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关遗址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地理名称: 分水关遗址
唯一号: 130933020220000548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88.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隶属: 宁德市福鼎市贯岭镇分关村

参考方位

位于宁德市福鼎市贯岭镇分关村

介绍

分水关遗址,位于福鼎市贯岭镇分关村,闽浙交界处。分水关古城墙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是闽国为了抵御吴越国入侵而修建的边界关隘之一。明清时期,分水关经过多次维修,清代福宁知府李拔多次巡历该关,并题写“分水雄关”四字。分水关古城墙依山而筑,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残长305.9米,墙高在3~5米之间,最高达6.8米,城墙外侧用较平整的大石垒砌,并设有走马道、城跺(女墙),以防御外敌入侵。在城墙中段设关门,宽2.5米,进深4.9米,东向,门道中间石铺地面与城墙内外的驿道相连,门道外侧有一块长方形闽浙交界碑,上刻“分水关系平鼎交界,平西北、鼎东南”字样。墙内侧有一条宽3米的跑马道。2000年10月,福建省考古队对分水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发现了古城墙及古驿道、关门、走马道、土灶等。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