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式凤凰装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309
专题名称: 霞浦式凤凰装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26/001
起始页: 007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霞浦妇女凤凰装为右衽大襟式,尚黑色,襟角为斜角,前后裾等长,与前面两地不同。领口有一布扣或银扣,襟角下有系带。衣衫袖口及两侧衣衩内缘均滚蓝色,系带也是蓝色。图案花纹为几道红色平行线或花卉及其他纹饰,颜色以深红为主。其特点是两面都可以穿,因此,衣衫内左衽也是大襟式,也有系带。当地畲族女子结婚时穿黑色素面长裙,裙子系于衣内,显得很朴素。围兜与福安式相似,兜身有褶,黑色,两侧绣花,配有白色素面系带,由纽扣连接。绑腿与罗源式相同,但多为白布所制,末端有红色璎珞和紫红色长襟,系好后红璎珞垂于小腿上。当地畲族女性习惯穿长裤,绑腿只是作保暖和防护用。穿绣花鞋。 霞浦式女装因流行于霞浦一带而得名。其样式与福安式女装相似,但略有区别。首先表现在霞浦式女装的大襟前后长度相等,因此前后两面都可以穿着。如遇盛大节日或重要场合则穿着正面,日常生活和劳作时就穿着反面。为了便于反穿,霞浦式女装大襟、小襟连同服斗前后的尺寸也都保持一致。其次表现在霞浦式女装的前襟、领座等部位的工艺更为精湛,刺绣的图案更为精美,色彩更为绚丽。凤凰、牡丹、梅花等寓意美好事物的图案以及大红、桃红等艳丽的颜色,常用于霞浦式女装。至于肋下部分的设计,霞浦式女装和福安式女装一样,也选择了以系带来代替纽扣。 霞浦式女装的刺绣设计也十分讲究,以服斗为例,服斗的刺绣集中于上角,自内向外延伸。畲族女性会以衣襟、领口、胸口等部位所绣的花边组数及花边宽度来区分服饰。在畲族传统中,衣襟上所绣花边的组数称为“红”,所谓“一红”即指有一道花边,以此区分“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等。除了看衣襟的花边外,还可以看领口的花边。衣服上所绣的花边越多,就代表其越珍贵。一般而言,“一红衣”由畲族少女或老年人穿着,“二红衣”在日常生活和劳作时穿着,只有“三红衣”才在盛大的节日、重要的场合穿着。其花边数最多,花边最宽,领口也多为花领,刺绣工艺十分精湛,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作礼服等(图4-10)。 霞浦式拦腰和福安式相仿,但腰头和两侧镶边为蓝色棉布,两侧有带袢以供系扎彩带。与景宁式和福安式拦腰平整的裙面不同,霞浦式拦腰在裙面上方左右两侧打褶,褶上端为彩绣团花,花型较福安式更为紧凑密实。褶裥使裙面产生一定的松量和起伏。一些精致的拦腰还沿着左右侧边和上侧边缘绣有带状绣花装饰,更精致的则有两层绣花带,绣花繁复而精致,图案以凤鸟、花卉为主,也有暗八仙、人物故事等题材。这种有精致绣花带的裙面左右及上侧边缘以层叠彩色绲边装饰进行分隔(图4-11)。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