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书籍版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15
颗粒名称: 中国《百家姓》书籍版本
分类号: H194.1
页数: 6
页码: 37-42
摘要: 《百家姓》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在“以便日用”,所以书籍的版本较多。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百家姓》清代刻本,文图并茂。然而,《百家姓》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们今天已无法见到宋代最初的刻本或抄本。但值得庆幸的是,发现了与最早版本时代相近的元刊本。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我们称此本为“后至元刊本”。我们称此本为较早的“泰定刊本”,它与“后至元刊本”仅相差15年。两个刊本所收的单姓在排列次序上有所不同。还有一种版本是“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百家姓终”。在此以前的《增广百家姓》在姓氏排列上跟《明通行本?百家姓》完全一致。
关键词: 《百家姓》 书籍版本 中国

内容

《百家姓》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在“以便日用”,所以书籍的版本较多。
  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百家姓》清代刻本,文图并茂。每页上方有图,画些历史名人,标出姓名,注明郡望(其望族大姓的发祥地或籍贯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模仿 《千字文》的形式念起来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像一首抑扬顿挫的四言古诗,便于诵读和记忆。
  然而,《百家姓》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明代李诩(公元15世纪)在《戒庵老人漫笔》卷2《百家姓不同》一文中,就提到这些差别,并指出当时最通行的版本是 “四言成句,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共472字.118句,除结尾“百家姓终” 一句以外,从“赵钱孙李”到“盖益桓公”这102 句都是单姓,“万俟司马,上官欧阳”以下15句都是复姓。
  我们今天已无法见到宋代最初的刻本或抄本。但值得庆幸的是,发现了与最早版本时代相近的元刊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代“至元”年间郑氏积诚堂刊本《事林广记》一部,内收《蒙古字百家姓》一种,全书分20卷,10册。 目录后有木刻记两行,题“至元庚辰良月郑氏积诚堂刊”。从这里就可以确定它刊行的年代。
  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个是在元世祖学儿只斤•忽必烈统治下,史称“前至元”;另一个是在元惠宗(顺帝)孛儿只斤 ·妥慌帖睦尔统治下,称为“后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1294年在位;元惠宗(顺帝)公元1333-1368年在位。到公元1368 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市)逃回蒙古,一般认为这一年是明代的开始。
  细检此本《事林广记》,多录元代中叶史事,《纪年类》直载至“天历、至顺”年号,此后并记有“今上皇帝”。可见它是属于元顺帝“后至元”庚辰(六年)年间的,即公元1340年所刻。我们称此本为“后至元刊本”。
  此外,还可见到元泰定乙丑年(公元1325年)初版的《事林广记》覆刻本。这部书传到海外,在日本元禄十二年(公元1699 年)翻印。我们称此本为较早的“泰定刊本”,它与“后至元刊本”仅相差15年。
  《泰定刊本•百家姓》和《后至元刊本•百家姓》都是以蒙古八思巴字与汉字对照的。所谓“八思巴字”是一种蒙古拼音文字, 由元朝国师八思巴奉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参照藏文字母而制订的,属于印度字母体系(参见《元史》卷202《释老传·八思巴传》,又见《元典章》卷1《诏令》及卷31《礼部四》至元八年旨)。前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作为元朝的“国字”正式颁行天下,称为“蒙古新字”,两年后改称“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也译写过一些书籍,还曾用于转写汉文、藏文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废置不用。
  “八思巴字”通行的100年间,就留下了至少两种《百家姓》 的版本,可见当时《百家姓》早已深入民间,社会影响很大。这两种刊本,都是为了当时适应统治阶级及其子弟的需要,作为 “人仕之捷径”,既供蒙古人、色目人藉以认读汉字姓氏,也供汉族人藉以译识蒙古字的音读。
  仔细对比公元1325年《泰定刊本•百家姓》和公元1340年 《后至元刊本•百家姓》,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1)《泰定刊本》收入427个姓氏,其中单姓412个,复姓15 个;《后至元刊本》收入411个姓氏,其中单姓391个,复姓20个。但是《后至元刊本》在单姓“强”之下、“贾”之上缺“和、 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 臧” 16姓,在“蔚”之下缺“越” 一姓,“公”之下缺“勿、商、 归、迟” 4姓。这21姓很可能都是漏刻;特别是缺了 “越”字就不成4字韵语,显然是遗漏了。因此,校正的《后至元刊本》应为432个姓氏,其中单姓412个,复姓20个。
  两个刊本所收的单姓在排列次序上有所不同。《泰定刊本》列在“农”之下“慕”之上的“温、别、庄、晏、柴、瞿、阎、 充” 8姓(与今版本排列一致),在《后至元刊本》中却列于 “容”之下、“向"之上。除上述四处差别以外,两个版本所收的单姓,基本上是一样的。
  两个版本所收的复姓,差别很大。
  《泰定刊本》所收的15个复姓为:“万俟、司马、欧阳、上官、 夏侯、诸葛、尉迟、钟离、慕容、申屠、公孙、宇文、闻人、皇甫、令孤。”既不押韵,也不成四言韵语的节奏,与上面的单姓排列,风格殊异。
  《后至元刊本》所收的20个复姓为:“万俟、司马、欧阳、上官、皇甫、宇文、闻人、令孤、东方、闾丘、长孙、鲜于、公孙、 申屠、慕容、淳于、夏侯、诸葛、尉迟、钟离。”多出东方、闾丘、 长孙、鲜于、淳于5姓,而且排列顺序也不同,使之接近押韵 (孤、于、离的韵母相近),勉强合于四言韵语的节奏。
  由此可以认为,公元1340年的《后至元刊本》是在公元1325 年《泰定刊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调整。
  (2)但是,无论《泰定刊本》还是《后至元刊本》,与明代通行本之间,都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我们仅以元代的《泰定刊本》和明代的《明通行本•百家姓》作一比较:《明通行本•百家姓》比《泰定刊本》少4个单姓,就是排列在“盖、益、桓、公”后面的“勿、商、归、迟”。本来,《百家姓》的单音姓氏一直押着“东冬韵”,到“盖、益、桓、公”,“公”字是韵脚;而“勿、商、归、迟”只是后一句的上4字,下面还应有4字(百家姓终)才能成为四言韵语。由此可以推论,最早的宋代《百家姓》版本是只收单音姓氏的,至“勿商归退,百家姓终”押东冬韵而结束,共计416字,412个单姓。后来(很可能不在宋代而是在元代)才加上“复姓”部分。因此,公元1325 年《泰定刊本》在单姓部分以“勿、商、归、迟”告一段落,删去“百家姓终” 4字。但《泰定刊本》所增补的复姓,不成四言韵语。于是公元1340年在《后至元刊本》中,加以初步的调整,删去了 “勿、商、归、迟” 4个单姓,又增补了5个复姓,使之成为四言韵语。但是《后至元刊本》所增改的复姓,其韵语部分押韵不严格、不合规范。到明代又有无名氏再增补10个复姓,并调整韵脚使之合辙,于是形成了《明通行本•百家姓》。
  (3)在438个姓、472个字的《明通行本•百家姓》之后,清代又出现了一种《增广百家姓》,就是现在我们所采用的版本,共收504个姓,其中单音姓氏444个(比《明通行本•百家姓》增加36个),双音姓氏60个(比《明通行本•百家姓》增加30 个),而最后以“墨、哈、谯、萱、年、爱、阳、佟、第五、言、 福,百家姓终”作为结束(福、续叶八声韵)。
  何以见得这504个姓的《增广百家姓》是从438个姓的《明通行本•百家姓》发展而来的呢?对比这两种都曾风行一时的版本就可以看出,《明通行本•百家姓》与《增广百家姓》的前面部分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明通行本•百家姓》的结尾是:“钟离、宇文、长孙、慕容、司徒、 司空,百家姓终。”容、空、终,叶东冬韵。还有一种版本是“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百家姓终”。容,终叶韵。 而《增广百家姓》把它调整为“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 闾丘、司徒、司空”,再接上“亓卉官、司寇、饥、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押韵就不严格了。在此以前的《增广百家姓》在姓氏排列上跟《明通行本•百家姓》完全一致。后加的部分,往往将单姓、复姓交错,例如:“仇、督、子车”和“伯、赏、南宫”两句中,前两字是两个单姓,后两字是一个复姓;而“呼延、归、海” 一句中,前两字是一个复姓.后两字却是两个单姓;这些都跟《明通行本•百家姓》的体例不同。
  又,增补的姓氏中,有一些是只在儒家的古籍《论语》、《孟子》、《左传》等书里面才能见到的。例如:《论语》及《史记•仲尼弟子传》所载的孔丘弟子巫马期、颛孙师(字子张)、公西赤、 漆雕开、漆雕哆、壤驷赤、公良儒;又“兀官(亓官)”为孔子妻的姓,“仇”为孟子母的姓……这些极罕见或当代已不用的姓氏列入,也是与《明通行本•百家姓》体例不同的。
  《增广百家姓》所录的“兀(亓)官”一姓,“亓”为“其”的古文。此字,各书写法很不一致。《孔子家语•本姓解》汲古阁本云:“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兀官氏。”这里的“兀”音ji,《姓氏寻源》认为:“兀与笄同,掌笄官之后。”而《元和姓纂》作“〓官氏”,又《鲁先贤传》亦云 “孔子妻并官氏”,这里的“拜”音jian,亦为古姓,见《姓苑》。另据 《孔庙礼器碑》明影印本《孔子家语•本姓解》和《万姓统谱》均作 “并官氏”,这里的“并”音bing;于是,在历史文献中,同一姓氏出现了“兀、亓、拜、并、笄”5种写法,4个读音。(据我们多方考证的结果,“兀”字同“笄”“拜”,亦通“亓”,音ji,意为“女子插定发髻的簪”,亦是古代女子成年的礼仪,“并官”、“开官”,都是错字。详见本书“JT官”条。)像这样众说纷纭的、历史上久已失传的姓氏,竟然收录于《增广百家姓》之中,只因为它是儒家圣人孔夫子之妻的姓氏罢了。可见《增广百家姓》的尊孔崇经的烙印是很深的。比较起来,《明通行本•百家姓》所收录的438个姓,全是历史上到现在一直通用的姓氏,当然,《增广百家姓》也补充了一些常见姓,如:岳、 涂、帅、况、哈、阳、佟、言、余、商、牟等等,所以它还是有很大实用价值的。
  总之,一千多年来《百家姓》版本繁衍众多,而到了清代的 《增广百家姓》终于定型,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