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当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整合畲药学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1874
专题名称: 山当归
其他名称: 陌生草;大香头;大猫脚趾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22/001
起始页: 0368.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山当归,即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紫花前胡的根或全草,为畲族常用药材。紫花前胡的植物科属分类,《中国植物志》[1]将其归为当归属(Angelica),拉丁名Angelicadecursiva(Miq.)Franch.etSav.;而2010年及2015年版《中国药典》。[2,3]则将其归为前胡属(PeucedanumL.),拉丁名Peucedanumdecursivum(Miq.)Maxim.山当归又名陌生草、大香头或大猫脚趾。 《中国植物志》记载[1]紫花前胡为多年生草本,根圆锥状,有少数分枝,径1~2cm,外表棕黄色至棕褐色,有强烈气味。茎高1~2m,直立,单一,中空,光滑,常为紫色,无毛,有纵沟纹。根生叶和茎生叶有长柄,柄长13~36cm,基部膨大成圆形的紫色叶鞘,抱茎,外面无毛;叶片三角形至卵圆形,坚纸质,长10~25cm,一回三全裂或一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的小叶柄翅状延长,侧方裂片和顶端裂片的基部联合,沿叶轴呈翅状延长,翅边缘有锯齿;末回裂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5cm,顶端锐尖,边缘有白色软骨质锯齿,齿端有尖头,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主脉常带紫色,表面脉上有短糙毛,背面无毛;茎上部叶简化成囊状膨大的紫色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序梗长3~8cm,有柔毛;伞辐10~22,长2~4cm;总苞片1~3,卵圆形,阔鞘状,宿存,反折,紫色;小总苞片3~8,线形至披针形,绿色或紫色,无毛;伞辐及花柄有毛;花深紫色,萼齿明显,线状锥形或三角状锥形,花瓣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通常不内折成凹头状,花药暗紫色。果实长圆形至卵状圆形,长4~7mm,宽3~5mm,无毛,背棱线形隆起,尖锐,侧棱有较厚的狭翅,与果体近等宽,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稍凹入。花期8~9月,果期9~11月。 本种产于我国多个省区,如浙江、江西、广西、广东、辽宁、河北、陕西、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等。生长于山坡林缘、溪沟边或杂木林灌丛中。 紫花前胡根称前胡,入药,为解热、镇咳、祛痰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胸闷等症。果实可提制芳香油、具辛辣香气。幼苗可作春季野菜。

知识出处

整合畲药学研究

《整合畲药学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整合了常用畲药的植物资源、栽培、功能主治、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标准、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等诸多方面内容。全书收录常用畲药186种,包括重点介绍的11种收载于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的最常用畲药和27种次常用畲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