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凤洋村成立福安第一个畲村文化站,这也是闽东最早的畲村文化站。这时文化站兼为文化学习站,除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以外,还负责扫肓工作。1957年,福安专区畲族人口较多的县正式设立7个畲村文化站,凤洋村文化站得以巩固,仙岩村文化站成立。这时,福安除设立区文化站外,还有2个畲村文化站。畲村文化站的规格与各区文化站相同,是公办文化站,配备专职干部1人,开展乡村文化宣传娱乐活动,设立报刊阅览、图书借阅、配合政治中心,放映幻灯、出黑板报、广播宣传政策讲解时事。站内配有民间乐器,演唱畲歌、戏曲,编写新畲歌,创办剧团。60年代初期畲村文化站与各区文化站中止活动。1963年各区文化站陆续恢复活动,穆阳街内原四区文化站以民族文化站名义重新恢复活动。1965年后凤洋文化站改为民办文化站。仙岩文化站仍为公办文化站。“文化大革命”开始,畲村文化站工作再度停顿,站内图书设备散失。80年代畲村文化站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仙岩文化站为公办站,凤洋文化站为民办公助站。1982年省、地、县文化、民政部门共拨款1.05万元,新建仙岩村文化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用面积100平方米,内设阅览室、电视收视厅、舞台等。1983年冬,国家文化部民族文化司派员到仙岩文化站检查工作,赠送该站24寸彩色电视机1台。仙岩文化站藏书1200册,订阅报刊29种,配合农村中心任务办墙报,节日举办歌会、灯谜、棋艺、乒乓球比赛,编印《仙岩山歌》专集,《仙岩歌言》油印刊物。80年代凤洋文化站经整顿,迁入原大队部办公地点,设阅览室、游艺室,1981年春节,县文化馆赠送12寸黑白电视机1台,1982年藏书500册,订阅报刊23种,创办业余剧团。
1984年9月至10月坂中、穆云、康厝畲族乡成立,各乡都设立文化站,负责组织本乡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平时开设报刊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