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山桐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1432
专题名称: 白叶山桐子
其他名称: 别名:白山刚子;白桐柴;假桐子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435.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叶。 【性状】 根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6cm。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根皮薄,可撕离。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木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叶皱缩不平,具长柄。完整叶展平后宽卵形,长5~10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有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浅裂,上面近无毛,绿褐色;下面密被星状毛,灰白色,有细密棕色的腺点。气微,味苦、涩。 【药性】 阳药。 【主治】 胆道蛔虫,跌打损伤,胃脘痛,外伤出血。 【附方】 1.胆道蛔虫:白山刚子根15g,山苍子根30g,竹叶椒根30g,水煎服。 2.跌打损伤:白山刚子叶适量,捣烂外敷。 3.胃脘痛:白桐柴根适量,炖猪肉服。 4.外伤出血:假桐子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