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沧民族春蕾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1020230000132
机构名称: 小沧民族春蕾学校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9/001
起始页: 0254.pdf
起始时间: 1941年

机构描述

小沧民族春蕾学校简介 民国30年(1941年)夏季,由刘厝里的刘宝光牵头到罗源请来教师,在刘厝里办起第一所私斋学校。当时,每位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报酬是出钱出米,平均摊派,79名年龄大小不一的学生(没有女生),所学课程有《人之初》、《中庸》、《学而》、《千家诗》、《五言》等等。第二年,大岗、七里两个畲族村也合办起了一所私斋,招收9至12岁的少年儿童入学,两村合并一个班才12人,尽管这样,私斋断断续续办了四、五年时间,还学不完几套手抄本。当时,国民党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大肆抽丁,小沧人民也难逃厄运,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十六七岁在校生可以免丁。因此,高龄新生人数急剧上升,有钱人家的子女读书,没钱人家变卖家产也要读书。后来在校生也免不了抓丁,于是就读的又不读了,四处逃避,从免抽丁到抽丁这个滑稽悲剧演到1947年11月才落下帷幕。 1948年3月,刘厝里和店头由国民政府办起了一所半公立单人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个复式班,所学科目有《语文》、《数学》、《图画》和《体操》等。由于办学地点是汉族所在地,所以畲族儿童极少入学,女生更难入学。 建国初期,小沧只有县属学校一所,校址设在店头尾沃。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小沧成立了辅导点,下属小沧、七里、东风、樟后4个分校小组。1962年下半年,小沧成立了学区,小沧学校正式命名为“小沧中心校”,下属中心校、七里、东风、樟后4个点校13个分校。1963年3月,小沧学区合并到潘渡学区,又易名为辅导点,直到1973年下半年才恢复学区。1974年8月学区办起了初中班,聘请5名上山下乡知青为代课教师,后因知青返城,师资缺乏,于1979年停办。 90年代以后,小沧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1993年9月起,中心校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1997年5月被市妇联授名为“连江民族春蕾学校”,2000年,学校从幼儿班到初三有16个教学班,45名教职工,学生542人。该校新建教学楼、宿舍楼,设备较完善,图书馆资料齐全,并在1997年11月通过“两基”验收。如今,校园林木葱翠,繁花似锦。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福州市畲族志》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了福州市畲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限尽量追溯到源头,下限一般到2000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宝光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