦门市王、云姓海外华侨人物的列传等信息。
关键词:
福建
列传
人物
内容
王友海(1830—1889 年)王友海,1830年出生于新加坡,他的父亲王坤殿是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人(现属龙海县)。王坤殿因家贫到南洋谋生,1837年因病去世,因为留下来的财产不多,其妻又要抚养三男三女,所以生活非常贫困。王友海在幼年就失去了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在 1846年,王友海16岁时为协助家计,便外出谋生,当时在沙捞越与当地人做买卖是有利可图的。王友海便与他的朋友林英茂结伴乘小船到厄尔多拉都,他们经实地考察后认为与该地贸易大有前途,在估计了当地人所需货物的品种与数量后,他们便回到新加坡采办货物,除了一小部分用现金购买外,其他大部分是以信用从各方面赊来的。从新加坡乘小帆船到沙捞越,通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少则三五天,多则7至10天。
王友海初期在沙捞越逗留,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寄住在一位马来小村长家中,每天早上以香蕉下饭,然后划着小舢板沿小河溯源而上,去收集当地人的土产,集中运回新加坡兜售。1846年, 王友海与林英茂组织了 “友海•茂公司”,正式开始了星沙贸易, 因为当时还没有其他人从事这种承销贸易,所以“友海•茂公司”的业务非常鼎盛,他将土产如林木产品、胡椒、沙莪等在新加坡销售,又采购各种具有吸引力的商品如棉织品、铁器、粮食等到沙捞越,在贸易中由于友海正直、诚实和讲究信用,很快便成为商场最出名的人物。1856年,“启章友海公司”开办,1872年改组为“王友海公司”。1877年又组织“新加坡沙捞越轮船公司”。 王友海在发展星沙贸易中成为巨富,被称为开发沙捞越的先驱者。
1872年,王友海与同乡王九河、王沧周,三人各捐资大洋500 元,共1500元,购置位于武吉智马路四英里谦临律的“勃劳恩山地”(Bukit Brown),俗称为“王姓山”共221英亩,无条件献给福建王氏族人作为居住、种植和营葬用地。
王友海晚年居住在新加坡,性格敦厚豪爽,善与人交往而又不易发脾气,常对满座宾友乐谈其早年冒险之事。
1889年6月9日,王友海逝世,享年60岁,葬于荷兰律火车站后面、武吉智马律外面自己的地产中。其遗产沙捞越“王友海公司”与“沙捞越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由其子王长水继承。
王沧周(? —1888 年)王沧周,福建省同安县人。南渡新加坡后创设德昌号,发展船务,并开展与小吕宋岛之间的贸易,经营土产,从而致富,乃与同乡王有海、王九河各以500元(共1500元)合购位于武吉智马路四英里谦福路之太原山(即勃劳恩山),献与福建王氏族人作为建屋、种植、安葬的公地。1866年紫云庙建立时,捐金28元。 1879年恒山亭重修时,捐金220元。1887年崇文阁重修时,捐金 120元。1888年6月4日逝世。王长水(1864—1950 年)王长水,祖籍同安积善里角尾乡(现属龙海县)。1864年出生于古晋,他的父亲是沙捞越著名富商王友海。王长水幼年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18岁时开始在父亲手下做生意,不出5年,王长水便成为古晋商会一名活跃的会员,同时担任了 “新加坡沙捞越轮船公司”董事。这家轮船公司创立于1877年,是沙捞越政府与慕娘公司的联营企业,后因利益冲突,沙捞越政府便将股份让出, 王长水与他的父亲王友海购买了许多股份,到了 1919年,王长水便当选为该公司的董事主席。
1889年王友海去世,王长水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同年,沙捞越第二代拉惹查尔斯•布鲁克,委任王长水为沙捞越华人甲必丹, 令他对沙捞越全州华人负起责任。王长水以甲必丹身份,由新加坡林文庆医生介绍与黄乃裳认识。王长水把黄乃裳介绍给拉惹查尔斯,促成和帮助黄乃裳草拟有关福州人到诗巫周围地区开发的 31项垦约,1901年1月至3月间,第一批福州拓殖先民抵达古晋, 在前往拉让江时,王长水帮助他们解决了临时住宿问题。他还协助黄乃裳寻找交通工具,以便将移民从古晋送到诗巫。
王长水善于进行投资,控制了农业种植、商业和航运及银行的许多企业,他还有许多店铺、胡椒园、甘蜜园和大规模的橡胶园。
1912年,王长水参加福建义学的开学典礼,并捐出相当款项用于慈善事业。
1913年,王长水当选为“华人裁判庭”的第一任庭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惹查尔斯•布鲁克委任王长水为粮食统制委员会委员。
1928年9月,王长水荣获沙捞越“瑞星勋章”,此时,他已经成为沙捞越最高议会和州议会议员。而且他还当选为特设行政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在拉惹查尔斯前往英国度假期间代理沙捞越的政事。
1914年,第三代拉惹维纳•布鲁克颁布沙捞越新宪法,宪法中过分强调沙捞越土著的权利,而对于华人日益增加的要求只字不提,这种状况使王长水感到忧虑,但是,他认为只要在最高议会和州议会中的华人代表努力,就能够保障沙捞越华人的利益。
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日军占领沙捞越期间,王长水及其家族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监禁在古晋的欧洲盟军俘虏。他的儿子王合隆(金矿主、商人兼马主),偷送零件给俘虏们修理一个暗藏的旧收音机。王长水本人则尽量避过卫兵将粮食偷运进俘虏营。 战争结束时,获释的欧洲俘虏特地赠送一个美丽的银杯给王长水, 上面的赞辞颂扬了他的侠义精神,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1947 年英政府颁给王长水一枚“英帝国勋章”,以表彰他对沙捞越建设的贡献以及二战期间冒险帮助盟军俘虏的英勇行为。
王长水一生很好客,常设丰宴招待朋友及政府贵宾。英国前驻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唐纳对于王长水这样描写道:这位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中,我同他的结交颇深,并且很喜欢他,他的头几乎全秃,牙齿连一个也没有。松弛、生皱的皮肤显示羊皮纸般的颜色。他的整个外貌,宛如中国古典绘画里头的一个老官吏,他的脸孔经常流露出万事满足的老年人的沉静表情;但是他的兴趣还是很浓厚,平时很喜欢开玩笑,他的眼睛不时闪烁着幽默感,他的嘴往往张开来,发出一阵阵嘻嘻干笑声。他的心智像青年人一样清晰;他密切注意商业和政治事务的发展, 每次发表意见时总是充满信心和力量,他手下的无数企业仍旧蒙受他的指导之惠,虽然实际的管理已大体交给家族中青年的成员。
1923年至1946年,王长水被沙捞越政府委为拉耶出国时负责执掌国务的特别委员;1946年沙捞越统治权让位于英国后,拉耶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王长水仍被委任为国会议员兼最高议会议员,并曾出任拉耶内阁的部长。1947年获英女皇颁赐帝国勋章, 表彰他在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协助当地政府和为盟军服务的功绩。
1950年10月19日,王长水在古晋逝世,享年87岁。古晋的各阶层、各民族人士成千上万人为他送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古晋大石路其住宅附近的王氏家族墓园中。
王金链(生卒年不详)王金链,福建省同安县西湖塘村人,少时随父务农。20岁南渡新加坡,任小职员。数年后,与兄长共创协隆兴号。孙中山莅新宣传反清革命时,王金链参加同盟会与中华革命军,投身革命事业。曾获孙中山赐颁嘉禾章。1906年,王金链倡议成立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及爱同学校。曾发起创办华侨银行及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晚年独资经营协振兴号。逝世时年七十。王振邦(1881—1947 年)王振邦,原籍南安,清光绪七年(1881年)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南渡新加坡谋生,在当地热心社会活动,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转往印尼泗水,与蒋开远筹建书报社,鼓吹革命,同时与蒋振河等人合资创办合益公司,经营土特产品批发业务。
1911年5月王振邦回到厦门,在万美信局王良添行内设立秘密据点,开展反清革命活动,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厦门的主盟人之一。武昌起义胜利消息传来,王振邦即前往汕头、香港联络同党, 策划厦门起义。11月初返厦时,正值兴泉永道庆蕃、厦防厅王志廉等清政府驻厦官员逃亡,即于11月14日领导厦门光复起义,但是革命党人在推选军政府首领时,派系间的斗争引起内讧,冲突流血。王振邦迅速返回南安避居。后重返厦门悬壶行医。1938年厦门沦陷前,赴香港和菲律宾行医,抗战后期回到南安,1947年 3月逝世,终年66岁。
王经叨(? —1965 年)王经叨,福建省同安县人,18岁南渡新加坡,初在铁巴刹 (即克莱台巴刹)经商。1910年创设德源号于陈桂兰街。其后扩充生意,经营树胶业兼出入口业,并购置胶园,垦植胶树于笨珍。历任新加坡闽王祠总会(即今开闽王氏总会)主席,太原王氏公会名誉会长,新加坡同安会馆董事,第一届、第二届监察委员会主席(1931—1936年);第三届监察委员(1937—1938年);第七届常务委员(1946—1949年)。还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董事。
王斌宗(1885—1945 年)王斌宗,1885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及长南渡新加坡谋生,从事进出口贸易。曾任职于美南公司、华侨银行。1945年创办嘉兴号,经营汇兑业。为新加坡同安会馆发起人、同济医院赞助人之一。曾创立新加坡闽王祠总会(即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前身),将炉主制改为委员制,任筹备委员会主席。1945年11月 22日逝世,终年60岁。
王锦良(生卒年不详)王锦良,福建省同安县人。13岁南渡,先往马来亚毗叻习商, 后回新加坡,任职于陈嘉庚公司。旋自创协德号及协安公司于劳明达街。历任新加坡闽王祠总会(成立于1945年,后称开闽王氏总会)赞助人。王仙水(1898—?)王仙水,1898年出生于同安县衍山崎沟村(现属厦门市郊区),6岁时即随父母南渡马来亚槟城,其父王赓耍在瓜拉古楼经营杂货铺,店号“连盛”。
王仙水在28岁时继承父业,扩大为连盛栈,总行机构设于哥士路73-74号,其弟王仙贞任总行财政,王仙德任总经理。1937 年连盛栈三兄弟开设碾米厂,1939年在太平市开办制冰厂,1950 年在威利斯省答冬埔码头兴建连衡货仓,是槟威大港航运中心的重要仓库,1951年在槟城新街设立连盛栈分行,1958年在瓜拉古楼市建立水仙戏院,1959年在尤汝开创石材加工厂,1960年创办典当铺。此外,三兄弟还投资于瓜拉古楼航运业、树胶种植和椰子种植,以及商店住宅的建筑。
王仙水曾任瓜拉古楼市议会议员9年,古楼市中华阅书报社主席、马华公会古楼分会会长,吉辇中学发起人兼主席,育才学校发起人并连任董事长兼财政,槟城同安金厦公会名誉主席,王氏太原堂信理员。1965年被吡叻苏丹册封为太平局绅(J·P)。 王仙贞历任槟城同安金厦公会外埠委员。
王仙德历任吉辇瓜拉古楼马华青年团顾问,市议会官委议员, 吉辇米较公会主席、财政,槟城同安金厦公会外埠委员。王景成(1898—1963 年)王景成,1898年出生于槟榔屿,祖籍同安角尾白礁乡(现属龙海县)。少时就读于中华学校,毕业后受雇于兴美号。1919年与友人合创振权树胶公司,位于海墘新路,自任董事经理。崭露头角后又创立大同树胶公司,业务发达(战后改组为苏承球有限公司)。30年代兴建大华电影戏院,自任经理,亦任香港华达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来亚槟城的华文报纸《光华日报》创刊于本世纪初,王景成历任该报的董事长。此外,还任东方商行主席,国民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树胶公会发起人兼信理员,丽泽社发起人兼信理员,丽泽、钟灵、槟华、中正等校董事长,中华中学副董事长,菩提、协和、明德、三民、同善、侨南、恒毅等校信理员或名誉主席,槟城南大委员会副主席,槟州马华公会发起人兼副会长等众多社会职务。
抗战胜利后,被选为马来亚华侨国大代表侨务委员。因有功于抗战,荣膺中国政府颁授胜利勋章。荣膺当地最高元首册封A •M • M勋衔和槟州州长册封P•J•K勋衔。
1948年—1950年,任槟州中华总商会第三十届会长。
从30年代至60年代,槟城王景成之名,几乎成为代表工、商、 学、报、体育等项活动的代名词,尤其是华文中小男女学校的发展和维持,王景成有着很大的功绩,声誉遍于马来亚。其主持的丽泽所开办的丽泽学校,是华文模范小学,分校遍槟州各重要市、 镇。丽泽学校从总校到分校,俱设备完善,普及体育训练,学生衣履整齐,步伐矫健。王景成赞助华文学校,不论其政党,也不论其帮派,一概乐捐。在日军南侵时,曾到印尼避难,在中爪哇时曾与陈嘉庚比邻而居。
1963年3月9日,王景成逝世。人们才发现他的住处原来是租用他人的,连办理丧事的费用,也需要变卖他投资在挂牌公司的股票来偿还。治丧期间,亲友们发动成立“王景成教育基金会"以纪念他对华文教育所作的巨大贡献。
王秀南(1904— )王秀南,少名文丙,字秀南,号逸民,1904年出生于同安县大同镇没落世家,年妨时父母双亡,由其祖母扶养,读小学时课外兼卖油条,假期作童工以分祖母之忧。毕业后升入免费的集美师范,节衣缩食,勤工俭学。师范毕业后被附属小学留聘为教务主任,三年后得到补助升入国立中央大学,专攻教育学,1931年王秀南于中大毕业即受江苏教育厅委为教育指导员,兼主编《教育实验》月刊。其后应聘为河南大学教育系讲师兼任开封教育实验区指导员,1933年为奔祖母之丧回乡,被集美母校留任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后任中学兼师范校长。1935年王秀南迁调福建省教育厅督学兼省立福州实验学校校长,以“最少金钱办理最妙教育”为实验目标,并与教育界友人在《南方日报》上创办副刊 《教育之路》。1938年由龙溪中学调任福建师范学校,发动全校师生,实施枪杆、笔杆、锄杆合一教育。此时,他兼任省立福建师专特约副教授。1942年冬,王秀南应聘为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由副教授升任正教授。1945年,国立中山大学疏散迁校岭东,王秀南偕夫人等跋涉月余回到福建,任建阳暨南大学教育系教授,日寇投降后,随暨大迁回上海。 1949年王秀南由沪抵厦, 暂任国立厦门大学教育系教授,同时申请前往印度尼西亚,于6月获准。王秀南在雅加达中华商联会和当地工商文教界领袖人物的支持下,创立印华高级商业学校,附办初级课程,又设立实验中学,同时开办商业补习夜班,学生人数计达千余人之多。王秀南还组织华校教师联合会,被推选为该会理事长,为促进教师间的团结作了许多工作,他还与赵世光牧师及印尼国会议长覃文南等筹备创立华文高等学府,被推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加玛烈大学创办后,设有文、商、神三个学院,终于使当时的印尼在教育事业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印尼排华意识渐趋表面化,王秀南遂转赴新加坡,出任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高级讲师,1956年,任马来亚中华中学校长,1958年移任巴生光华高级中学校长,直至 1965年退休后卜居新加坡,兼任师资训练学院大学文凭班客座教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香港东南亚研究所导师兼文教研究组主任。王秀南从30年代起出版的教育专著有:《实验教育》、 《教育研究经验谈》、《今日的师范学校》、《致战时教育战线的朋友》、《现代教育鸟瞰》、《战后中国国民教育》、《新加坡华文教育演进史》、《马来西亚教育史的探究》、《星马教育泛论》、《教育学科教学法综论》以及《东南亚教育史纲》等,其中《教育学科教学法综论》由台北中华学术院列为“中华大典气王松美(1904—1961 年)王松美,福建省同安县人,1904年出生于家乡。幼年随家南渡新加坡,后前往马六甲经营生果业。数年后,返回新加坡学习驳运。旋从事驳运业,承运出入口货物。日治期间,改装电机船数艘,川行爪哇等埠。战后,驳运复兴,共拥有电船及大驳船40 余艘,被称为“海上驳船业之冠”。曾创办南山船务公司、南山合公司(经营饲料兼出入口生意)、复发公司及信诚公司。历任新加坡闽王祠总会名誉会长、普中殿助善堂财政、糖米商公司董事、建筑公会财政、新加坡同安会馆第九、十届(1953—1956年)、第十三、十四届(1961—1964年)执委委员、1949—1956年任新加坡驳船业公局主席,曾发起创办太原王氏公会。
王竞惠(1910—1980 年)王竞惠,1910年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自幼生长于新加坡。 初入崇正学校,旋转入莱佛士英校,修完九号班。嗣出任市政局建筑检查员,又考获伦敦城市与行会协会高级建筑工程文凭。曾任新加坡市议会工程部职工俱乐部主席。1945年获英国殖民地政府颁赐国家防卫奖章。精于绘画、雕塑。1939年参加马来亚美术展览会,获水彩画首奖。历任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信托人兼英文秘书、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董事兼英文秘书、王氏慈善开闽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文书。1980年9月28日逝世。
王和里(1911 — 1970 年)王和里,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911年出生于新加坡。受华文教育。离校后任职于泉安船务公司,担任船长,航行世界各国。曾服务于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及太原王氏公会等社团。
王邦文(1929— )王邦文,祖籍福建省同安县欧厝村,1929年出生于吉隆坡。毕业于尊孔中小学及美以美英校,195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王邦文就学于马大时,即参加校内的“社会主义俱乐部”,任执行委员及财政。1955年,他加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担任丹绒巴葛区支部秘书。1956年8月任行动党总部专职组织秘书,1957年2月至1959年2月出任“新加坡市议会”副市长。1959 年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全民大选中大获全胜,王邦文当选为直落亚逸区国会议员,并受命内政部长。1963年,被选为人民行动党副秘书长,调任教育部长,同时亦当选为马来西亚国会议员直到 1965年星马分离为止。1968年再度当选为直落亚逸区国会议员, 连任教育部长,1971年任劳工部长兼交通部长,1981年改任环境发展部长。
王邦文自1963年起连任新加坡同安会馆顾问,对会馆各项活动大力支持和推动,他还应聘担任许多社团、学校的名誉主席或顾问。
1990年,王邦文荣膺新加坡总统颁发的尼拉乌达玛一级勋章,以褒奖其对国家、社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
王瑞生(?— )王瑞生,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新店镇珩厝村,14岁时即南渡新加坡谋生。开始在商行任职,潜心习商,后积累了一定的经商经验,以其多年积蓄,于1949年自创“和成咖啡粉厂,厂址位于实笼岗律,经营咖啡制品。由于质量上乘,价格公道,所以“和成"咖啡粉远近驰名。王瑞生善于经商,更使得业务蒸蒸日上,他在民律、裕廊十里市场、德曼花园设立分号,进一步拓展业务。
王瑞生秉性敦厚,待人以诚,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于慈善教育、地方福利均能慷慨输将。历任“甘榜加卜联络所”名誉主席、“人民协会"名誉主席、开闽王氏总会及太原王氏公会名誉主席。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第二十一届副福利股长、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届执行委员,第二十七届候补监察委员。1971-1975年任新加坡怡和轩董事,1977-1981年担任财政,1983年又任董事会董事。王其辉(1914— )王其辉,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914年8月19日出生于马来亚沙捞越古晋市,其祖父王长水、父亲王观兴均为当地甲必丹(华人领袖)。王其辉幼年就读于古晋圣多玛学校,后转到新加坡圣得烈中学,1936年肄业于马来亚沙登农学院,任沙捞越农业部助理员,1941年被任命为中央农业研究站主任。
二次大战后,王其辉辞去政府职务,投身于金融工商界,任绵昌银行有限公司、马加里斯特轮船有限公司、慕娘屋业发展有限公司、热带海洋食物有限公司董事主席。1953年任古晋市议会会员,1955年至1956年任沙捞越州仪会议员,1960年任古晋市议会主席。1966年因商务繁忙而辞去古晋市议会主席之职,后在北波罗州东南部经营海虾捕捞业,获利甚丰。
60年代中期,马来半岛政局大变动。王其辉被选为沙捞越人民联合党主席。人联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及社会主义社会,该党内分为激烈派和温和派。王其辉是温和派首领,但激烈派对其十分尊敬,故能长期坐镇党主席位置。激烈派后来倾向以暴力达到政治目标的做法,因而在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受到政府的镇压,造成在人联党内温和派得势的局面,但人联党虽在古晋市议会中占优势,却在沙捞越州议会中处于反对党地位,与执政的联盟党相对抗。
在1969年沙捞越大选中,联盟党为了保持执行党地位,抛弃原合作伙伴沙华公会,而邀请人联党参加联合政府。在双方协议下,王其辉领导的人联党遂取代了沙华公会在联合政府中的地位。在沙捞越州政府中,人联党副主席扬国斯被委为副首席部长,党主席王其辉被委任为不管部长,1971年初出任工艺研究及地方政府部长。外界认为,王其辉领导下的人联党由一个一度极右倾的反对党成为执政党成员之一,这是他对马来西亚政界的贡献。
1953年,王其辉曾作为沙捞越邦望族代表,参加英女皇二世加冕典礼。1964年曾以马来西亚国会议员身份访问英国,并到美洲考察大选详情。还曾出席联合国亚远经济会议及哥伦坡计划咨询委员会议。曾受封为拿督(DATO)。
王鼎昌(1936— )王鼎昌,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936年1月出生于新加坡,父母都是土生华人。王鼎昌的父亲王竞惠曾是政府建筑部门的公务员,也是一位业余画家和雕塑家,受其父影响,王鼎昌自幼喜欢画炭笔画和水彩画,热爱文化艺术。王鼎昌少年时期正值日寇侵占新加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艰苦,他曾摆摊卖鱼、出售自制纸手工艺品,以赚钱补贴家用。战后王鼎昌就读于华侨中学,1955 年毕业后即留学澳洲,1961年考获雅特莱大学建筑绘测学学位。 他回国服务了 4年,获奖学金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城市规划学。 1967年考获市政学硕士学位,即任职于新加坡设计局,嗣后调任国家及城市计划局,负责推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特别基金)下的一项城市重建和发展方案,协助制定一项长期全局规划来作为新加坡地方发展的指南。
王鼎昌于1968年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其时他任实里达山居民协会财政,1970年出任该协会主席,这项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同年他任惹兰加由公民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加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1972年,36岁的王鼎昌参加大选,当选为金吉区国会议员, 这是他步入政坛的开端。1975年,王鼎昌出任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兼代文化部长,他于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电视与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各项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1980年12月王鼎昌再次当选为金吉区国会议员。1981年1月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王鼎昌由第二副主席升任党主席。他又出任交通部长兼劳工部长,领导顺利完成大众交通计划,改善新加坡的交通状况,同时他还将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从一个劳工运动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合作企业,经营一系列百货商店、度假胜地、出租汽车及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由于王鼎昌出色的组织才干和长期工作的优异成绩,升任新加坡第二副总理。新加坡舆论界认为,王鼎昌在内阁中代表了华文教育者的利益。1991年大选后, 他大力促请政府更加关注接受华文教育的人和下层群众的利益。
1993年5月王鼎昌访问中国,为中新友谊作出了贡献。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大选,王鼎昌获胜,于9 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新加坡首位当选总统。
王鼎昌会讲流利的华语普通话和英语,也熟悉闽南话和广东话。他热心于工会工作,其支持劳工的态度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他担任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长期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顾问。他还历任皇家城市设计协会新加坡分会义务秘书,新加坡城市设计师协会主席,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职工总会交通工友合作社信托委员会主席,人协董事部委员及人协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职。
王鼎昌认为,对于政治活动的参与使他明了治国的复杂性,但是他不同意一般人关于政治是一种非常残酷无情的行为的说法,其实政治活动和商业活动羞不多,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王鼎昌还认为,学问越高、越有能力的人,越应挺身而出,为国家社会而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出来治理国家。如果这些品格高、学问好、组织能力强、肯做事的人只顾及个人的事业,虽然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但是政治将由另一批学问、品格更低的人来搞,势必造成社会政治经济的倒退。因此,他希望才华卓著、品格高尚的人挺身而出治理国家。
王鼎昌的夫人林秀梅,她是40年代末期随家人自上海迁居新加坡的,中学就读于南洋女中,后毕业于阿迪雷德大学绘画系。
王炳耀(1940— )王炳耀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940年出生于槟榔屿。王炳耀是槟城较有名气的出入口商和制造商。曾任南川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南北马纸品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南北马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南北马包装工业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泛亚纸品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泛亚工业制造厂总经理。
现任槟州中华总商会董事。
云鹤(1942— )云鹤,原名蓝廷骏,祖籍福建省同安县,1942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是第三代华裔。云鹤在中学时代即热心于写作,1957年,其处女诗集出版,并组织诗社、编辑诗刊和诗选,任《华侨周刊》“诗潮”诗刊主编。1962年编汇《诗潮选集》,后华文报刊被禁止。云鹤毕业于建筑设计系,转而从事建筑设计和摄影艺术创作。曾任《摄影画报》专辑编辑,1982年,任新潮文艺社首任社长,1988年,任该社理事;1983年,应聘任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1987年,任菲律宾一泰国文学主流刊物主编;1988 年任马尼拉《世界日报》文艺副刊编辑。
云鹤曾为马尼拉市设计大厦和住宅,1985—1987年,参加厦门市政府大厦和厦门大学体育馆的建筑设计工作。
云鹤的摄影作品曾获国际摄影联盟、联合国国际影艺联盟及美国摄影学会授予的荣衔,获美国开业建筑学会奖。他与摄影同行组织了 “多彩展览家协会”,主持菲律宾国际摄影沙龙,此外还兼任香港《摄影画报》、《诗意摄影》专栏编辑,曾在中国的《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主要文艺刊物上发表诗作。1981年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编选了《菲华新诗选》。
云鹤已出版的著作有《忧郁的五线谱》、《秋天的春天》、《盗虹的人》、《菲华新诗选》、《菲华散文选》及《蓝尘》等。1985年起在当地华文学校执教。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