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35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424-425
摘要: 关于古公亶父,《史记?周本纪》记载说,即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领袖。初居豳,因受戎、狄的威逼,国人欲战而王不忍杀,乃由豳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豳人皆从之,始定国号曰周。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营筑城郭家室而别居之,遂使周族逐渐强盛。及武王得天下,被追尊为太王。关于古姓之源,史书有介绍。《魏书?官氏志》载,代北姓,吐奚氏,后改为古氏。古氏家族,最初发迹于代郡。古之代郡,又称新安郡。这支古云应的家人,以广东为基地,繁衍至福建、广西以及四川、重庆等地,成为播迁较快的姓氏之一。古姓名人,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古姓源出古公亶父。关于古公亶父,《史记•周本纪》记载说,即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领袖。初居豳(今陕西彬县东北),因受戎、狄的威逼,国人欲战而王不忍杀,乃由豳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豳人皆从之,始定国号曰周。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营筑城郭家室而别居之,遂使周族逐渐强盛。及武王得天下,被追尊为太王。关于古姓之源,史书有介绍。
  《风俗通》曰:“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潜夫论》云:“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魏书•官氏志》载,代北姓,吐奚氏,后改为古氏。
  古姓有三支源系。最主要的是古公亶父这一支。
  古氏家族,最初发迹于代郡。古之代郡,又称新安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间地和长城外的东洋河流域。
  唐代末期,黄巢起义和后来的五代十国的纷扰,发祥于代郡的古氏家族,为求安稳而纷纷南徙,江西、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古姓,大多是唐以后迁去的。如广东的《古氏族谱》是将北魏名臣古弼奉为其始祖的,《县令箴》的作者古文奇为太祖。迁居广东的最早的古姓族人,则是古之奇的裔孙古云应。古云应,本代郡人,唐德宗年间,初任河北飞狐县令,公元784年迁洪州(今南昌)通判。后又宦游岭南,而举族南徙。传至古云应之子古浩时,因任江西虔化县令,而落籍于江西宁都。再传至古蕃时,因出任广州窦州都监,而由江西迁居广东,在广东开基,传之后世。
  这支古云应的家人,以广东为基地,繁衍至福建、广西以及四川、重庆等地,成为播迁较快的姓氏之一。
  关于古氏的迁居情况,《新安郡古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载:“古公走岐,其姓乃世盛于岐、梁之间。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有古云应者,官洪州通判,乃为江南古姓之始也。后十余代,流匿赣、浙、蜀、黔、粤等地。至11世,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官琼州,乃为粤人。后蕃衍至闽者,即为闽人。'’《崇正同人系谱》也有记载,说:“古氏原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五代至古蕃,生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曾任窦州都监,有子六人。
  当五季之世,中原扰攘,遂南迁岭表。长曰全交,居古云;次全规,居江下;三全则,居白沙(今广东阳江西);四全望,居增城(广州东);五全让,居惠州;六全赏,居高州(今属广东)。"看得出,南方的古氏,无论广东、福建,还是广西、四川,统统都是古云应的后裔。
  古姓名人,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