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5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邹姓的“邹”字,上古时与“驺”通用。关于中国的邹姓,历代多有记载。“邹鲁遗风,英贤不绝";“济济邹鲁,礼义惟恭”。这些都是歌颂赞美邹鲁两地之辞。因为“至圣先师”孔子是鲁国人,“亚圣”孟子是邹国人,而“邹鲁”两字连用,成了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了。我国姓邹的人士,正是发源于以文教兴盛见称的邹国。这种情形,并非偶然,而是与邹姓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关。邹勇夫抵达此地之后,立刻召集流民,修建宅舍。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邹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7位。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邹姓的“邹”字,上古时与“驺”通用。
  关于中国的邹姓,历代多有记载。“邹鲁遗风,英贤不绝";“济济邹鲁,礼义惟恭”。这些都是歌颂赞美邹鲁两地之辞。因为“至圣先师”孔子是鲁国人,“亚圣”孟子是邹国人,而“邹鲁”两字连用,成了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了。
  我国姓邹的人士,正是发源于以文教兴盛见称的邹国。《说文》云:邹本郝娄国,改为邹,后以为氏,“帝颛顼之后所封”。
  《元和姓纂》载:“子姓,宋愍公之后。正考父食邑于邹,生叔良纥,遂为邹氏。"以上所载,邹氏主要有两个系源------是传自大约三千年以前春秋时代的邾娄国;二是源于同一时期的宋国。
  邪娄国也就是邾国,是周武王伐纣得天下之后,封于颛顼高阳氏后裔的采邑。最初为鲁的附庸。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号为邹,邹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及部分国人分散各地,便以故国的名称为氏,有些人则将“邾”字去邑留朱,以“朱”为姓。因此,仔细追溯起来,三千年前的邹姓和朱姓,都是源自同一祖先的一家人。
  当时的邹国,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有今山东费、邹、腾、济宁、金乡等县。此即邹姓的源地。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宋国是殷商的后代,他们也是在纣王亡国之时,被周武王封在宋地,以奉殷汤之祀的。后来,宋愍公的传人正考父食邑于邹,传到叔良纥的时候,以国为氏,就姓了邹。齐国名士邹衍和邹忌都是这一家的子孙。
  发源于宋国的邹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与孔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的六世祖是孔父嘉,而孔父嘉的父亲即为上述食邑于邹的正考父。这么一来,邹姓与孔姓岂不是系出一源了吗?不过,《元和姓纂》记叔良纥以邹为姓,而《史记》又说孔子之父为叔良纥,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发源于北方的邹姓,在南方的福建也一直是个大姓。尤其是宋代之后,今福建的宁泰,邹姓更是族大人众,是当地名望地位较高的家族。这种情形,并非偶然,而是与邹姓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关。
  五代时期,跟随着王审知兄弟入闽的就有一位叫邹勇夫的固始(今属河南)人,他落籍今福建归化镇。据传,当时的归化镇荆棘遍地,总共不到一百户人家。邹勇夫抵达此地之后,立刻召集流民,修建宅舍。于是,又有很多人扶老携幼前来投奔。在那五代干戈相向的混乱局面之中,归化镇由于邹勇夫的座镇始终安定繁荣。因此,论说最初开发闽地的英雄,邹勇夫实在功不可没。
  宋代的邹姓人物也不逊色。譬如,有以气节自负,曾直斥章惇误国,而史称忠臣的邹浩;宋理宗曾御书“南谷”二字题赐的资政殿学士邹应龙;以孝行见称,自守庐墓6年的邹异;安贫乐道,独得朱子之传的邹轨;曾经平反死罪12件,地方为之刻石永誌的良史邹非熊;以及从文天祥勤王,乃至殉国的邹凤等,都是名登史书的人物。
  明清以后,邹姓也是学者名士辈出。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创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的明代大学者邹元标;姚江学派重要人物,罢官后家居讲学,四方从学者络绎于道的“东郭先生”邹守益;以及清代主讲于东林书院、工画花卉兼善山水的邹一桂,精天文历算、著《格术补》的邹伯奇等。
  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邹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7位。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