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民族实验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唯一号: 130931020220000030
机构名称: 福安民族实验小学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4/001
起始页: 0293.pdf
地址: 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
起始时间: 1950年

机构描述

民族实验小学校址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1950年春创办,时有教师两人,学生40余人。1952年8月,福建省教育厅拨专款1.7万元兴建校舍。1957年秋,升设为完全小学,教师4人,学生110人,1980年,被县人民政府定为第一批重点民族完全小学。时有教师4人,学生62人。1981年秋,开始向附近畲村招收寄宿生,学生数增加到316人。1983年起,国家陆续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楼和简易师生宿舍各一幢,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1985年11月,经福建省教委批准,该校升格为“福安县民族实验小学”。1986年秋开始附设幼儿园,1988年国务院授予该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89年11月,全国部分省市复式教学研讨会在福安召开,该校复式班教师王雪为会议代表开观摩课,并介绍《电化教学在复式班课堂中的运用》的教学经验,1990年,该校办学事迹被收入《中国大辞典》,学校又添置了投影仪、风琴、彩色电视机等教学设备。全校开设10个教学班,学生450人,其中外地寄宿生占四分之三。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寄宿制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秩序井然。该校大力推广普通话,改革教学方法,把电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重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组织采标本、游戏、球类、棋类、绘画、书法、舞蹈、朗读、讲故事等兴趣小组。 1982年至1992年共培养高小毕业生579人,升学率平均达92%,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达100%。毕业回乡的学生中,有4人受聘为乡镇农村干部,17人担任村级农技员,6人担任村民主任。同年,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有9个班级,学生447人,其中畲族学生357人,占80%;寄宿生357人,99%是畲族。学生分布福安、柘荣、霞浦、寿宁等县市的100多个自然村,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小学高级教师两人,一级4人。校园面积8.5亩,被国家教委、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人民日报》赞誉该校为“畲山教育的明珠”。《民族画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和福建广播电台对该校事迹作过专题报道。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现代文明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畲族文化研究;畲族文化展示等内容。

阅读