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299
专题名称: 整经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26/001
起始页: 004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彩带的初始织造阶段称为整经,整经前要准备一个简单的木板,长60~80厘米,木板两头钉长钉用以固定纱线,木框中央用一块大石头压住一根竹片和一根竹棒,用来绕线固定。首先排列并固定三根小竹竿,在竹竿一和二中间放置竹片。在竹竿一上缠住经线开始的那一头,然后将其从竹片下面拉到竹竿二上,并从上到下地绕一圈之后拉到竹竿三上,再从上向下拉到竹竿一,最终要从下往上回到起点,才成了完整的“表面牵线”。竹竿和竹片按照次序均匀地缠上不同的彩线,再不断地反复牵引,直至出现五彩缤纷的经线圈。经线经过竹竿一和竹竿二下方的为“里层经线”,经过其上方的为“表层经线”,从竹竿三回到竹片上的被称为“底层经线”,这对于彩带来说是备用的部分。整经时一般两边外侧为白色纱线,中间为黑色、红色或绿色、黄色线,和白线交织成为图案。经线选用完成整经的白线及彩线;纬线选用白色纱线。将削尖处理过的竹片(打纬刀)在经线内以图案需求为根据穿插并处于树立状态,形成开口。打纬刀的作用主要是“引纬”。当白纬线经过此处时,用打纬刀压紧、固定,让白边部分呈现出“平纹”组织,并借助纬线不断地在经线上上下来回的变化,最终在中间的花纹处形成“提花图案”。按此规律不断地往返重复,就产生了彩带中心的织纹。该织纹实际上是一种“提花”,同时因为其组成主要是“经线色织”,因此也被称作是“经锦”。在编织完整条彩带后,要在其两头留出一定的未编织部分并经过纬纱打成穗子后方可完成“收口”。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